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科 综合学科是什么科目

只与一人 640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综合学科 综合学科是什么科目 大学语文

必背名句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6.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7.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8.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9.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16.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7.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9.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0.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21.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2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2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24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必背名句


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5.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5.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1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1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0.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1.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4.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5.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必背名句


1.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2. 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5.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6.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8.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9.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

10.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12.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6.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7.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8. 其身正,不令而行。

19.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0.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必背名句

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 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6.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7.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8.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9.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0.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1.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 ,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1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3.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14.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5.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7.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18.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19.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0.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22.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23.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4.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25. 谓霸王之业,予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2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7.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8.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29.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0.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4.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7.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8.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9.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40.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语文文学常识篇

1.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诗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主要人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5.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首创“以文为词”,善用典,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有名篇《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文学常识——先 秦


1.《诗经》,又名《诗》或《诗三百》,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划分为“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六义”。开创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诗言志”出自《诗大序》。

2. 老子,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有《道德经》传世,又名《老子》,我国历史上首部完善的哲学著作。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相关成语:紫气东来、上善若水等。

3.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庄子》传世,又名《南华经》共 33 篇。政治主张:自然无为。散文特点: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汪洋恣肆,善用寓言。相关成语:鼓盆而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濠梁之辩、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贻笑大方、化腐朽为神奇、庖丁解牛、捉襟见肘、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窃钩窃国、造谣生事、大相径庭、淡水之交等。

4.列子,名御寇,主要作品有哲理散文集《列子》,又名《冲虚真经》。代表作品:《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

5.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有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传世,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首创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思想核心: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仁与礼。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并修订《五经》。相关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祸起萧墙、分崩离析等。

6.孟子,名轲,字子舆,亚圣,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孟子》一书传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政治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其散文长于论辩,善用比喻,惯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为文讲求“浩然之气”。相关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右逢源、明察秋毫等。

7. 荀子,名况,字卿,有《荀子》传世,《劝学》《天论》篇最具代表性,又有《赋篇》,对汉赋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题,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弟子韩非、李斯都是其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8.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传世,代表作品:《山鬼》《国殇》《橘颂》《湘君》《湘夫人》。其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其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后指文学。

9. 左丘明,有《左传》传世,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代表作品:《曹刿论战》、《秦晋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相关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10. 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有《韩非子》传世,代表作品:《五蠧》《扁鹊见蔡桓公》,主张严刑峻法,主要成语守株待兔、讳疾忌医、吹毛求疵、法不阿贵、负薪救火、孤掌难鸣、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色衰爱弛、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狡兔死良狗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


文学常识——先 秦


11.吕不韦,秦国宰相,杂家代表人物,有《吕氏春秋》传世,又名《吕览》。


12.《战国策》共 12策,33篇,名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赵且伐燕》,相传为西汉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战国时谋臣策士游说诸侯和论辩时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相关成语:狡兔三窟、门庭若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图穷匕见等。


两 汉


13.贾谊,又名贾生、贾长沙,代表作品:《过秦论》《论积贮疏》《吊屈原赋》,其中《过秦论》开“史论”之先河,《吊屈原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


14. 刘安,封淮南王,代表作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均出于此。


15. 司马迁,字子长,世称“太史公”,与班固合称“班马”。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为中国史书的典范,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称为“实录、信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与《汉书》《后汉书》合称“三史”。


16. 汉乐府,简称乐府,又称“歌诗”,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上邪》见于南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文学常识——魏 晋


17. 曹操,字孟德,“三曹”之首,“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善写四言诗,代表作品:《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作品风格“苍凉悲壮”,兼具“建安风骨”,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丕,“三曹”之一,中国文学批评之祖,著有《典论》,其中《论文》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代表作品《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19. 曹植,“三曹”之一,字子建,谥号“陈思王”。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善写五言诗,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代表作品:《白马篇》《洛神赋》,在诗史上誉为“一代诗宗”。


20. 竹林七贤:三国曹魏时期的七位文学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崇尚老庄以及玄学。


21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22. 陈寿,三国、西晋时著名史学家,有《三国志》传世,为纪传体断代史、国别体史书。


23. 干宝,字令升,代表作品为志怪小说《搜神记》被誉为“志怪小说的鼻祖”。


24. 范晔,著有《后汉书》,名篇《乐羊子之妻》《张衡传》均出于此。《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25. 刘义庆,南朝宋代文学家、袭封临川王,著有志人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代表作品:《周处》《陈太丘与友期》。


26. 刘勰,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专著。


27. 谢灵运,南北朝时文学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与谢朓合称“大、小谢”,开创了我国的山水诗派,代表作品《登池上楼》,中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


