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跟母亲姓吗 没离婚孩子可以跟母亲姓吗

九友 987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孩子可以跟母亲姓吗 没离婚孩子可以跟母亲姓吗

当今社会,男女离异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但离婚的理由有的却很奇葩


4月初,一个“强大”的女性“觉醒”了,她使出“洪荒之力”,跟老公翻脸离婚,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为了拥有一个随自己姓的后代



其实,这事并不新鲜,《乡村爱情》里的刘能,就千方百计想拥有一个姓刘的孙子或孙女,结果就跟女儿、女婿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那问题来了,张老头的娃子为啥不能姓李?王二娃的爹为啥非得姓王?


难道,真的如网上说的:从生物学Y染色体遗传来看,随父姓比较容易追根溯源,更合理?


姓与氏根本不是一回事


说到这问题,咱先唠唠:姓是啥?


对古人来说,“姓”和“氏”根本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讲就是“女有姓,而男尊氏”。


先说“姓”,这个字拆开看就是“女”+“生”,它的含义如此形象生动,基本不用解释,它其实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来源。


因为在母系社会,男性的地位通常都是比较边缘化的,而能够繁育后代的女性,那地位才是杠杠的。


那年月,压根儿就还没有家庭这一概念,小娃娃出生之后,眼巴前的,通常只有妈、没有爹,就算真有个男的站在跟前——那也不一定是亲爹。


影视剧中的女娲后人

既然如此,那生出来的娃,果断是要跟妈姓。


所以,最初的“姓”都是带着“女”字偏旁的,比如最古老的原始八姓:姜、姬、妫(gui)、嬴、姒(sì)、姞(jí)、姚、妘(yún)。


至于为啥非要弄个“姓”出来,也很简单——为了防止近亲通婚。有了“姓”,起码能阻止表亲通婚的人伦悲剧。


同姓不婚这规矩,即便到了今天,在中国有些地方仍然非常有市场。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别婚姻”



再来看氏,它的产生就稍微复杂一点。如果说“姓”代表来处,那“氏”就代表去处——支脉。


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因为造小人的缘故,导致了人口增长,如果一个地段待不下、承载不了,自然地就会有一部分人分出去过——找个好地方开枝散叶。


不同地方的人,就有了一个新符号“氏”,他们往往住xx地方就叫“xx氏”,比如姬姓,就有高阳氏、轩辕氏等等,远古时代的黄帝便是姬姓轩辕氏。


随着人口的增多,很多人都过了五服了,即便大家是亲戚,也不存在通婚的障碍,所以第一代父母的孩子都跟母亲称氏,这些孩子们再娶妻生娃,就不必让孩子们再跟着媳妇的氏了,还跟着奶奶的氏就好了。



况且,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什么“氏”,如果大家一个“姓”的话,那都还是一家人,只是不同的支脉而已,都保留第一代老祖宗的氏有利于提高凝聚力。


父子同姓怎么来的?


至于父子同姓的由来,这与父系社会的到来有关。


那年头,人的生存空间其实很有限,“兄弟”部落之间,少不了要争夺生存资源,这帮荷尔蒙旺盛的人类先祖就开始了比划拳头,比着比着,粗嗓门的大老爷们就逐渐主导了话语权。


某一天,某位大老爷们在看着自家娃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想法——“我的娃,得随我姓。”


据说,第一个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人,就是黄帝


影视剧中的黄帝形象

传说中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原本姓公孙,后来因长居姬水边而改姓姬,又因为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所以被称为轩辕氏。你既可以叫他公孙轩辕,也可以叫他姬轩辕。


史载轩辕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而这些娃中只有青阳与仓林氏这两个儿子跟黄帝同姓,也就是姓姬,其他几个则还是跟妈姓。


虽然姬姓娃只有两个,但由于是嫡系,所以势力最为庞大,共拥有61个属地,他们又衍生出432个姓,这些姓,占了炎黄子孙的大部分。


所以,由姬姓延伸的一代代的子孙,基本都开始跟爹姓。


姓、氏开始合二为一


如果我们翻看有关春秋战国的史书,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好像都是“三姓家奴”,比如商鞅,又叫公孙鞅,还叫卫鞅,而他好像还姓姬。


影视剧中的商鞅形象

再比如屈原,姓芈;而赵武灵王,其实姓嬴;秦始皇,除了叫嬴政,还可以叫赵政……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古人的别名起的也太随意了?连姓都能变来变去!这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嘛。


其实,这恰恰是人类“尊严”的象征。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人类都开始讲究“面子工程”,具体来讲就是——你干过啥,你有啥产业啊?


