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态包括什么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什么

将子拖走 782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运动状态包括什么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什么

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赛场上,存在着一群顶流运动员,TA们成功突破自身极限,一次次为人类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除了独特的训练方法以外,最值得研究的,就是这些人的「竞赛心智状态」。

而其训练方法之所以特殊,也是针对自身「心智状态」、身体条件的具体情况,特别定制。

这些顶流运动员的「竞赛心智状态」,与非顶流运动员,以及非专业人员的「心智状态」,存在根本差异。

所有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却苦无良策的人,在弄清楚「心智状态」上的根本差异后,即使受各种条件所限,也能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度身定制出有助于提高自身体育运动水平的方式方法。

一、「心智状态」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就是能不能达到近似于「动态入静」的状态。

用西方文明的语言来表述心智状态,语多而杂,总是难以说清,而在我们中华文明中,对这一类心智中的最佳状态,早已用四个字来准确概括了,就是——「动态入静」

而当处于近似「动态入静」状态,运动员就能在比赛时,发挥出自己日常训练的最高水平,甚至有时还能超常发挥。

那些比赛型选手,就是特别善于在比赛时进入这样状态的人。

但要自主进入这样的状态,并不容易,因此,一直以来顶尖运动员的人数不多。

1、什么是「动态入静」?

在轩辕黄帝时期所造的「源头甲骨文」中,记录着我们智慧的先祖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即「大道」思想:

完整的宇宙是「重叠宇宙」,完整的世界是「重叠结构世界」,相应的,完整的人体是「重叠结构人体」,包括「显性人体」和「隐性人体」。

对人体内所有意识及其作用的详细说明,心智玩家曾在专栏《黄帝老子真经》《Get高端思考》中用很长篇幅重点讲解过,这里不再完整赘述,只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显性人体」和「隐性人体」分别形成了「显性人体意识」和「隐性人体意识」。

而哪个意识主导整个人体,是由人的「感知的主体」的注意力落在哪里而定的。

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由「显性人体意识」主导思维的习惯,偶尔会启用自己的「隐性人体意识」,而「感知的主体」自身并不独立主导人体。

但要进入顶流运动员比赛时的这种近似「动态入静」状态,厉害了,不但要让「感知的主体」摆脱「显性人体意识」的掌控,还要进而让「感知的主体」摆脱「隐性人体意识」的掌控,使「感知的主体」独立感应人体「系统自动力」自然作出反应。

这时,整个人是特别「放松」的,大脑也处于「放空」状态,即使人的「显性人体」处于激烈的运动中,整个人的「心智状态」也是放松。

田径名将刘翔,曾经在一次解说110米栏比赛时,反复念叨“放松,放松……”

而很多顶流运动员,回忆自己这种状态,也经常说到“放松”。

2、能不能自主进入这种状态

进入这样的状态,如果是偶发地、不自主地,对志向在做专业运动员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很多人平时也会有近似「动态入静」的体验,但都是在极少的偶发情况下发生,当时一下子身体特别好使,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动作就已经发生了,要再重复,就难再做到。

怎么自主地进入这种状态?这是能稳定发挥出超级水平的关键。

二、怎么自主进入近似「动态入静」状态?

要能自主进入这种状态,这样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

以「动态入静」的高标准来训练,越接近,运动状态越好。

1、训练「动态入静」方法

总体上分两步走:先练「静态入静」,再练「动态入静」。

先练「静态入静」,让人在静态中逐渐熟悉「入静」这种状态。

能熟练「静态入静」后,再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态入静」,动作要从慢到快,从轻缓到剧烈,分阶段进行。

这样,可以降低一步到位,直接练习「动态入静」的难度。

2、「静态入静」与「动态入静」区别

人在不动时,比如打坐、平躺时「入静」,称为「静态入静」——身与心完全放松,整个人不动,大脑完全「放空」无杂念。

「静态入静」相对「动态入静」来说,难度低一些。

而在运动中,身体在动的同时「入静」,称为「动态入静」——身与心完全放松,人体动,大脑完全「放空」无杂念。

人体动,很容易带动意识也动,必需把身体、意识剥离开,才能达到「动态入静」的状态,这是不容易的。

最关键的是,要在「隐性人体」的「意识空间」中,形成完美的运动「意识影像」。

顶流水平的运动,说到底,都是这种「意识影像」比赛时在「显性人体」上表现出来。

儒家经典《大学》中,把这称为“诚于中,形于外”。

结语

泰森·盖伊,一位百米短跑运动员,发明了一种叫“放松跑”的方法,差一点赢过世界短跑天才“飞人”博尔特。

其实,这也是一种训练人接近「动态入静」的方法。

明白了「心智状态」这个核心差异,就可以应用于自身了,在自己喜欢的体育类型中,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最佳训练方法吧!

标签: 运动状态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