28. 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杜甫赞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凌云健笔意纵横”。代表作品《哀江南赋》等,有《庾子山集》传世。


29.《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萧统主持编撰,名篇《古诗十九首》《出师表》《毛诗序》均出于此。


30. 江淹,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江鲍”,代表作品《别赋》,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相关成语:梦笔生花、江郎才尽。

文学常识——唐朝


31. 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世称“诗骨”,代表作品《组诗》《感遇》38 首、《登幽州台歌》。


32. 王勃,字子安,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合称“初唐四杰”,世称“诗杰”且成就最高,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33.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有《春江花月夜》传世,被清代文学批评家王闿运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34.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吴中四士”之一,世称“诗狂”。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二首)。


35. 王之涣,盛唐时期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善写边塞风光,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鹳雀楼》。绝句《凉州词》被章太炎誉为“绝句之最”。


36. 孟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结为《孟襄阳集》。


37.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38. 王维,字摩诘,世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画兼绝。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世称“王孟”。苏轼誉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鸟鸣涧》《相思》《观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有《王右丞集》传世。


39. 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40.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长于七言歌行,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千古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岑嘉州诗集》。


41.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大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42.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诗风“沉郁顿挫”,他的诗作是现实主义诗歌在《诗经》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与李白齐名,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丽人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语文常识

老子,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有《道德经》传世,又名《老子》, 我国历史上首部完善的哲学著作。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相关成语: 紫气东来、上善若水等。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庄子》传世,又名《南 华经》共 33 篇。

政治主张:自然无为。


散文特点:想象丰富,辞藻瑰 丽,汪洋恣肆,善用寓言。


相关成语:鼓盆而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濠梁之辩、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贻笑大方、化腐朽为神奇、庖丁解 牛、捉襟见肘、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窃钩窃国、造谣生事、大相径庭、 淡水之交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

有语录体散文集《论 语》传世,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首创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思想核心: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仁与礼。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有 教无类,并修订《五经》。


相关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祸起萧墙、 分崩离析等。


孟子,名轲,字子舆,亚圣,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孟子》一书传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政治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其散文长于论辩,善用比喻,惯用“欲 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为文讲求“浩然之气”。


相关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右逢源、明察秋毫等。

管理学

1. 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边缘学科。

(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各个不同的组织中概括、抽象,提炼出共同的

东西,并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2)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一门多种学科综合

的学科。

(3)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

摒弃和发展。

(4)实践性: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5)不精确性: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有待于发展的学科。


2. 法约尔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报酬

(8)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与跳板

(10)秩序

(11)公正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3. 梅奥霍桑实验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企业在存在霍桑效应,员工的受关注度越高,工作效果越好。

启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


4. 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内容

(1)决策的作用: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3)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非最优;

(4)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主要研究非程序化决策;

(5)集权与分权。


5.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性;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1. 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与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与创新等职能,合理分配和协调组织中的相关资源,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4)管理活动存在的条件:

①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②有认可一致的目标。

(5)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6)管理的客体:相关资源。

(7)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2.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有马克思 • 韦伯提出的,其特点有: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管理者有固定“薪金”和明文规定的薪资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3. 管理道德的特征。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有时,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组织自身的利益。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组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法律是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1. 组织结构对道德的影响。


(1)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

(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2. 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3. 决策过程。

(1)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是决策过程的第一步;

(2)明确目标;

(3)拟订方案;

(4)筛选方案;

(5)执行方案;

(6)评估效果。


4. 影响决策的因素。

(1)环境因素:

①环境的稳定性;

②市场结构;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

①组织文化;

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①问题的紧迫性;

②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

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②个人能力;

③个人价值观;

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5)过去决策:

①对现有人、财、物、心理情感等的影响;

②过去决策和现在决策的密切程度。

知识点


1. 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因素。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层次上的分散。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主要有: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

(3)员工数量和基本素质;

(4)组织的可控性;

(5)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2. 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因素:

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③环境资源变化的影响;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2)内部环境因素:

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②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③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④快速决策的要求;

⑤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3. 简述组织变革的程序。

(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4. 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适应功能;

(3)导向功能;

(4)发展功能;

(5)持续功能;

(6)辐射功能。


5.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特征:

(1)超个体的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


管理学必备知识点

1.(2004年;2011年)组织的外部一般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的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它主要包括:

【参考答案】

(1)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2)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4)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发展变化;国家对科技开发投资和支持的重点等;

(5)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

2.(2011年真题)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产品质量问题屡屡曝光,这不仅体现了某企业管理的混乱,而且也反映了这些企业在管理道德方面的缺失。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企业改善自身道德行为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3.(2013年真题)简述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

