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作者

懊悔 344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肖申克的救赎作者

作者:张婧圆

关于写作,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沮丧:报过那么多培训班,写作水平仍然原地踏步;投稿无数却总是失败,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想当一名作家,却不知道如何开始……

有这样一个人——斯蒂芬·金,从27岁开始就出版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肖申克的救赎》等四十多部小说,获得美国作家协会的“大师奖”。他的所有作品均为全球畅销书,取自他小说题材的影视作品超过百部,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十多岁时,他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


在写作方面,他为何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写作这回事》会为我们解开谜团。


这本书是斯蒂芬·金的自传,他将自己如何成长为一名作家,以及在写作路上所得出的经验,全部诉诸此书。我们在写作路上的种种困惑,或许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01妈妈的爱一路相随


一个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跟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斯蒂芬·金也不例外。在他的成长路上,妈妈的爱和鼓励一直相伴。可以说,没有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就不会有如今的斯蒂芬。


斯蒂芬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在他两岁时丢下一堆欠账单跑了,至今再未出现过。斯蒂芬和哥哥由妈妈一个人带大,妈妈仅靠打零工养活一家人。可以想象,一个女人除了上班挣钱,还要带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放在如今的年代,也会让人异常抓狂和疲惫不堪。

但是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妈妈对孩子们的爱仍然毫无保留。斯蒂芬最开始的创作是抄一本漫画书,里面夹杂了一丁点儿自己的描写,当他把这幅“作品”给妈妈看时,妈妈告诉他:我太喜欢了!”


斯蒂芬在这之前,从未见过她脸上这种欣喜的神情,妈妈的反应给小斯蒂芬的内心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当妈妈得知故事并不是他自己编写的时候,仍然没有失望,反而鼓励斯蒂芬自己写一个故事,还说相信他会写得比那些漫画书更好。


过后不久,斯蒂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给妈妈看,妈妈用一美元买了他的故事,并且将故事寄给她的四个姐妹,她想让大家看看,她的孩子是一个天才。


这一美元,是斯蒂芬人生中靠写作挣得的第一笔钱。他说,从此以后,感觉上天为他敞开了一扇明亮和希望的大门。你看,来自亲人,来自第一个读者的鼓励是多么重要!在口头和行动上,妈妈对斯蒂芬都表现出足够的欣赏和尊重,哪怕他当时只是个七八岁的小屁孩。


在斯蒂芬十一岁的时候,妈妈省吃俭用,买了台打字机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他,以减轻他用笔写作的辛苦。高中毕业后,斯蒂芬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打算应征入伍,被妈妈阻止。妈妈说,就凭他那点视力,上了战场,肯定第一个被子弹打倒。


妈妈当时在一家精神病院做清洁工,薪水很低,但她打定主意,让斯蒂芬跟哥哥一样入读缅因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如果没有妈妈的决定,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斯蒂芬,我们也不会见到他那些畅销世界的有趣作品。


斯蒂芬成功的背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妈妈给予的爱和鼓励,对斯蒂芬走上写作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2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除了妈妈的影响之外,斯蒂芬还分享了写作路上其他的重要经验。每个领域的杰出者,都是经过长期刻苦努力而成就的,作家也不例外。作者说,大部分人生来都有写作的天分,而要想最终成为作家,首先必须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斯蒂芬读小学一年级时因病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为打发无聊时光,他看了六吨重的漫画和故事书,阅读的习惯从幼时养成,后来他又爱上各类科幻恐怖小说。

在他十多岁时,疯狂迷上恐怖科幻电影,几乎每周末都会搭车,去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影院看,八年的时间看了几百部电影。斯蒂芬如今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跟从小看大量恐怖小说和电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直到现在,大量阅读仍是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他走到哪都会带着一本书,排队时,候机时,甚至在等候就诊的时候,只要有空,他就会把书拿出来阅读。开车或健身时看书不方便,就戴上耳机听书。


在手机充斥我们碎片化时间的现在,这种见缝读书的精神难能可贵。


除了多读,多写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在作者的自传里,我们看到,斯蒂芬六七岁时就开始创作了,13岁开始不断地向杂志社投稿。初中时,和哥哥一起在地下室办报纸,哥哥负责写新闻,斯蒂芬负责写连载小说。