影视剧中的商鞅形象

“三姓家奴”则恰恰是一种“面子工程”的体现,不信你看:


“我商鞅,整个商於(wū )六百里封地都是我的产业。”


“我虽然是老嬴家的苗,但我把老赵家打理的这么好,所以你们得叫我赵雍(赵武灵王)!”


除了封地,还有以官职为“氏”的,比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钱、宗、帅……注意,曾经的一段时期,这些官职可都是世袭的,老子是官,儿子也是官。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形象


比如,战国七雄之中,只有秦国后来实行了因功封爵制——对国家有贡献才能当官、享受待遇,而其他六国则都是贵族政治——爹好,就能当官。


总之,不管是地盘产业,还是官职,这个“氏”都是身份、地位、名望的象征。是妥妥的贵族特权,所以“氏”的作用,主要就是显摆


至于一般人想要“氏”,则根本不可能:做饭的叫庖丁,搞艺术的叫优孟,下棋的叫弈秋,行医的叫医和,算卦的就叫卜徒父……


不过,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干掉了分封制,不但把贵族继承封地的特权给废了,也把六国贵族世袭当官的“美事儿”给废了,这就彻底打破了原来的贵族宗法制,谁再说自己是“xx氏”,也就没什么荣耀了,姓、氏从此开始合二为一。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


而到了汉代,以刘邦为首的建国者们,几乎都是一帮泥腿子出身,“xx氏”的荣耀也就更没市场了。


随母姓意味着倒插门?


至于中国的孩子们为什么随父姓,这可不是中国的专利,西方国家也是如此,甚至于女人嫁男人后,要冠夫姓,维多利亚嫁给贝克汉姆后,称呼就变成了“维多利亚·贝克汉姆”



这是因为,古代人口没有优生的概念,只有多生的想法,不然你怎么跟大自然做斗争?所以出现了三妻四妾的现象,由于只有一个男人,所以孩子们都跟着父亲姓,会让大家产生“我们是一家人”的想法。


渐渐的,自然规律成了社会习惯,演变成了“夫为妻纲”的宗法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跟妈姓,那就意味着“爹不行”“倒插门”,或者说爹不要你,不承认你是这家人,这是典型的抡圆了胳膊啪啪打“爹”脸。


男权社会,无疑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尤其在看中出身门第的魏晋、隋唐时代,有个好“姓”,就意味着有“好爹”。



比如东晋,如果你是王氏、谢氏、顾氏、陆氏、桓氏、庾氏的人,你的人生就基本是一路坦途、好风青云。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跟妈姓的,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卫青了,他的母亲被称为卫媪(也就是卫太太的意思),他亲爹其实是个叫做郑季(郑小四的意思)的小吏,但这叫郑小四的亲爹,却对卫青不亲不爱,这导致卫青极度反感,成名之后,也就没提什么“认祖归宗”的事了。


而咱们熟知的成龙,陈港生,也是跟的妈姓,他爹其实姓房。所以,房祖名,不但遗传了成大哥的蒜头鼻,还继承着大哥的祖姓。



还有任正非的两个女儿——孟晚舟、姚安娜,都是随的母姓。


如果真是对爹、妈的姓氏都不满意,如今这个时代,您还能“组合姓氏”、“自创姓氏”,比如秦牛正威春秋战国、北雁云依


“离婚博主”拼着夫离家破也要离婚的这股子狠劲,那真是有点吓人,但丈夫宁愿离婚也不愿意孩子随母姓,也有点太犯轴了。



跟爹姓、跟妈姓、爹妈组合姓、自创姓,一样都能成才,尤其是风气全开的今天,这些都已不再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所以,对于“离婚博主”这事,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既然有孟晚舟、姚安娜这样随母姓的先例,何妨再生个娃随妈姓呢?既能体现夫妻平等,也能引领时尚潮流,到老说不定还能多个娃陪伴。毕竟,就算离了婚,想给娃改姓,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标签: 孩子可以跟母亲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