原创 榴乡政研
【编者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光如水,在指缝间悄悄流淌,悄无息至,触手无痕。岁月如歌,清扬曼妙的曲调间,与时间把盏,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淡入人心。回望来路,曾经住过的小屋、走过的小巷、吃过的小店,你是否还记得?曾经陪你哭过、笑过、拼搏过的人,是否还在你身边?今天,就随着小编一起,拾起记忆中的那一抹温柔情思……
枣庄师范学校创建于1949年11月,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直属枣庄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的一所以从事全日制师范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多专业、综合性公立学校,是全市唯一的小学、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前身是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以来美国基督教人士在峄城南关创建的实业学校、瑞门德医院和解放前夕开办的峄县中学、鲁南三中,连同枣庄师范学校60年的成长历程,构成了开峄县地区近代文化科学教育之先河的百年相继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地理环境、党和政府的关怀、近代文化科学的教学影响,为枣庄师范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枣庄师范学校的创立,与鲁南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枣庄师范第一任校长张捷三同志一生“办一所理想的学校”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建校历史悠久,发挥作用巨大,曾多年拥有“枣庄第一学府”的桂冠。
枣庄师范学校的所在地峄城,是我国远古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与海外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文化汇集丰富的历史名城之一。因此,学校从建校起,就处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学校的前身实业中学虽已成为历史,但其留下的几座西式百年古楼,经过历次的修整,至今仍是学校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2009年暑期,为统一调整房舍,更新完善校史展室,学校又在植物园建造了8间具有西式风格的一处建筑物,与古方楼、铁楼遥相呼应,加深了学校百年相继办学历史的印记。
学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建校初期,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与师生同学习、同劳动,带领师生清除杂草,修整道路,建造房舍。全校师生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高尚美德。50年代,学校办学与生活条件非常差,但师生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入工厂、农村、支援工、农业建设。60年代,又积极开展了抗灾救荒运动。文革之中,全体干部和师生忍辱负重,创造条件,为全市培养、培训了两千多名小学和初、高中教师。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校园,全体师生焕发了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全面复苏和振兴之中。进入21世纪后,为解除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办学困难,全体师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工作,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面提高了学校效益和办学实力。
1919年建教学楼(上左),1984年建学生宿舍(上右),1986年建学生餐厅(下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韦国清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津浦路狙击战。1946年1月,韦国清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中共方面少将代表;6月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连续指挥部队参加了朝阳集、宿北、鲁南等战役。韦国清当年曾经在铁楼(现枣庄师范学校院内)指挥过作战。
学校从1963年始,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先后与峄城18个单位和五保户建立了服务关系,除1966—1972年动乱期间被迫中断外,累计40年如一日,参加服务的学生届届相传,从不间断,达10000多人,受到了社会的好评。1984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我校为社会福利院服务的照片,当年收到了日本友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的赞扬信。
他们你还记得吗?
峄县师范学校第二届毕业生与教职员合影(1953年2月)
峄县师范学校第四届毕业生与教职员合影(1954年1月)
七三级二班毕业合影
七三级三班毕业合影
七三级四班毕业合影
七七物理专业毕业留影
七七级化学专业毕业留影
八一级一班毕业合影
八二级六班毕业生合影
八三级一班毕业生合影
八三级三班毕业生合影
八三级六班毕业生合影
八五级三班毕业生合影
八六级三班毕业生合影
八七级六班毕业生合影
校庆40周年教职工合影
校庆50周年教职工合影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枣庄师范虽只余旧址,但精神常在、回忆永存,陪我们度过青春懵懂,也陪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无论走多远、飞多高,我们还是师范的少年,师范还是心中不变的港湾。梦回旧时光,还能依稀听到校园书声琅琅……
主办/中共峄城区委办公室
总编/李义
主编/许强
编辑/武晓 赵婧如
图片来源于区档案馆
标签: 枣庄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