进入高中,他被选为校报的编辑,之后又兼职一家体育报社做记者。多年的写作练习,为后来创作长篇小说奠定了良好基础。

多读和多写之外,专注也相当重要。斯蒂芬会找一个适合写作的空间,这个空间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电脑,如果有窗户,那也要拉上窗帘阻挡外面的世界。排除一切干扰,关上门,给自己定好每天的写作目标,不达目的决不开门。专注,再加上每天坚持写作,让斯蒂芬金成为高产作家。


另外,保持不放弃及乐观的心态尤为可贵。斯蒂芬并不是一写就成功的天才。他从十三岁开始,向某杂志社连续投稿八年,最后却只得到该杂志社的一张退稿条。


斯蒂芬在房间里钉了个小钉子,将这张退稿条挂在钉子上,以后只要收到退稿条就挂上去。后来,小钉子不堪重负,斯蒂芬又换了个大钉子继续挂,直到作品开始被杂志社采用。

斯蒂芬说,乐观面对失败,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是最正确的反应。保持这样的心态,终有一天,会在阴霾的冬天见到明亮而温暖的太阳。


03运用适当的技巧便能事半功倍


斯蒂芬指出,在写作上还应注意一些技巧,关于写什么、如何写以及怎样改稿的技巧。


很多初上路的写作者很迷茫,那就是:到底写些什么?作者在书中提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自己喜欢读的题材写起。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往往有一种惯性:对什么感兴趣,就会格外关注什么,阅读和写作也不例外。自己对哪类书感兴趣,就会去阅读那一类的书。这样一来,读的越多,写的时候就越轻松。喜欢看推理小说,自然会想写推理小说;喜欢读言情小说,自然会想写爱情故事。自己了解并热爱的东西,写的时候就会不落窠臼,写出的内容就会丰满而不空洞。

从早期开始,斯蒂芬就迷恋看恐怖和科幻类的漫画和电影,为自己积累起大量的素材,后期写各类恐怖小说便能信手拈来。


有了可写的题材,如何才能写得好呢?作者提出,在写的技巧上面,尽量简洁与坦诚。在写作中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就是粉饰句子。


比如,“他停留了完成一次排泄行为的时间”,如果换做“他停了上大号的工夫”,或者直接说“他停了拉泡屎的工夫”,不仅简洁爽快多了,而且也生动,第一种说法显然给人啰嗦与做作感。

对话、人物和场景描写,也尽量做到简洁与实话实说。在做这些叙述与刻画时,需要将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场景诉诸文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需要留心周围环境,以及真实人物的行为举止,然后把所见如实写出来,令其跃然纸上。


那文章写完后如何改稿呢?作者的做法是,写完第一稿后便将小说锁入抽屉,六个月后才拿出来修改。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怎样抓心挠肝地想看,也不能将作品拿出来。


斯蒂芬将这种做法比喻为做面包,揉完第一轮面时,得等上足够的时间再揉第二轮。六个月后打开小说,除了发现错别字、句中前言不搭后语等基础错误外,还能发现人物或故事发展中的巨大漏洞,这时就可以针对这些大漏洞,进行增加、删减或重新调整。


我们改完稿后,喜欢迫不及待地展示给众人看。而斯蒂芬并不这样,他要先让第一读者看了后,再做一次修改。他在寻找第一读者时非常谨慎,只选四五个他了解和尊重的人理想的第一读者,不仅能教会写作者很多东西,还擅长指出文中的事实错误


作者曾在某部作品里写主人公“拿着一支温切斯特三三零的枪”。而第一读者麦卡切恩提出,温切斯特从来没生产过这种口径的枪,但雷明顿生产过。你看,理想的读者既知道错在哪里,又知道如何改正,真是一举两得。

斯蒂芬成为一代小说大师,并不是偶然。我们从他的自传里知道,来自亲人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当孩子在某方面流露出一点兴趣时,我们能表现出除了让孩子看到你发自内心的喜悦之外,还能给孩子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孩子会成为让众人刮目相看的佼佼者。


培养某种卓越的技能,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那就从大量阅读开始吧,专注目标,勤于练习。遇到挫折不气馁,牢记初心,永不放弃。多年辛勤耕耘到最后,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