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音乐学院 厦门大学音乐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他的狗 239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厦门大学音乐学院 厦门大学音乐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厦门市音乐学校在音乐之岛鼓浪屿诞生。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高位嫁接,打造品牌”的特色办学之路,收获了音乐与文化教育同步优质发展的累累硕果。在新时代,学校秉承“和美”教育理念,给予每个生命包容和托举,让校园里的每个生命自然而美丽地绽放,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大美底色。学校在继承鼓浪屿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以音乐底蕴成就学校名片,用文化底蕴滋养学生未来,以“五育融合”铸就发展底蕴,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和乐课程激发潜能

音乐底蕴成就学校名片

厦门的鼓浪屿,碧海环抱,中西建筑在这里完美合璧,这里也是音乐之岛。1990年9月,厦门市音乐学校在鼓浪屿鸡山路18号原康泰小学诞生。

30年砥砺奋进,30年初心不改。30的发展,学校音乐特色越发彰显,且“音味”渐强。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音乐比赛中荣获上千个奖项,经常参加省市各级重大演出和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是国内权威的中小学艺术比赛之一,在第六届展演中,学校管弦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C大调第八交响曲》第四乐章荣获一等奖,这是学校第三次问鼎这一奖项。厦门市音乐学校,因为音乐而成为厦门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成绩的取得绝非赛场上的灵光一现,而是源于扎实的基础、丰厚的底蕴。学校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激活了学生音乐潜能,为他们的音乐素质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紧跟国内外新的音乐教育趋势,创建了小学“音乐素养课”课程。这一课程不同于枯燥僵硬的传统音乐专业课程,采取了更加活泼的形式。学生在教室中,没有桌椅,他们围成一圈,随着音乐尽情律动,用肢体自由地感知音乐、节奏……以和谐和快乐为基因的课程,突出以美导学,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然后舒展地奔跑……

“音乐素养课”从一年级开始,一周五节的课程体系,包括视唱练耳课、素养课和身体认知与体态律动课等。该课程引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新体系教育理念,吸收了国际三大先进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茨)和国内传统音乐教学课堂的经验,以听、唱、感、视、动、演作为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技术技能。

学校校长谭筱英说:“10岁前,是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打好基础比日后反复枯燥地练习更有意义。”她认为,这种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和快乐学习音乐的理念,使孩子们从小就能自由地、欢快地感受音乐之美。

学校的音乐专业课种类繁多。一是专业课程,小学一年级就开设音乐专业课,教师实行“一对一”教学;二是公共课程,四年级增设基本乐理课等公共课程,还开设合奏课、齐奏课;三是实践课程,定期参加节庆等演出活动与比赛,参加“鼓浪屿天天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四是大师班课程,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五是乐队课程,学校组建有学生管弦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族乐团、小学生弦乐团等,每周开设乐队课程,做到日有专业课、周有合奏会、月有演奏会、学期有汇报会、学年有音乐会。学校以“和韵音乐会”为载体,以美怡情,让音乐无处不在,让艺术属于每一个孩子。

虽然只是中小学生,但是郑小瑛、卞祖善、曹文工、于海、傅人长,这些音乐“大咖”,经常会“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即使是在一些高等音乐院校,也难得享受到这份特殊的待遇。

素质教育为专业赋能

文化底蕴滋养学生未来

建校之初,富有远见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们就提出,厦门市音乐学校是一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制度的音乐特色学校,学校要走文化和艺术“两翼齐飞”之路,让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赋能,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只会“吹拉弹唱”的音乐演奏者。

现在,学校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列。学校的中专文化课按普通高中课程授课,学生参加历年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高考全部上线,为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及国外艺术院校输送了诸多优秀人才。

