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做圆明园。
然而某一天,两个强盗却闯入了圆明园之中,其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则放火焚烧。
对于圆明园的美景,法国文学家雨果先生十分向往。对于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他也十分鄙夷。
而英法联军以为自己所获取的伟大胜利,也不过是一时的得意之下,将小人的嘴脸展露得淋漓尽致。
提及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无数国人至今仍会感到义愤填膺。尤其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国家蒙受巨大的耻辱。
当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物被掠夺到某些国家,人们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他们对战利品的炫耀,还是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自卑。
难道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历史,所以不得不从其他国家找寻心灵上的慰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明朝永乐大帝所使用的御用宝剑“永乐剑”,便在火烧圆明园之中,被英法联军抢走,现如今更是成为了英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前人犯下的错误,人们难以挽回。不过这么多年依旧没有还回来,是不是因为英国历史上的国王们,连一把像样的宝剑也没有,所以不得不寻求中国皇帝佩剑的帮助。
朱棣关于这一事件,还得从朱棣本人开始说起。
公元1399年,在朱允炆连续多次下令削藩以后,朱棣终于无法忍受自身势力被一点点蚕食。
最终选择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尽管面对朱允炆强悍的攻势,朱棣在靖难之役前期屡战屡败。但到了靖难后期,朱棣却成功杀到南京城下,顺利夺取皇位。至此,明朝的传承来到第三位皇帝手中。
有关于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纠葛、朱元璋的安排以及靖难之役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谈。就朱棣在成功夺得皇位,对整个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的确值得人们肯定。
尤其是在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上面,朱棣都表现出千古一帝的大气。在他的领导下,明朝发现的确强过建文(朱允炆)时期。
首先是军事上,朱棣五征漠北,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勒石燕然成就的皇帝。
其次是文化上,郑和下西洋,对外宣传中原正统文化,使万国来朝,而这也让中国的影响力,自盛唐以后,再次达到顶峰。
最后则是社会发展上面,兴修水利、重视经济,百姓生活相较于元末明初时期,获得极大程度的改善。
因此,无论朱棣曾经发动靖难之役的借口有多么蹩脚,人们都不得不肯定他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只是这位千古帝王估计怎么也想不到,440年以后,自己命令工匠们打造出来的宝剑,最终竟然会流落到世界的另一端,甚至被另一端的国家奉为国宝。
可笑的是,这个国家既不承认历史,也不承认中国文化,谁也不知道其自信从何而来。
永乐剑这柄宝剑名为“永乐剑”,民间传言是朱棣专门打造出来送给西藏活佛的一把宝剑。
朱棣希望自己发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之时,能够和彼时西藏地区的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如果攻打外敌之际,自家后院起火,那就有些荒唐了。
而西藏活佛们收到宝剑以后,也一直薪火相传,将这把宝剑当成了最重要的传承物之一。
那么这把宝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通过相关资料得知。“永乐剑”长度约为90公分、剑柄大约14公分,剑刃大约76公分。
因为朱棣当初打造这把宝剑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用它上阵杀敌,仅仅只作外交使用。所以与其说它是一把宝剑,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代表了明朝年间,中国工艺的巅峰。
事实上,“永乐剑”身上的精美工艺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是它全身采用鎏金工艺,刻画大量佛教纹饰,其中一些纹饰到了现代社会之中,甚至已经变得极其稀有。
其次则是剑挡处的佛教神兽“琼”,更是刻画得惟妙惟肖。朱棣希望借助这把宝剑向西藏活佛们传递一个信息:自己对佛教的认可和尊重。
不仅如此,这把宝剑所用的材料,也同样让人拍案叫绝。神兽“琼”眼睛上的宝石,剑挡周边的黄金等等,让人根本无法想象其工业制造的难度。
当岁月和昂贵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仅此一剑就算得上无价之宝。只可惜国朽民弱之际,如此宝物竟然被异邦无情地抢走。等到索要之际,对方却完全不认可这些事情。
正如前文所言,既不承认抢夺的事实,又想着对外炫耀自己以往“辉煌”的历史,这未免也太矛盾。
人们相信东西方环境不同,所以文化发展的认知不同。可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怎么也会不同?
别说我们国家无法理解,或许就连雨果先生都难以想象,为何已经过去百余年的时光,他们依旧能够如此坦然。
火烧圆明园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取得对清朝的初步胜利以后,将圆明园内部的绝大多数珍贵文物洗劫一空。
随后,法国军队提前撤退,英国军队则在英国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的指挥下,放火焚烧圆明园。两天时间里面,英国士兵被安排前往圆明园中的各个建筑之中放火。
因为彼时的建筑材料多为易燃的松木,所以圆明园大火越烧越旺盛。
面对此情此景,英国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不仅没有丝毫悔改,甚至还大言不惭的表示:“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
对于他以及犯下相同罪行的英法联军而言,艺术只能用来更换更多的利益。
除去抢夺历史文物,烧毁圆明园建筑之外,更令人心痛的一点就是英国士兵对清朝图书档案馆的损坏。
大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全在大火之中焚烧。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科技、文化的孤本更不知道有多少。
如果文物只是中华文明的衍生物,那这些珍贵的图书,就足以代表以往的中华文明。
他们不会不知道这对中国的重要性,并且这些图书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可他们依旧这样做。
如此残忍且荒唐的事情就发生在百余年以前,让人“记忆犹新”。
只可惜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之中,这两个国家依旧没有归还相应文物,或者对自己曾经的行为表示道歉。在属于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上,依旧作威作福。而“永乐剑”现如今也一直被放置在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之中。
对于国内民众来说,自然无比希望能够将前人的文物追回。只可惜就这一国家的态度来说,显然任重而道远。
将其他国家的文物当做自己国家的镇馆之宝,不少国人始终怀疑,将其他国家的文物当做自己国家的镇馆之宝,难道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历史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不少国人都情绪激烈地表示未来有机会一定要将“永乐剑”以及其他外国文物拿回来,甚至哪怕用出一些相对比较极端的方式也要完成这一点。
可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否妥当呢?一个国家逐渐强大以后,用武力去征服另一个国家,这样的行为和曾经的西方列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始终坚持强大自身。现如今其他国家再对中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之时,都不得不思考他们是否会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又是否能够承受住这些代价。
武力只能镇压一个民族,但永远不可能征服一个民族,这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同样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如继续一往无前的发展。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祖国真正强大到一定程度,即便我们没有提出,这些国家也会主动示好。
就像明朝年间一样,郑和七次下西洋,向其他国家展示明朝强悍的国力之后,即便没有任何逼迫,那些国家也会主动请求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历史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复仇。知耻而后勇,也不止体现在武力上面。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是其他国家难以拥有且羡慕不来的优势。在如此长的历史跨度之中,国人有过无数辉煌的同时,也犯下过无数的错误。
因为这些错误,我们付出的一定的代价。但也正是这些代价,教会了我们未来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那也得让他们发自内心来贺才对。
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单纯,甚至有些幼稚,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精气神。
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只能抢夺其他国家去撑门面,这是可悲的。选择虚假的强大并陶醉其中,也注定不会走得太远。
反观我们国家,永乐剑一日不回,我们便永远不会放弃心中的坚定。未来发展孰优孰劣、孰强孰弱,相信人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标签: 4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