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电子科技大学是几本

七夏 569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湖南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电子科技大学是几本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静

美丽典雅的欧式校园。

和挺拔伟岸的岳麓山相邻,与美丽婉转的湘江河作伴。在长沙市望城区,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下称湖南电科)正以其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示着新的姿态,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致敬职教发展最好的时代,让这个已经经历了十余载春秋、电子专业特色明显的高职学院长成了最好的自己,多次获得“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示范院校”等殊荣,已为社会输送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湖南电科坚持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同频共振,融合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去年以来,该校开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高唱“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旋律,展望未来担当使命,让万千青春梦想奔腾不息。

迎风求变,顺势而为勇争先

2007年,建校之初,湖南电科董事会就将适应湖南省和“长株潭”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等行业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经过充分社会调研,征求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意见,设立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软件技术”专业,并重点发展。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长沙市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还立项建设为长沙市特色专业,备受关注。

学校董事长李俊才。

2019年,学校新开办了“大数据技术”新兴产业专业,并逐步形成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电子商务”和“智能小区建设与服务”三个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兴和优势产业链、创新链领域已经耕耘了十几年。

近年,长沙市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作为该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之一重点推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24日,科技部正式批复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创新人才。

当月,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本科专业TOP15”榜单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三大专业位列榜首。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130所高校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2021年高考十大热搜专业中,人工智能蝉联第一,大数据技术与机器人工程入榜前三。

……

一组组权威数据彰显着“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面对时代给出的命题,湖南电科董事长李俊才决定迎风求变,顺势而为——在全省高职院校率先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群为主体,将毕业生培养成适合长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长沙乃至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夯实智力和人才基础。

专家领军,筑巢引得“凤凰”栖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作为湖南电科首个产业学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建设标准,由谁来掌舵?

湖南电科一直秉承“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的办学理念,李俊才亲自带队,三顾茅庐,请来了刚从高校退休的李勇帆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勇帆教授。

李勇帆教授是留欧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计算机学科带头人、柏林大学客座教授……多重荣誉加身,蜚声国内外。他早期主要从事视频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教学,现在重点从事多媒体超文本智能CAI、虚拟仿真、数据挖掘及数字嵌入式等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研究直击他心,学校美丽典雅的欧式校园也让他一下子回忆起了留欧求学的时光,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在召唤,李勇帆当即决定扛起建设大旗。为此,他婉拒了海南省领军人才引进之邀。

借助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灵活优势,李勇帆牵头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的重要分支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并吸纳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及湖南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顾问,组建成一支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学术与研发队伍,承担工业机器人应用研发、服务机器人研发、电子电工产品研发、汽车实训产品研发、无人机应用研发、VR与AR产品研发等6方面的研发。

金工实训车间。

同时,学校在硬件设施配套与升级上下功夫,一个月之内购置最新智能机器人等设施设备逾千万元,建成“工业机器人研究及实验与实训中心”“智能电工电子研究及实验与实训中心”等22间实训教室,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2021年11月,湖南电科申报了长沙市第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闻讯而来,投递简历,希望加入学院研发队伍。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机器人公司、无人机公司技能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也表达了合作意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不断充实壮大。

产学研用,培育“实用型”人才

走进湖南电科“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及实验与实训室”,入门便是50多台电脑,6台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一字排开,另有两个运动控制基础训练实训平台立在一旁。

人机交互如何完成?如何使机器人精准移动、搬运货物……湖南电科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电脑上进行离线编程之后,再拷贝指令,在机器人上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们纷纷表示,不断试错之后,才能更清楚认知智能机器人的结构。

先进的智能机器人设备。

小小一方实验与实训室,承载了教学、实验实训、科研等重大使命。这也是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培育实用型能工巧匠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湖南电科与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志邦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该校“引企入教”“共投资金”“共制方案”“共施教学”“共建平台”“共融师资”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业已形成,创建了“开门办学”“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积极探索构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注重产业链与创新链同步协同,注重发展自身研发能力。

也因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承担着重担: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对接湖南及国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创新链,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本着“需求从产业中来,服务到产业中去”的原则,主要进行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情感计算、人机交互行为、运动控制等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理论及其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目前,该研究院与脱胎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期注资1000万元的研发协议已落地。

学校图书馆。

发展无止境,创新正当时。湖南电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职兴城。走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时代大道上,一幅全新画卷正在湖南电科徐徐展开。

[责编:彭静]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标签: 湖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