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8月5日讯2012年起,教育部先后确定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3+9”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体系。十年耕耘,让青海民族大学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十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先后有64名教师赴援青各高校读博,400余人单科进修、短期培训、挂职锻炼,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规模、结构层次、综合实力,博士教师比例显著增加。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总量达232人,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人才总量达291人,较2011年增幅分别为427%、310%。2018年,在援建学校的帮助下,青海民族大学获批博士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构建起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期间,学校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10个增加至1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从3个增加至16个。帮助获批了“网络工程”等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7个省级一流专业,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和网络安全实验室。
十年来,青海民族大学校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效大幅度提升。“十三五”期间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社科规划、省科技计划项目146项,学校科研实力水平明显提升。在对口支援高校的帮助支持下,获批“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青海传统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试点单位,是我省首个教育部国别报备中心。同时,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也有效带动了就业质量,青海民族大学就业率从2011年的86.17%逐年增长到2021年的93.06%,连续两年名列我省高校。
记者 倪晓颖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标签: 青海民族大学是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