【参考答案】

(1)道德发展阶段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惯例和原则3个层次,以及6个阶段。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6个阶段,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也有可能倒退和堕落。大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4阶段。

(2)个人特性 主要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影响巨大。

(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5)问题强度 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而言,问题强度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遵守伦理道德。

管理学必备知识点


1.(2001年真题)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参考答案】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必须认识我们将要走向何方;

(2)认清现在:认清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途径;

(3)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要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

(7)制定派生计划:基本计划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2009年真题)简述滚动计划法的内涵及优点。

【参考答案】

滚动计划法是指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渐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计划方法。

优点:

(1)使计划更加符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

(2)滚动计划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容各阶段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

管理学背诵任务


1.(2012年真题)简述授权及其原则。

【参考答案】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所遵循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组织授权要敢于把重要的权力或职权放下去,使下属充分认识到上级的信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适度原则。授权过少往往造成主管工作量大,授权过多,又容易造成杂乱无章,甚至失控,所以要适度授权。

(3)责权一致原则。组织在授权时必须向被委托人明确所授的目标、责任及权力范围,权责必须一致。

(4)级差授权原则。组织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进行级差授权。


2.(2018年真题)从权力的来源角度简述权力和职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


3.(2008年真题)组织变革的外在动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③环境资源变化的影响;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2010年真题)简述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参考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以网络图形来表达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其内在规律从而寻找满意方案的计划技术。

(1)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4)便于组织与控制;

(5)易于操作


2.(2013年真题)简述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战略环境分析是为完成企业使命服务,也为战略选择服务。用《孙子兵法》的语言,环境分析的内容是“天、地、彼、己”和“顾客(目标市场)”,其目的是“知天知地,知彼知己”和“知顾客”。

(2)“天”指的是外部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

①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②政治和法律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政府的方针政策;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风俗习惯;

④技术环境包括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⑤自然环境指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

(3)“地”指的是行业环境,包括:

①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者研究;

②潜在的入侵者研究;

③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④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⑤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4)“彼”指的是竞争对手。

(5)“己”指的是企业自身 根据价值链分析法可以将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与销售、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6)顾客(目标市场) 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3.(2015年真题)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把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并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请简述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程序。

【参考答案】

(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应由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

(3)执行目标: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完成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

(4)评价结果:成果评价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上下左右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

(5)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果的奖惩是以上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6)制定新目标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管理学问答


1.(2016年真题)什么是战略性计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远景和使命陈述。战略性计划的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战略性计划的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


2.(2010年真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人们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目标管理,试述目标管理及其主要内容,制定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员工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到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应有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

(3)执行目标: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完成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

(4)评价成果:成果评价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上下左右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

(5)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果的奖惩是一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

(6)制定新目标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制定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目标必须是从全局出发的;

(2)目标层次要清楚;

(3)目标应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必须是可行的;

(4)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

(5)目标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3.(2014年,2018年论述题)公司环境最关键的部分是公司投入竞争的行业环境,根据美国学者迈克·波特的研究,任何行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其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请论述这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

【参考答案】

波特认为影响企业行业环境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五种基本作用力。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以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生产能力增长情况;⑤竞争对手类型;⑥退出成本。

(2)入侵者研究。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别化;③转移购买成本;④资本需求;⑤在位优势;⑥政府政策。

(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包括:①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②判断哪些替代品那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中的份额大小;③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④买方面临转移购买成本的大小。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②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要素是否存在差异化或转移购买成本是否低。


管理学背诵知识点

1.(2014年真题)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也应当是一个理论实体。企业不仅是“经济细胞”,而且是“社会公器”,因而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请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一下5个方面。(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2.(2017年真题)综合国内外管理学理论,组织的管理道德受管理者个人特征(价值观、自信心、自控力)的直接影响。请简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如何影响管理伦理?

