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博士,从学历的角度,我们似乎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并不是谁平白无故都会发光的。博士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毕业难。从2018年入学以来,我亲眼目睹了一些师兄师姐或光鲜顺利毕业,或默默无闻延毕。
据《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的研究显示,整体而言,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为39.68%。性别方面,女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要略高于男博士生。入学年龄方面,博士生的入学年龄越大,则平均延期率也越高,且26岁以下毕业的博士生群体,其平均延期率不足35%,而在大于30岁的博士生群体中,其延期率则上升至43%左右。
从学科大类来看,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类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均在35%左右,而自然科学类的平均延期率则略高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为36%左右。在各学科大类内部,不同学科门类的平均延期率差异明显。具体而言,人文学科中,历史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为45%左右,哲学和文学学科的延期率在40%左右,而艺术学延期率最低,不足20%。社会科学中,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延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教育学(44.44%)、管理学(38.72%)、法学(31.79%)和经济学(27.23%)。自然科学中,农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45.93%),其次为工学(39.52%)和理学(38.95%),医学的延期率最低(20.62%)。
博士毕业难,到底难在哪?
1.达到基本要求难
学校或者学院对于博士能够毕业的基本要求一般是要有科研成果发表,也就是论文。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对科研论文的硬性指标,但仍旧是主流。
以南开大学材料为例,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是发表两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6.不同的学科对于影响因子的敏感度不同,有的同学会感觉到IF=6非常低,有的则认为太高了。在材料领域,这应该算是比较低的要求了。
但是即便如此,仍旧有不少学生被延期毕业。
究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有的学生不是非常适合做科研。自以为聪明绝顶,满脑子都是idea,然而动手发现不是不可行就是被人已经发表了。而且,不少同学读博士,动机不纯。博士,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所以这就意味着博士应该首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但是不少同学读博并非把兴趣作为最原始的动力,这就造成了可能不知道人生出路是什么,出于惯性思维而读博,也可能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有编制的工作而读博。当一个人读博的动机不纯时,他/她通常会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拿到博士学位,读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博士。这类人一旦遇到困难,往往直接怂了,只会一边叫着这个问题太难了,一边期待导师、师兄师姐,甚至师弟师妹能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动脑动手。读博士,需要有一颗遇事不惊的心态,能够直面惨淡的实验进程。对科研要敬畏以及好奇,这样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还有,对于部分直博生来说,由于本科时候并没有发表过研究成果,对科研一无所知,或许也会造成部分同学读博过程中的一些困扰。
从导师的角度讲,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从学生的角度,也不好妄加揣测。有的导师年轻有为,需要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评职称,这时候对学生的指导会非常多,这是个好事。但是年轻有为的导师对科研成果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预计发不了太好的文章,中途就已经放弃了。这样一来,虽然学校的最低要求很低,但是我们从开始着手进行实验的起点很高。成,则走出校园,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败,则延期毕业。有的导师是因为你做的太好了希望你继续多出成果,不想让你毕业,还有的没空指导,学生自生自灭导致延毕。也就是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选题的难度和挑战性。当然还有经费不足、导师年龄大等问题。从导师的角度讲,硕士延毕会影响导师下一届招生,并且对还没评教授职称的导师不利;而博士延毕往往不影响导师后续招生并且导师一般都已经是教授博导了,没有职称压力。
达到基本的论文要求难道就容易毕业了吗?我只想说,这似乎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小部分。
2. 合格的毕业论文难
读博士要想顺利毕业,学校或者学院要求有研究成果论文发表,表面上看这是硬性指标,是最困难的所在。我倒是感觉,博士毕业的困难之处在于毕业论文。
我们发表小论文,可以研究不同的方向,说的直白一点,哪个方向热门,哪个研究方向比较容易发表论文,我们研究哪个方向就错不了。但问题是,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需要有两到三篇这样的小论文组成,难就难在,要保持研究的连贯性。在科研过程中,找到一个值得尝试的创新点比较难,这个创新点最终能够成功的概率需要乘以一个很小的系数。假如再要求这个成功的创新点和之前的研究一脉相承,这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当你完成一项成果的时候,如何在此基础上的相关领域找到另外的创新点又不与前述创新点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以我目前的研究为例,我前期做的负极材料,发表了一篇论文,后面继续做的是负极中的粘结剂,又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样的两篇文章就很难糅合在一起组成毕业论文。所以虽然我达到了前述所说的基本要求,但是毕业论文还是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跟我们目前的整体科研环境脱不了干系。大的环境促使我们去不断的追求论文,但是要想有不错的论文发表,只能紧追前沿热点,这就造成了一些对国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础研究由于不好发文章而被科研人员冷落。科研人员需要有一种纯粹的探索科研精神的,但是在现行的制度下,我们似乎丢失了点什么。
当然,延期毕业还跟我们现行的学制有很大关系。我国博士学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90年)的学制为2-3年,第二阶段(1990-2000年)的学制为3-4年,第三阶段(2000-至今)采取弹性学制的现象日益普遍。我入学的学制明确写着3-6年,也就是说,最低三年可以毕业,最长学籍保留不超过6年。目前诸多高校也采用了这种弹性学制,但是起点不再是3年,而是4年起步。那么问题来了,加入我3年不能顺利毕业,这算是延期吗?
毕业是否困难,因人而异。牛人的牛B之处在于能够实施全方位的碾压,普通人却各自践行着各不相同的普通。
标签: 博士好毕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