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不,红河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蒙自师范学院,始建于1978年,成立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蒙自师范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红河学院。是云南省省级公立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省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院校。
学校秉承“胸怀宽广、开明果敢”的校训和“不空谈、不学习、不求实效”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高水平区域性和国际性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及“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性”的特色发展战略。红河大学作为西南地区最接近边疆的高校之一,正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通过引进和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的新理念,打造边疆高等教育新高地。
红河大学办学水平: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166余亩,建筑面积33.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541.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电子书180万册。目前,红河学院共有教职工868人,其中专任教师69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99人,其中高级职称91人,副高级职称208人,博士学位教师139人,硕士学位教师382人,博士66人,二级教授6人,10名专家享受“全国粘贴”、“省级粘贴”和“省级突发”,84名教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139名“双师双能”教师。学校现有14所学院,招收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有14750名全日制学生在校。
学科专业:学校开设全日制本科专业55个,分布在文学、历史、法律、科学、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大学学科、32个专业门类。形成了多学科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和地域特色,开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一些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和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一级学科(高原乙级学科)1个,支持省级硕士点建设的学科3个,3个支持校级硕士点建设的学科(省级备案),1个重点建设省级优势和特色的学科,7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养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点学科。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级专业7个,省小语种重点专业2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5个,支持产业升级的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1个省级实验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1所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和1所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人才培养: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为地方政府培养合格人才。自成立以来,该校已向地方政府输送了4.6万名毕业生。推进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加强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构建本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全面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模块,努力构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化学评分制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和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设立国家质量工程项目56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95个;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开展本科教学,稳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已从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科研:学校结合办学方向和当地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构建和形成适合办学方向和地域特色的科研平台。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机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推广以来,学校共收到国家科研项目10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2项,地部级科研项目439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5项,横向科研项目28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授权服务发明专利42项,授权服务实用新型专利413项,外观设计35项,软件著作权57项;304份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8977篇篇论文,ISTP 1062,SCI 1062篇.核心期刊论文1880篇现有教育部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分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与地区共建研究中心5个,校级研究中心17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云南省现有5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8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取向趋于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目前,为适应红河州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使学校成为红河州特色产业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面对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校重点支持教育部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云南国际哈尼亚卡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研究基地等相关研究机构,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水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深入政府、行业和企业,探索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外力量共同攻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同时,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化;非学历培训已从红河州单独的教师培训发展到全省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从单一的师范培训发展到多行业的职业培训,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扩大和深化。
国际办学:红河大学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学生教育、海外办学、合作办学、国际学习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中国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国际会议和文化交流的国际推广。这所大学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12个国家的80多所外国大学、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的合作大学建立了汉语中心;在越南太原大学设立办学点,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海外办学项目;2007年以来,来自20多个专业的1100多名学生参加了“1+3”联合培训、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海外实习等项目;充分发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言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汉语教育基地”的优势,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人才创造条件。近年来,教育部批准在我校设立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和老挝语专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民族语言专业群,为培养国际应用型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
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应用性”办学特色,围绕国家大学建设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节日公园、校园榜样评选等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开展以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小组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以学术性、文体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体现“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红河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的数据,红河大学在全国排名413位,乌苏莲大学排名677位,软科学大学排名522位。
标签: 红河学院是双一流大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