【参考答案】(1)管理者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者的个人特性主要包括: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2)人们的价值观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遇到的因素千差万别,所以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每个管理者做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3)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会摇摆不定和困惑不已,很容易屈服于外力摆布,难以坚持自己的主张。


3.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请分析维持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2)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3)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创新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4)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会程先无时无刻不变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而只要创新没有维持,系统就会缺乏动力,犹如一潭死水;(5)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

法学





一、法理学名词解释


1. 法学: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 广义的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3. 狭义的法律:狭义的法律则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含其常设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在我国,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其他法律)。


4. 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5. 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影响。泛指法对社会的影响。


6. 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指法这种规范体系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


7. 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通说的观点认为法的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三要素。


8.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9. 法的指引作用:指法通过授权性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性行为模式(禁止性行为和命令性行为)的规定,指引自己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10. 法的评价作用: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可以判断、衡量他人行为的是或非、善或恶的性质与积极或消极的效果,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一、法理学名词解释


1.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和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它不能直接用来对某个裁判进行证立,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性前提。

2. 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3. 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4. 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是指特定法律共同体所承认的具有法的约束力和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之大前提的规范和准则的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制定法、判例、习惯、法理等形式。

5. 法律部门: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宪法名词解释


1. 宪法: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2.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

3.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指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是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宪法惯例的宪法。

4. 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制定或者修改宪法的程序通常严于一般的立法程序。

5. 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6. 钦定宪法: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者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7.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过程的基本精神。

8.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从而保障公民权利。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相互之间的制约。

9. 法治:法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法治体现了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价值。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11. 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民法名词解释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对于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行为(如有伤风化、违背伦理、有损人格尊严等行为),即使现行法律没有明确作出规定,也应该予以禁止、宣告无效或进行必要的法律制裁。

3.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这种资格是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的前提条件,一经法律赋予就依附于自然人身上,自然人就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参与民事活动。

4.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亲自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5.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

6. 宣告失踪: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制度。

7.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

8.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9.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0.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换言之,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11.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便可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12.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例如订立合同、立遗嘱、授权代理等。

13. 代理:是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14. 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被代理人)负授权之责的代理。表见代理属无权代理,但却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

15.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不受法律保护之时效。

16.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17.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18.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19. 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转让效力,视为交付。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

20. 原始取得:即最初取得的意思。指所有权的取得不是以原所有人转让其所有权为基础,而是由于某种事实的发生,依法独立取得财产所有权。

21. 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具有新物性质的物,如果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在此情况下,确认该新财产的归属问题。22. 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的一种制度。

23. 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

24. 抵押权:是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25. 质押权:简称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权也称质权。

26.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27.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管理事务的人称为管理人,该他人称为本人。

28.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不当得利成立后,即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受益人应向受人偿还其无合法根据而获得的利益。

29. 过错责任原则:指任何人因自身的过错(故意或过失)而侵害他人权益时,应当就所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30.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的内容要具体确定,表明一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31.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对待给付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该权利称为同时履行抗辩权。

32. 不安抗辩权:是指先给付义务人在有证据证明后给付义务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者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或者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以及有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时,有权中止自己的履行。

33. 顺序履行抗辩权 : 又称先履行抗辩权 , 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得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得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的权利。

34.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35.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以申请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36. 过错违约责任:是指合同法律制度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规定的特别条件,其基本特征就是确定部分种类的合同的违约构成和违约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条件。

37.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民诉名词解释


1. 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2. 变更之诉:又称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以判决改变或消灭某种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3. 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履行某种特定给付义务的诉。


4.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该案移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5.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用裁定的方式将某一案件交由某一个下级人民法院管辖。


6. 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


7. 诉讼行为能力:又称诉讼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也就是亲自进行诉讼活动的能力。


8. 代表人诉讼: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因而推选代表人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称为代表人诉讼。


9.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本诉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一般是基于物权或继承权),为了维护自己权利而参加诉讼的人。


10. 诉讼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授权为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11. 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直接行使代理权的人。


12. 法定代理:是法律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而设立的一种诉讼代理制度。


13. 委托代理:根据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协议成立的代理,称为委托代理。


14.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15. 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16. 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17.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18. 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被称作证人证言。


19. 鉴定意见: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被称作鉴定意见。


20. 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被称作勘验笔录。

民诉名词解释


1.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经济案件,为保证将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得到全部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执的标的物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


2. 法定期间: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期间,即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项诉讼行为所遵守的时间。


3. 指定期间: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依职权决定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间。


4.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指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本人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最基本的送达方式,能够直接送达的都应当直接送达。


5. 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或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拒绝接收送达的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的一种送达方式。


6. 委托送达:是指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委托受送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递交诉讼文书的一种送达方式。


7. 邮寄送达:是指法院通过邮局将诉讼文书挂号寄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8.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后,再由该单位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9. 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10. 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


11. 撤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包括上诉人)取消已向法院提出的诉讼。


12. 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一方不出庭的情况下作出判决。


13.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形,使开庭审理无法进行而推迟审理。


14.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


15. 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情况,使诉讼程序继续进行已没有必要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程序。


16. 小额诉讼程序:指基层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甚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

刑法名词解释


1.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即所谓“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 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客观事实。它一般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


3. 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4. 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5. 不作为: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