经过30年的探索、发展,一大批音乐人才从学校走出,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从音乐学校走出去的鼓浪屿新一代音乐人有:姚岚、潘晓勍、郭恺、卓贤、林芃、黄茜卡、杨璟、黄晨星、叶子豪、叶恒怡、孟书欣、兰柏超、程博渊等,他们有的已在国内外乐坛、教坛崭露头角,凸显了学校培育音乐人才的摇篮作用。

厦门市音乐学校除了无处不在的音乐氛围,更多的是加强文化底蕴培养,这让学生受益更多,也让学校能走得更远。在这里,学生们不会热衷于考级,而是在音乐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寻找平衡。除了开齐开足语数英体等课程,面对专业班,学校制定了“尖子生计划”,设置了特制课程,保证专业训练之外,在文化课上精心优化。

用背乐谱的方法背数学公式,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律之美。厦门市音乐学校的课堂永远是活泼的,在这里没有“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启发,而这些都是学校和畅课堂展现出的风范,课堂上以美启智,以美导学,这也让教师在三尺讲台享受到更多的职业幸福。

学校还严格执行市“减负”要求,作业做到精准减负,这些措施,保证了学生回家后进行音乐练习的时间,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把功课学好,把音乐练好。

在学校杰出校友中,除了音乐专才,还有很多学生在音乐之外也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厦门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中,几乎每年都有初中从音乐学校毕业的学生,这些足以见证音乐与文化交融的力量。

继承与超越并举

“五育融合”铸就发展底蕴

现在的厦门市音乐学校规模变大了,但学校坚持传承鼓浪屿音乐文化的初心没有变,学校不断自我超越的激情从来没有泯灭,这让学校大步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17年9月,学校创办“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实验班”,建立起音乐特色教育、普通义务教育、音乐中专教育、普高特长教育“四教”鼎立的办学新体制,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三级四制”特色办学的链条,探索创新了一条四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确立“和美教育”办学思想,构建“和合”的管理文化、“和润”的教师文化、“和乐”的课程文化、“和畅”的课堂文化、“和煦”的环境文化、“和韵”的音乐会文化、“和顺”的家校文化。将“和”与“美”渗透融汇进音乐素养培育、音乐专业人才造就、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新、鲜、特、优”(创新思维、个性鲜明、特长显著、优秀品格),“怀、远、雅、馨”(家国情怀、志存高远、文明高雅、德艺双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在“和美”教育中,强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五育融合”铸就发展底蕴,让学校更加自信地迈向未来。

学校的和煦德育,强调以美育德,给生命以优雅的贝壳,孕育出闪亮的珍珠。学校立美育人,大力弘扬中华美德,培育新时代精神。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红色歌曲歌咏赛、音乐党课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细水长流的音乐文化渗透与浸染,为培养师生具备和美人格与精神提供了保障。

音校人不只在艺术上的成绩卓越,学校坚持艺术和体育相融合,日常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各类比赛中也表现不俗。最近,学校网球队参加厦门市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荣获小学组团体总分之冠和初中组团体总分之冠,两项团体总分冠军位列厦门市中小学生网球榜首。学校3支足球校队参加各类比赛,经常名列前茅。

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校打造和雅校园,以美造境,俯仰之间,给师生营造幸福成长的时空。在环境文化建设上,学校注入音乐元素,打造音乐长廊、音乐图书馆、贺绿汀音乐广场、音乐书吧、音乐休闲步道等景观,让校园的空气中弥漫音乐的芳香。

学校的劳动教育也做得风生水起。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品牌是志愿者服务活动。假日,学生就走上鼓浪屿街头开展现场演奏,为游客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在周末,学生志愿者以班级为单位,轮流来到厦门弘爱医院门诊大厅,进行现场演奏,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舒缓心情。

音乐学校的办学成就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与肯定,在先后莅临学校考察调研、讲学、观赏演出、指导工作时,关心学校的发展进步。

近年来,学校发展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三连冠,福建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教(职)工之家、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培育示范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建设评估,蝉联第一届、第二届“福建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叶永庚 李玲玲)

标签: 厦门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