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民政府 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

烟光 567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广东国民政府 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

1927年12月11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举行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与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起,构成了有代表意义的三大起义。

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

历史背景

国民党新军阀在篡夺中国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后,立即陷入了内部的分赃火并。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联合起来,向蒋介石争权夺利。蒋介石一时失势,遂以退为进,宣布下野,将“宁汉对立”的矛盾推给李宗仁来解决;另一方面,又多方活动,寻求日本和美国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李宗仁决心用战争来解决“宁汉对立”的矛盾,于1927年10月打出“西征”旗号,“讨伐”唐生智,湖南、湖北战火又起。11月17日,粤系军阀张发奎与桂系军阀李济琛为争夺广东地盘,发生武装冲突,张发奎将其第4军主力调往广州以西的肇庆地区,一部调往广州以东的石龙地区,广州城内防守空虚,仅只剩下教导团、警卫团和少量留守部队。

国民党军阀混战

国民党新军阀战争的爆发,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革命造成了有利时机。中共中央认为两广军阀争夺广东地盘的冲突,实际上是工农群众革命潮流的高涨,11月17日,通过《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广东省委号召全省工人暴动,夺取全省政权,建立工农兵士代表会议的统治。

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省委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除要求各地利用粤桂军阀之间的战争,发动农民拒交冬租,举行暴动之外,特别关注组织和领导广州市的暴动。

11月26日,张太雷从香港返回广州,秘密召开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参加的会议,具体研究了广州暴动的准备工作,并成立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张太雷为委员长。

革命委员会成员

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起义的政纲、宣言、告民众书等文件,以及成立苏维埃政府的人事安排等问题,研究了起义力量的部署和军事行动,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决定于12月12日举行起义。

当时的计划是起义军坚守住市区,待位于粤北的朱德部队和位于海陆丰的董朗部队到达广州后,对敌发起进攻,夺取广东政权。熟悉张发奎部队情况并富有作战经验的叶挺等人,认为这个计划不切实际,建议起义军撤出市区,避免与敌拼消耗。但省委坚持执行中央的夺取广州指示,拒绝采纳这个建议。

起义前夕,汪精卫和张发奎对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准备解散教导团,在广州实行戒严,并调其远离广州的主力部队赶回广州。在此紧急关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起义。

城内守军力量

广州城内敌军主要有:国民党武汉政府第二方面军第4军军部肇庆会馆,炮兵团驻城东北的沙河、燕塘,新编第2师第3团驻陈家祠,以及驻广州国民政府的警卫团1个营和固守省公安局的武装警察,总人数约6000人。另外,第5军军部和少数部队驻守在珠江南岸。

起义部队力量

起义部队有:国民党武汉第二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叶剑英,驻广州市四标营;第4军警卫团,团长梁秉枢,驻中央银行附近,以及工人赤卫总队,总队长周文雍,下辖7个联队,总人数约6000人。另外,市郊还有农民约2万人。

战斗经过

12月11日3时许,起义军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

东路,教导团主力在叶挺直接指挥下,迅速将驻在沙河的1炮兵团一部打垮,俘敌600余人,缴获部分武器,继之消灭燕塘的炮兵团,尔后回师市区,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公安局。

中路,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山(今越秀山)等地。

南路,警卫团第3营及工人赤卫队一部向第4军军部、第4军军械库等地攻击,遇到顽强抵抗,未能攻克。

广州起义经过图

与此同时,广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农民也举行起义,一部进入市区配合起义军的行动。

起义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陈公博及张发奎、黄琪翔等人仓皇逃到驻珠江南岸海钟寺第5军军部,并立即电令驻肇庆地区的第12师、第26师第78团,驻东江地区的第25师,驻顺德地区的教导第1师第1、第2团等部,急速回防广州。

张发奎

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除第4军军部、军械库和第4军第12师后方办事处之外,珠江以北市区的国民党军、保安队和警察武装均被消灭,缴获各种炮20余门,各种枪1000余支。

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员和工农兵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苏兆征为主席,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有关的法令。

12日,张发奎所部3个多师和驻守广州珠江南岸李福林的第5军一部,在美英日法等帝国主义军舰和海军陆战队的支援下,从南、西、北3个方向向广州发起反攻,起义军在观间山与敌展开激战,损失严重,张太雷壮烈牺牲。张发奎的后续部队陆续到达,情况非常严重,在此危急时刻,起义军总指挥部为保存革命力量,于12日夜下达了撤出广州的命令。13日,起义军被迫撤出市区。

张太雷

战斗结果

歼敌1个炮兵团又1个营及地方武装一部,缴枪1000支、火炮25门。起义军余部1200余人于13日凌晨撤出广州后,主力在花县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叶镛任师长,袁裕任党代表,后经从化、紫金等地进至海丰、陆丰县境,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另有约200余人向北突围,撤到北江,后由朱德部收编,最终带上井冈山;另有部分人员转移到广西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

历史影响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标签: 广东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