6. 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7. 紧急避险:指为了避免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8.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9.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10. 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11. 想像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一行为数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12. 法条竞合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以上内容有重合或交叉关系的法律条文。


13. 管制: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交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的刑罚方法。


14.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多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15.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 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16. 特别累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情形。


17.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8. 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


19.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


20. 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多次实行某种或几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


21. 罪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2. 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23.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经济学


重难点介绍

需求与供给

重点: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 ( 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难点: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均衡的确定与变动。

要求着重掌握在供求定理的基础上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 以及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量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边际替代率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

难点:无差异曲线的理解与推导,消费者剩余概念的应用。

系统了解效用理论,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的解释。


生产理论

重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决定,对生产扩展路线形状的影响,其数据变动趋势的原因,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对生产扩展路线的影响;多家企业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决定。

难点: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规模报酬。

理解生产函数的涵义,区分生产理论中的短期和长期含义 , 理解厂商要素投入的最优原则以及产出的最优组合原则。


成本理论

重点:短期成本分析: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长期成本,生产的规模选择。

难点:应用成本理论对生产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掌握各种成本的概念,学会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方法。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难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分析。

理解完全竞争的条件,学会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重点:垄断成因;垄断企业短期均衡;垄断企业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寡占模型。

难点:价格歧视;寡占模型。

理解垄断竞争的含义,学会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了解寡占市场的常见模型。了解垄断的成因,学会分析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理解价格歧视。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重难点:


简单国民收入理论

1、二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①二部门(企业 + 家庭):均衡产出:Y=C+I

投资储蓄恒等 式:I=S

②三部门(企业 + 家庭 + 政府):均衡产出:Y=C+I+G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③四部门(企业 + 家庭 + 政府 + 进出口)均衡产出:Y=C+I+G+ 净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M-X+Kr) 其中:(M-X+Kr) 是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2. 凯恩斯消费理论: 

①消费函数:

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

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C= △ C/ △ Y 或 β= △ C/ △ YAPC:平均消费倾向 APC=C/Y

消费函数可以写为:C=a+bY

a 是自发消费,b 是边际消费倾向。  

②储蓄函数:

同理,边际储蓄倾向 MPS。储蓄函数写为:S=-a+(1-b)Y  

③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

(1) Y=S+C

(2) APC+APS=1;MPC+MPS=1

(3) APC、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MPC;APS、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APS<MPS。

3. 消费函数 

①社会消费函数和个人消费函数的关系:上面分析的是个人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不是个人消费函数的加总,需要考虑一系列条件:

(1)国民收入分配。人们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高。因此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2)政府税收政策。政府实行累计个人所得税,将富人潜在的储蓄转化为公众的收入,用于消费。社会消费数量增加,曲线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消费越少,储蓄越多,曲线向下移动。反之同理。


4、乘数原理

①两部门经济:投资乘数 Ki=1/1-b;消费乘数 Kc=1/1-b;

②三部门经济:政府购买乘数 Kg=1/1-b;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税收乘数:

Kt= - b/1-b;

③四部门经济:对外贸易乘数 Kx=1/1-b+r;四部门经济乘数变小。


5、IS-LM 模型: 

1、投资函数 I=e-dr


2、IS-LM 曲线

① IS 曲线:

(1)含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I=S 是均衡的条件。c=a+by;i=e-dr 均衡收入的公式为:Y=(a+e-dr)/1-b 变形为:r=[(a+e)/d]-[(1-b)/d]

(2)移动:

自发投资增加,向右上方移动,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移动量乘以乘数。反之向左移动;

储蓄增加,向左移动,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反之同理;

增加政府购买,向右移动,移动量等于政府购买增量乘以乘数;

增加一笔税收,向左移动,移动量等于税收增量乘以乘数。


② LM 曲线:

(1)流动性偏好和货币需求动机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动机 3 个:

(1)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2)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3)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很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候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低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管多少货币都愿意全部放在手中。

(4)货币需求函数:

L=L1+L2=ky-hr L 是货币需求

m=M/P m 是实际货币量,M 是名义货币量,P 是价格指数 货币需求函数:L=(ky-hr)P  

(5)LM 曲线:R=ky/h–m/h  

(6)LM 曲线的移动

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货币量增加,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价格水平上升时,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7)IS-LM 计算题 

宏观政策分析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是第一目标。(奥肯定律:GDP 每增加2%,失业率下降约 1%);

价格稳定是第二目标;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第三目标;

平衡国际收支是新加入目标。

2. ①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变动税收和政府支出调节经济。  

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财政政策的税收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IS 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好,反之挤出效应大,效果越差。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例子:罗斯福新政)

