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7语文答案 广西2017年学考语文答案

1194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广西2017语文答案 广西2017年学考语文答案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精彩内容,持续更新。我们,一起在头条轻松学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鉴赏(jiàn) 监督(dū) 豁然开朗(huò)

B.簇拥(cù) 着落(zhāo) 不屑一顾(xuè)

C.懊恼(ào) 玲珑(lónɡ) 隐天蔽日(bì)

D.攀登(pān) 心绪(xù) 一代天骄(jiāo)

【解答】B;

【解析】B.“着落(zhāo)”读作“zhuó”;“不屑一顾(xuè)”读作“xiè”;

故选:B。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闲 斟酌 奇山异水

B.争辫 奇迹 别具匠心

C.恳求 摇篮 珠光宝器

D.应酬 婉惜 三顾茅芦

【解答】A.正确;

【解析】B.“争辫”中的“辫”应为“辩”;

C.“珠光宝器”中的“器”应为“气”;

D.“婉惜”应为“惋惜”,“三顾茅芦”中的“芦”应为“庐”;

3.(2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科技引领发展,倘若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我国走进人工智能时代计日可待。

B.介绍广西风物、故事妙趣横生的《广西逸事》丛书,是献给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厚礼。

C.原是当年最高建筑的电视塔,如今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已无一技之长。

D.这天风和日丽,南湖沿岸紫荆怒放,游人如织,让大不禁感叹:“人间最美四月天。”

【解答】C.正确;

C.有误,一技之长: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

故选:C。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困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解答】A.否定不当,不合逻辑,“不会”应改为“会”;

B.缺主语,可把“建设了”改为“建设的”;

C.搭配不当,可把“的桥梁”去掉;

D.没有语病。

故选:D。

5.(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真是献丑了。”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送考仪式上校长热情致辞:“一将功成万骨枯!衷心祝愿同学们得偿所愿,中考大捷!”

C.“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D.同学提醒我:“记得坚持锻炼哦!”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解答】A.谦虚礼貌,十分得体;

B.“一将功成万骨枯”意思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表达不得体;

C.“你没带耳朵啊”语言生硬,不礼貌;

D.“你不必多此一举”语气生硬,不礼貌。

故选:A。

6.(2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段面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 ;阅读让入心生安宁, ;阅读亦能怡情养颜,

①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

②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激

③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穿越时空倾情交流,耐畅淋漓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解答】此题作答,可结合语境理解,然后找选项中与之相应的句子,如句③中有“故人”,可照应“阅读可得良师益友”;句②中有“半日闲、静坐”词句,可照应“阅读让入心生安宁”;句①中有“面目、颜如玉”词句,可照应“阅读亦能怡情养颜”。

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②①

故选:D。

7.(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不是十八岁;

故选:C。

8.(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骆驼样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判出真假。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C.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当慧骃马要求他离开时,格列佛非常悲伤。

D.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则突出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幕还来”。

【解答】A.根据选项中的“教点书”“中等人物”等要素,可以看出“他”是指曹先生,不是刘四爷;

BCD.正确;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6分,共6分)

9.(6分)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B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第一段中的“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作比较。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有误,根据第二段中的“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B.正确。

C.有误,根据第三段中的“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D.有误,根据第六段中的“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B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10.(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解答】ACD表述正确;

B.“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错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故选:B。

11.(10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文中的“冽”“澈”,也有版本写作“洌”“彻”。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A.“道“意思分别是“道路”和“正确的方法“;

B.“石“意思分别是“石头”和”计量单位”;

C.“日“意思分别是“太阳”和“每天”;

D.“源“意思都是“源头”。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可“意思分别是“大约”和“可以”;

B.“者“意思是“都…的人”;

C.“而“分别表示“修饰”和“转折”;

D.“乃“意思分别是“于是、就“和“竟然”。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触景生情,“忧”从心生,表达了孤凄悲凉的心境。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句意: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重点词有: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句意:(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2.(6分)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①.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人有好猎者

好:

 喜欢,爱好 

②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

 就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之后他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好:喜欢,爱好;

②句意为:有了好狗之后打猎的收获就多;则:就。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非独,不只;然,这样,如此;句子翻译为: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可以看出齐人最终成功的原因在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自身努力,只有具备了成功的必要的条件,理想也就会成为现实。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3.(10分)按要求填空,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2)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论语》)

(3)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4)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6)完整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答】答案:

(1)草色入帘青

(2)温故而知新 (注意“故”的书写)

(3)关山度若飞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秦”的书写)。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14.(8分)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天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字、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如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丰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多艺多才有担当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 

【解答】(1)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此类题目一般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围绕担当需要能力、技术、奉献精神,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来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图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一是鲁庄公,一是曹刿,根据这两个人物可以判断这是曹刿论战的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故事的内容即可。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勇于担当,兼济天下”,据此第一联的下联可为:多艺多才有担当。第二联的下联可拟写为: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

答案:

(1)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2)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

(3)示例:①多艺多才有担当

②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15.(12分)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02,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 帮父建屋 →执拗修屋→B→回忆盖屋→C 感悟修屋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本文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依次写了制止修屋、帮父建屋、执拗修屋、帮助修屋、回忆修屋、感悟修屋等情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一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父亲修屋时的极度担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第⑥段是文章的结尾段,内容上和上文紧密相连,由修屋联想到父爱,阐明了父爱的伟大和重要。此外这段感悟画龙点睛,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所以不能删去这一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理解,标题“山一样的屋顶”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写出父爱的伟大与厚重,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A.帮父建屋 B.帮助修屋 C.感悟修屋

(2)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父亲的极度担心的心理。

(3)不能去掉。内容上和上文紧密相连,由修屋联想到父爱,阐明了父爱的伟大和重要。这是作者因修屋而产生的感悟,是文章的主旨和点睛之笔。

(4)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厚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

七、作文(50分)

16.(50分)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被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 这些道理 ”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解读】

1.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空白处需要补充的是自己知道的内容。“如今才知道”是说自己以前并不知道,现在受到了某些触动才明白了。所以本文应写出自己的悔恨之意。同时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感,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2.文体选择。记叙文。

3.思路点拨。首段直接点明自己现在才知道的内容,表现自己的悔恨之意,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我以前因为一些原因不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而现在因为受到了一些触动从而知道了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细节描写。因为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所以应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标签: 广西2017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