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珍梅
11月28日,青岛市发布《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力争在青高校(含校区)总数超过32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47万人,每年至少留住50000名优秀毕业生在青就业发展。
支持在青高校融入城市产业布局
促进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转化
按照“政府引导、创新引领、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的思路,青岛将创建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集聚发挥在青高校、高等教育机构及国内外高校的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和社会服务活动,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科教资源匹配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转化,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争取和推动科教类高层次展会论坛在青举行,汇聚更多信息资源,打造城市重要展示平台和窗口,扩大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实施省属本科高校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试点,鼓励高校与区(市)、企业共建院系、专业。
支持在青高校积极融入城市产业布局,通过设立服务青岛办公室、创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方式,搭建校地“全面合作、联合创新、协同育人”的新平台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每年至少留住5万毕业生
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引导在青高校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生态,深化科教产融合协同育人。
实施在青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围绕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推动与青岛辖区内50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保障在青高校每年50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青就业发展。依托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紧扣青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创建10个左右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0个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卓越工程师培育。
推动在青高校健全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优先支持列入山东省“811”项目建设学科,支持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专业,积极推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需要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专业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发展贡献力和行业影响力。
未来三年在青高校将超32所
在校生总数要达47万人
未来三年,青岛将深化校地共建,以服务青岛“六个城市”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发挥引才聚才的平台作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以及胶东经济圈发展。
加快推动康复大学建设以研究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拓展在青高校办学空间,推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二期、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四期、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启用;加快高等教育机构相关项目建设和运行,激发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等创新发展活力,发挥好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发展联盟的平台作用,促进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十四五”期间高校增设工作,协同做好上合经贸学院等筹建工作。到2025年,力争在青高校(含校区)总数超过32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47万人,充分发挥高校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资源集聚效应,形成依托高校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产业经济圈、特色文化圈和消费经济圈。
标签: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