②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经济。

货币创造乘数:k=1/rd+re,用 k 表示。rd、re 下降,货币创造乘数变大。rd 为法定准备金率,re 为超额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经济。

工具: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变动法定准备率。

局限:萧条区域(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失效。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时滞性,国际流动带来的影响。


失业和通货膨胀 

(1)失业分类:自然失业(摩擦,结构),非自然失业(周期)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充分就业:非自然失业。  

价格指数:CPI


(2)通货膨胀的分类、成因、效应、应对。

a.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工资推动、利润推动 。

b.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超额需求通过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或不赢球,过多货币追逐过少商品。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反面对比。  

C.(1)+(2)= 混合通货膨胀理论  

d. 货币现象通货膨胀

MV=Py,表明通货膨胀等于货币增长率 - 产量增长率。产量增长率看作固定不变,则货币增长率一对一影响通货膨胀率。  

e. 结构性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总是可以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得到降低。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两者之间没有替代关系。






政治经济学重难点总结:

(1)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也决定于其他要素。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地抽象法,包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以及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5)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6)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 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其存在和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也是客观的。

(8) 经济规律的特点:总与人类的活动相关;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到利益关系限制。

(9) 经济规律的层次: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二个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


名词解释

1.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彼此发生或结成的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或能力。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中的产品量;一是单位产品中的劳动量。


4.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的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内社会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 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存在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资本,通过吞并或联合,合并为较大的资本。实现资本集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大鱼吃小鱼”;二是通过把原有小的、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资本。


6. 利润:当人们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把它看成为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另一个形态,即利润的形态。

问答题


1. 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试述商品的二因素的相互关系。)


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们构成商品内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它们的相互关系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这种统一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从结果和本质上来看,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生产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微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于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剩余价值方法。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名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称为跨膜电位。


6.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7.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9,红细胞叠连:在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哄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10.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1.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12.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3.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6称心输出量。


14.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


15.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6.运动单位: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总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17.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发生一次动作电位,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单收缩。

18.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19.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20.血浆:是指血液除去血细胞以外的淡黄色液体。

21.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2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3.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4.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25.肺牵张反射:即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26.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7.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28.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9.腹式呼吸: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

30.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

31.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故也称胸膜腔负压。

32.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33.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4.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5.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称为呼吸中枢。

36.氧容量:在1000ml血液中,Hb所能接合的最大O量称为Hb氧容量,即血氧容量。

37.氧含量:在10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量称为Hb氧含量,即血氧含量。

38.血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氧饱和度,即血饱和度。

39.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

40.胃粘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屏障。

41.胃排空: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2.分节运动: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43.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

44.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

45.辐射散热:指机体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46.蒸发散热: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的散热方式。

47.对流散热: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48.蒸发散热: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49.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量与吸入的O量的比值。

50.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人的为125ml/min。

51.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为19%。

52.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的大小,即率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5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改变滤过平衡点。从肾小球滤过率和红细胞比容可计算肾血浆流血。

54.浓缩尿:尿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表现为浓缩尿,又称高渗尿。

55.稀释尿:尿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表现为低渗尿,又称低渗尿。

56.清除率:两肾在1min之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57.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的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58.感受器官:机体内一些机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

59.简化眼: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60.近点: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近点。

61.远点: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62.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故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

63.突触: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其他神经元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

64.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65.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66.调质:有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


67.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常伴有情绪反应和防卫反应。


6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69.脊髓休克: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70.内分泌系统:由经典的内分泌腺与分布在功能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是发布信息调控机体功能的系统。


71.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72.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73.允许作用:指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的现象。


74.促激素:腺垂体分泌的有靶腺的激素。


75.应激反应:是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76.应急反应: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7.卵巢周期:指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可调节卵巢的活动,使之发生周期性变化。


78.受精:是精子穿过卵子并与卵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79.极化: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80.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1.阈刺激:指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


82.阈电位:触发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3.局部反应:指细胞受到闻下刺激,在膜的局部产生的较小的去极化反应。


84.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85.近点:指通过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


86.远点:指把眼处于静息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


87.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


88.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睛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89.视野:指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90.眼震颤:指人体旋转时可出现眼球不随意的运动。


9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92.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93.后发放(后放电):指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


94.突触后抑制: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又称超极化抑制。


95.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现象。


96.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涌路。


97.非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98.牵张反射:指与脊髓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99.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00.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0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10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10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0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


105.虎斑心:由于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同时伴严重贫血时,在左心室内膜下(乳头肌处)周围,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似虎斑,故称虎斑心。


