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历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走至雪落白头 628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南京大学历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城中,巍巍屹立着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大学。

一个多世纪过去,从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再到南京大学,百年的发展,同时也是无与伦比的百年辉煌。

然而,当你说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可能会被追问“在南京哪儿大学呀”。如此低调的现象似乎与百年名校的辉煌有点违和,但这就是这所百年名校的独特之处,高调的宣称自己低调。我们是南京大学,也是南哪儿大学。

▲南京大学(拍摄:不院长

含着金钥匙出生(1902-1920)

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

1906年,两江优师范学堂

1914年,南京高等师范学堂

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

作为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在办学之初,就成为江苏的最高学府,被盛赞“堪与京师大学堂比美”。受到时任或署理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的鼎力支持,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身,更是江苏教育的掌上明珠。

三江师范学堂,便是指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公学,典雅古风,得人称道,自是合理。不过后来因为学生省界和经费之间的矛盾,况且两江总督本就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遂改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拍摄:不院长)

即便是含着金钥匙出身,但地主家也有缺粮的时候,碍于当时中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学校曾一度因为兵匪战乱而停办。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高校来说,也算是家常便饭了,兵匪一走,再办起来就是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所大学的发展可以说是和校长息息相关,到郭秉文校长期间,学校已经更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郭秉文认为,只有改高师为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才能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大批杰出的人才。换句话说就是紧紧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历史机遇期。

人们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关键时候也造时势,英雄的出场往往能够扭转整个的历史走向。郭秉文正是这样的人物,推动南高向现代高校发展。而且这样的人物,在南京大学后面的发展中还会出现。


由此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的基础上,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后来南高就完全并入了国立东南大学,并撤掉了校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国立东南大学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大批优秀的师资和生源集中在学校。一时间,东南大学名师荟萃,俊彦云集,学人皆以受聘南高师、东大为荣。

▲国立东南大学(图源:网络)

不过随后发生的“易长风潮”(北洋政府国务会议决定免去郭秉文校长职务,任命胡敦复为校长,这引发了校内“拥郭派”与“拥胡派”、东大校董会与教育部的激烈争斗)却使得国立东南大学元气大伤,风潮虽然平息了下去,但是各种矛盾、派系争斗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并不断积压酝酿。

从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东南大学成立,这一段路程可以说是异常坎坷,但对于当时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而言,却又是再为平常不过了。尽管出身高贵,经费却总是捉襟见肘,东大就曾因为经费困难而将工科划出组建成立河海工程大学。管中窥豹,中国其他的百年名校,其早年经历何尝不是如此。国家遭受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稳定,要办好教育事业,在积贫积弱的战乱环境中,其中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犯法的。

茁壮成长(1927-1928)

1927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江苏大学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

在1927年北伐战争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政权为提高自身威望,以及首都南京在全国的地位,决定整合原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江苏境内专科以上的9所公立学校。将他们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因南京为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得“第四”。

因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记,所以出现了将投往甲中山大学的函件误投到了乙中山大学的失误。今后若都称第X中山大学,岂不更加混乱,因此教育行政主事就酝酿着改校名。

但是国民政府大学院的人也不知道是如何想的,下命令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成江苏大学,大概觉得叫江苏大学更气派一些。该决定遭到了学校全体上下的一致反对,“江苏大学”的校牌只勉强挂了40天,就被存放在了学生会,永不悬挂。

学校和大学院就这样死磕着,一面是学生,血气方刚,就是不同意改名“江苏大学”。一面是政府部门,下出去的命令怎么还能够收回呢。但总这样对峙也不是回事,于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遂做出决定,改“江苏大学”为“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图源:网络)

自此国立中央大学集中了江苏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

耀眼的璀璨明珠(1928-1945)

说国立中央大学为中国教育事业皇冠上一颗璀璨明珠,并不是谬赞,是有着充分的依据。这个时候的中央大学也不用低调,因为自己就是全国高校的大哥大,低调的话怎么做大哥。

在中国全面抗战之前,校长郭秉文就瞄准了在美国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先将社长任鸿隽和所有发起人全部拉来学校,待若上宾。又鼎力支持将中国科学社大本营迁往国内,安扎在学校,由此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留学生前来。

北京大学教授梁和钧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就有点睛之笔:“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国立东南大学)以科学名世。然东大的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

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往西部跌跌撞撞迁移。以西南联大为例,迁徙距离最远,先是搬到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日军进攻,长沙不保,遂迁到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过程一波三折不算,还损失惨重,师生总数只有原来的1/4,图书仪器丢的丢,破的破,在缺乏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师生花了68天从长沙走到了昆明,尤为艰苦。

对于中央大学来说,校长罗家伦对战争发展作了充分的预估,各方面调动资源。毕竟是亲生的,政府要啥给啥。因此中央大学是当时西迁学校中准备最充分,考察最详细,迁的最早,搬的最彻底,损失最小的学校。以租船的方式,一口气就将师生、图书设备和其他财产送到了四川。

