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师范专科学校 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分数线

我的心脏^ 885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六安师范专科学校 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分数线

我家原住三里桥,每当路过六安一中的时候,总是想起原来西边的六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为六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人才。如今,一中还在,但六安师范却不见了。城市的建设改造,却让这所百年名校,变成了让人居住的城市小区——鹏程学府,唉,此学府非彼学府了。


学校鸟瞰图,远处可见六安造纸厂的水塔。

通过记载的史志,我们来熟悉一下这所学校的历史。六安师范位于市北门外,三里桥西面。占地面积8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71平方米,13班,学生616人,教职工109人,其中讲师14人。


六安师范驻地,原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旧址。三农创办于1919年3月,沈子修任校长,桂月峰、朱蕴山、钱杏村(阿英)为教师。在教学中,传播科学和民主思想,培养出大批革命志士,刘淠西,任安庆中心县委书记,后被捕牺牲。黄仁祥,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1930年被捕,牺牲于雨花台。桂伯炎,任六安地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六安中心县委委员等职,领导六霍起义,1931年冬, 被张国焘杀害于金寨麻埠。吴干才、吴朝铎,领导独山农民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他们都是三农学生,为创建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陈绍禹(王明),也是三农学生。


1925年,因反动军队镇压大刀会,战事频繁,三农停办一年,1926年改名为省立第三农业职业学校,简称“三职”。1930年, 在皖西革命风暴中,大批地主、富农逃至六安,住进学校,破坏校舍,拆桁条做燃料。1932年,苏家埠战役时,红军围攻六安,城里国民党驻军,恐此处为红军占据,遂将全部校舍夷为平地。自此,学校不复存在。

1937年,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在遗址上,盖数十间草房,贮存军粮,供河南部队用,时称汤豫粮仓库。1945年, 建省立六安中学。

解放后,以省中为基础,并六安县立中学、简易师范等校,为皖西高中、皖北行政区高级中学。1951年秋, 改为六安师范,“文革” 期间,学校停办下迁。1971年春, 六安县教育局在此开办四中,同年冬设师范学校,收两班学生,两校并存,统一领导。 1978年分开, 各成立党支部,1980年秋, 由六安行署下文,收回县师范,归行署领导,直属行署教育局。四中于1983年迁出。


六安师范,是--所中专师范学校,遵照中央书记处对培养教师三条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优秀小学教师,普及小学教育,为四化建设,勤奋工作。


学校大门

自1972年以来,先后有1254名毕业生, 分配到七县一市。 他们在校努力学习,知识面广,懂得教育科学,深钻教材,教学成绩显著,受到各地教育部门好评。少数同志任校长、教导主任等职,多数为骨干教师。 据初步统计,有16名同志, 分别考取省党校、安大进修班、安徽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


拆迁前的校内凉亭

学校科学馆1个,仪器、实验室各3个。图书馆1座,内里书库2个,图书近5万册,阅览室1个,杂志332种,报纸40份。师范建校久,设备较全, 环境优美,是学习、科研好场所。


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同意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六安师范学校合并建立皖西学院的通知》,同时撤销三所学校建制,师生并入皖西学院。一位丁同学网文中感慨道:”由于住在原六安师范我母校的附近,所以对师范的消逝格外伤痛。我是六安师范毕业的学生,说到师范学校,能激发多少六安人的记忆啊——试想,在老六安的大小学校,哪所学校能没有六安师范毕业的学生在做老师呢?”


1985年六安县志记载的学校概况

是啊,生活里,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瞬间,勾连着过往。总有些旧物,讲述着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人故事。那些故人,总会在我们的目送中,淡了背影。如今的六安,还有哪些旧物,留着,念想...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六安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