106.坏死: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107.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微黄或白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108.坏疽: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合并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称坏疽。


109.空洞:肾肺的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气管或输尿管排出,在该处留有一空腔,称空洞。


110.再生:由缺损临近的健康同种细胞来增生填补的过程。


生理病理简答题

1.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以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来表示悬浮稳定性,血沉越快,稳定性越差。男 0-15mm/h,女0-20mm/h。


2.试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对心血管的作用。

【参考答案】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减低;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增高时,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增高。


3.小肠运动的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

①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的基础。

②分节运动。

其意义:a.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和;

b.使食靡与肠粘膜紧密接触;

c.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③蠕动,把经过分节运动的食靡向前推进一步。

生理学名词解释

1. 阈电位 : 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 Na ﹢大量开放,Na ﹢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 平均动脉压 :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 1/3 脉压。

3. 渗透性利尿 : 各种因素使得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 渗透压升高 , 水的重吸收减少 , 尿量增加的现象。

4. 牵涉痛 : 内脏疾患常引起某一体表疼痛或痛觉过敏,有利于诊断。运动单位 : 一个 α 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病理学名词解释

1.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微黄或白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2. 假膜性炎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 . 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白喉、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气管粘膜和肠粘膜炎症均属于假膜性炎。


3. 非典型增生:主要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


4. 肺褐色硬化: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 肺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5. 肺肉质变:属于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主要见于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取代)。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病理学名词解释

1.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伴有严重贫血时,在心内膜上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纹,状似斑纹。

2.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3. 空洞 : 是指肾、肺的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气管或输尿管排出,在该处留有一空腔。

4. 肝细胞气球样变:由于肝细胞受损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细胞胀大、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如球形,胞浆几乎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5. 角化珠: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 称为角化珠或癌珠。是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之一。

病理学名词解释

1.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严重细胞免疫缺陷,继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为特征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 氮质血症:由于肾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 血中尿素、肌酚、尿酸等非蛋白氮含量大幅度升高,形成氮质血症。

3.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4.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病时,由于脑细小动脉硬化及痉挛,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称为高血压脑病。

5. 桥接坏死:指连接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条带状坏死,称为桥接坏死。

生理学名词解释

1. 血细胞比容 :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2. 中心静脉压 : 是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3. 胸式呼吸 : 胸式呼吸又称肋式呼吸法、横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单靠肋骨的侧向扩张来吸气,用肋间外肌上举肋骨以扩大胸廓。

4. 容受性舒张 : 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

5. 食物的热价 :1 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动物、植物遗传学

考点 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水稻种下去总是长成水稻;优良品种可以获得较多的收成,这种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3、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甚至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4、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


考点 2:遗传、变异与选择的关系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各种品种。所以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考点 3:近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18 世纪下半叶,拉马克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学说。

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后又提出泛生假说。

魏斯曼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首创者,提出种质连续论。

1866 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论文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1906 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1910 年,摩尔根等用果蝇做实验,发现连锁遗传规律。

1941 年,比德尔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1944 年,阿委瑞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 DNA 是转化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

1953 年,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初,分子遗传学成功地进行人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开始建立了遗传工程这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率先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 21 世纪,遗传学的发展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考点 2:细胞膜的功能

(1)细胞构成的形态结构单位,调节和维持细胞内的相对稳定性;

(2)流动性;

(3)选择透过性;

(4)变构作用;

(5)质膜对于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调控、细胞识别和癌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点 3: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有细胞质基质、细胞骨架和细胞器组成:


考点 4:细胞器

(1)线粒体有内外双层膜,双层膜中含有线粒体基质,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附着,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2)叶绿体也有内外双层膜,双层膜中有叶绿体基质和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也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光合色素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附着,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2、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3、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中心体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核糖体和内质网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考点 5:细胞核

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它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都起主导作用。包含:① 核膜(双层膜)②核液(核基质)③核仁④染色质(染色体)


考点 6: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类


2、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分为以下五类:

①中间着丝点染色体

②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③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④端着丝点染色体

⑤粒状染色体


考点 7: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

1、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1)前期: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

(2)中期: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核膜核仁消失,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的最佳时期。

(3)后期:染色体分裂成单染色体, 每一条向不同方向的细胞两极移动。

(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丝,细胞一个分裂成两个,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有丝分裂染色体各个时期变化图如下:


2、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的子细胞提供了基础。

(2)其次是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3)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考点 8: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


1、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

(1)各对同源染色体在前期配对,或称联会。

(2)两次分裂:第一次减数,第二次等数。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I:分为 5 个时期