▲罗家伦(图源:网络)

学校西迁重庆的九年期间,不仅没有因为战争削减其发展,反而赢得了重要发展契机。拿院系设置来说,短时间内学校设有7院38系,而西南联大只有5院26系。国民政府对中央大学扶持力度也大于其他高校,大量的文化名人、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也云集重庆,更加增强了中央大学浓厚的学术文化环境。

拿学生质量来说,1940到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学业竞赛,第一届竞赛中央大学有18名学生获奖,西南联大有3名学生获奖。第二届竞赛中央大学有14名学生获奖,西南联大无学生获奖。1943年的教育部自费留学考试,录取329人中有62人是中央大学毕业,占总数的1/5。

拿专家学者来说,有学者统计了中国877名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有115名毕业于中央大学,高居首位。此外,中央大学在1940年建设了中国最早的原子能研究基地;拥有全国1/3的“部聘教授”;培养的学生中有19名院士,4位两弹一星元勋,五星红旗的设计者。

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超过日本东京大学,位居亚洲第一位。虽然该排名在网上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央大学在亚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中央大学高调的如此突出,与当时政权的支持不无关系。而当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新中国建都北京,中央大学不只失去“首都大学”的光环,更是因为其与国民党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受到严重质疑乃至压抑。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1952-1953)

1949年8月,国立南京大学。

1949年10月,南京大学。

可以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合并了全江苏最优质的大学资源。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则从全国最优质的综合性大学,被拆的七零八落。

1、工学院独立,组建成立南京工学院,后改名为东南大学。

2、师范学院独立,组建成立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3、农学院划出合并,组建成立南京农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4、工学院水利系与其他院校水利系合并,组建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后改名为河海大学。

5、农学院森林系划出合并,组建成立南京林学院,后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6、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划出合并,组建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后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再后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

7、医学院改变建制,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再后并入第四军医大学。

8、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大哲学系;法学院法律、政治两系并入华东政治学院;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

同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仍称南京大学,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即为金陵大学旧址。

从唯结果论来看,一所曾经设有37个系的综合性大学,调整后,变成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仅剩13个系的大学。被拆成这样,就像一个家产散尽的没落贵族,还如何高调的起来,那么该低调的时候就得低调。

从另一个角度讲,从中央大学分离出来的9所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如今已经成为南京高校教育的实力担当,足以和北上广比较。东大是“建筑老八校”,这名号拿出来沉甸甸;南师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河海大学校名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等等。

当你去这9所高校的时候,会发现每所高校内都有一座鼎,这正是2002年中央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江苏省政府特意赠送给9所高校以示纪念。听说,集齐了九鼎照片之后,便可以召唤神龙。


继往开来(1978-至今)

现在,南京大学作为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以豪迈的气概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不过,当年在“七五”计划期间,也曾因为没有入选国家重点投资的五所高校而情绪波动。

但无论如何,你得承认,这是一所积极进取、专心做学问的高校,论两院院士,自恢复高考制度后南京大学培养的最多;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自1994年来南京大学最多;论SCI收录论文数,南京大学连续七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榜首;论论文被引数,南京大学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

说到SCI收录论文,真是让无数高校老师又爱又恨。但又不得不说,南京大学首开将SCI引入学术评价体系,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京大学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排不到中国高校的前十名,到与清华、北大齐名,很大程度归功于此。

不过这也是一所可爱的学校,火热的双十一光棍节就起源于南大,并制定了一部专业并被争相模仿的《南京大学表白条例》;生态环境极优,常常会因为奔跑的野猪、狐狸上热搜;自黑与被黑不断。

她曾站在亚洲第一的神坛上,也因派系斗争严重,办学质量下降,面临诚朴有余而雄伟不足的批评。但这些都不要紧,她曾经拥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而今也在中国教育中拔得头筹。

风风雨雨,一百多载过去,她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是是非非,如大浪淘沙一样,随他而去。只有办好教育事业,培育优秀人才,才是永恒的。

正如南大校歌中所唱道: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上天将教育恩泽人间,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无穷无尽,但衷心祝愿,我们热爱的这份事业,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照耀长空。

▲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北大楼(拍摄:不院长)


▷部分资料参考自:

1、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网;南京大学官网《南大校史》;南大校史馆相关资料

2、知乎、小百合BBS、世界华人周刊

3、罗玲:“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大之比较刍议”,《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4、李佩珊:“1949年以后归国留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年第04期

5、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2-63页

6、龚放、曲铭峰:“南京大学个案:SCI引入评价体系对中国大陆大学基础研究的影响”,《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第03期


作者简介:不院长,一个不想写论文的怡红院院长。

来源:学术志

欢迎关注@文以传道

标签: 南京大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