细线期:染色体由一个着丝点联系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出现二价体。

粗线期:二价体缩短加粗。非姐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

双线期:四合体缩短变粗,联会的二价体被一二个至几个交叉联结在一起。联会复合体横丝物质脱落,在交叉处还未脱落。

终变期:染色体浓缩粗短,前期 I 终止的标志。交叉端化,二价体分散在整个核内,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②中期 I:核仁和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与着丝点连接,二价体分散在赤道板的两侧,每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随机面向相反的两极。这一时期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③后期 I: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二价体分开,2n 数目减半 (n),着丝点未分裂。

④末期 I:染色体移到两极,松散变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细胞质分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变化图如下:


(2)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Ⅱ:每个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点连接在一起,但染色单体彼此散得很开。

②中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开始分裂。

③后期Ⅱ:着丝点分裂为二,各个染色单体由纺锤丝分别拉向两极。

④末期Ⅱ:拉到两极的染色体形成新的子核,细胞质又分为两部分。

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变化图如下:


3、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

(2)同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增加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变异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材料。

考点 1: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 DNA 含量是恒定的,而且精子或卵子中的 DNA 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而细胞内的 RNA 和蛋白质的量在不同细胞间变化很大。

(2)多倍体系列的一些物种,其细胞中 DNA 的含量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也呈现倍数性的递增。

(3)DNA 在代谢上比较稳定。细胞内蛋白质和 RNA 分子在迅速形成的同时,又不断分解;而 DNA 分子则不同,原子一旦被 DNA 分子所摄取,则在细胞保持健全生长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不会离开 DNA。

(4)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的波长均为 260nm,与DNA 吸收紫外线的波长一样。


2、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 DNA 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 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 DNA 的 TMV 中 RNA 就是遗传物质


考点 2:DNA 双螺旋模型的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很像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 5'-3' 方向,而另一条为 3'-5' 方向,二者刚好相反。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

3、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碱基一方面与脱氧核糖相联系,另一方面 通过氢键与它互补的碱基相联系,相互层叠宛如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互补碱基对 A 与T 之间形成两对氢键,而 C 与G 之间形成三对氢键。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 0.34nm。

4、每个螺旋为 3.4nm 长,刚好含有 10 个碱基对,其直径约为 2nm。

5、在双螺旋分子的表面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


DNA 双螺旋结构图如下:



考点1:DNA 构型的变异


考点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1、染色质: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故亦称为染色质线。


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丝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 H1。


(1)核小体:核心是由 H2A, H2B. H3 和 H4 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其形状近似于扁球状。


(2)连接丝:两个核小体之间的 DNA 双链。


(3)组蛋白 H1:结合于连接丝与核小体的接合部位,影响连接丝与核小体结合的长度。


核小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考点3:DNA 复制


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2、复制起点:在极大多数细菌及病毒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控制整个染色体的复制。在真核生物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复制则是多起点的,多个复制起点共同控制一条染色体的复制,即每条染色体有多个复制子。


3、复制方向:双向


4、复制过程:


(1)DNA 双螺旋的解链:DNA 双链在 DNA 解旋酶作用下,解开双链, 单链DNA 结合蛋白马上结合在分开的单链上,从而保持其伸展状态,DNA 拓扑异构酶消除解旋时的张力。


(2)DNA 合成的开始:以DNA 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在RNA 聚合酶-DNA引物酶的催化下,先合成一段 RNA 引物,提供 3' 端自由—OH。然后,在 DNA 聚合酶 III 的作用下进行 DNA 的合成。


(3)一条 DNA 链连续合成,一条链不连续:在前导链上,DNA 引物酶只在起始点合成一次引物 RNA,DNA 聚合酶Ⅲ就可开始进行 DNA 的合成,而在后随链上,每个冈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先合成一段引物 RNA,然后 DNA 聚合酶Ⅲ才能进行 DNA 的合成。

考点 1:三种 RNA 分子及其作用

1、mRNA:以一定结构的 mRNA 作为直接模板合成一定结构的多肽链,将mRNA 上带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氨基酸顺序,即 mRNA 是通过其模板作用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tRNA:tRNA 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作为蛋白质合成原料的 20 种氨基酸各有其特定的 tRNA,而且一种氨基酸常有数种 tRNA 来运载。

3、rRNA:它和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考点 2: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1)遗传密码为三联体

(2)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利用

(3)遗传密码间无逗号

(4)遗传密码间存在简并现象

(5)遗传密码的有序性

(6)遗传密码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7)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考点 3:中心法则

(1)DNA 复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

(2)转录: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3)RNA 复制:以 R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4)反转录: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

(5)翻译:以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标签: 综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