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政法 中南政法分数线

只与一人 432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中南政法 中南政法分数线


肖伯符教授主编的《中南政法学院史稿》封面。

题记:

脱胎于中原大学的中南政法学院,在大跃进年代,与中南财经学院合并,组成湖北大学;

文革大革命后期,湖北大学被撤销;湖北财经学院时期,成立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磨砺中的中南政法学院师生,壮士断腕,为中南政法学院,浴血奋战了八年!

此文,记录了中南政法学院八年恢复中的十三个历史瞬间。

摆在我案头的,是肖伯符教授的一本校史专著——《中南政法学院史稿》。

称肖教授为“主编”(学报)、“书记“(法学院)、“老乡”(黄陂老乡)多年,一直欣赏他人生的辉煌、文笔的流畅、为人的谦逊。

常读《中南政法学院史稿》,励志、润心,不时有借史抒情之感。今天,终于拿起手机,在“备忘录”上,回望那八年不平静的岁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南政法学院这五个字,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在高等教育层面,她曾为大师云集、学科齐全、学生优秀,一直引领中国法学教育的著名法学院之一。

在中国司法部层面,包括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视为共和国政法教育的第一梯队之一。

甚至可以说,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谁不知道中南政法学院?!!!

刘少奇,曾为共和国主席。他的外甥蒋碧昆教授,就是中南政法学院宪法学的主要奠基人。

在全国政法系统,各级主管部门的档案袋里,存放着中南政法学院毕业生简历、证件;

而在中南政法学院的校友家里,大都珍藏着中南政法学院的学生证、毕业照、学位证书。

细细想起来,中南政法学院先后表现出三种形态:

其一,雄居武汉的中南政法学院(1953—1958;


1956年,中南政法学院院长李光斗接见苏联专家

其二,八年恢复的中南政法学院(1977——1984);

其三,南湖腾飞的中南政法学院(1985——2000)。

本文,仅写写“八年恢复的中南政法学院”。

因为,我从1973年开始,就生活、工作在武昌首义校园里,且在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工作,又具体负责编辑、赠送、交流《科研资料》事宜,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熟悉中南政法学院的著名教师,除前述郑庭佐、王亚瑾夫妇处,还包括:曾昭琼、游绍尹、蒋碧昆、曾宪信、唐永禅、郑昌济、李济堂、章若龙、孙广才、张梦梅、张仲伯、杨 堪、侯询直、罗玉珍、王献枢、郭锐,等等,亲身经历了这段时间的风风雨雨,有一吐为快的人生感受。

他们旣为师,又为友,还为好邻居,值得一生一世纪念。比如,文中所提到的郑庭佐老师,便有很深交情。在我准备选择社会学作为专业方向时,他说:在中国,还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比如,宏观、微观管理。当时,他们家住26号楼,常常登门求教。


赵凌云副校长主编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学术史》,作者主持该书出版。

第一个历史瞬间。

发生在1977年。

学校既为学校,最一般意义是必须有学生。

八年恢复的中南政法学院,当然应从1977年开始招收学生开始。

肖伯符教授主编的《中南政法学院史稿》一书介绍说:

学院(指湖北财经学院)为迎接1977年的法律专业高考招生,在党委书记张赤侠等同志的倡议下,法律系正式恢复。

此瞬间,关键人物之一即为张赤侠。

张赤俠,我们学生特别尊敬他,喜爱在大礼堂听张书记的报告。

书记为人和蔼可亲,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事业心、责任心、时代感极强,曾任湖北省省委党校校长,在湖北省政界有一定影响力,为湖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恢复做了大量工作。

湖北财经学院招收法律学生,是有前瞻性的。1977年恢复招收法律本科生,在全国只有三个学校:

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湖北财经学院。

天赐良缘,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招收的学生,人才济济,拔尖者众,以卓越的成绩,在中国高等学校放了一个“卫星”,获得“中国法学第一班”的赞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记录了学校七十多年历史

第二个历史瞬间。

表现为学院法律系与国家司法部上下联动的历史瞬间。

那时有一个大背景:中国高等学校实行“部属院校体制”。除“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外,大都依“专业”对应相关部(委)。

比如,湖北财经学院,进入了财政部部属院校系列;中南民族学院,进入国家民委系列。

在湖北财经学院校内的法律系,其时,已形成以郑庭佐老师为系主任的法律系教学、科研体系和党政管理体系,有强烈的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诉求、办学基础。

(时间跨度主要在1980年4月至1982年底)。

肖伯符教授的《中南政法学院史稿》(以下简介“史稿”)介绍了法律系这一时期,郑庭佐老师任职的基本情况。并认为:新一届系领导班子的成立,为法律系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值得一说,郑庭佐老师,时为学院党委委员,又是50年代我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研修“国际法”学者(郑老师夫妻俩,当年在苏联同一法学院学习,夫人为王亚瑾老师),有一定影响力、向心力及担当能力。

与此前后,郑庭佐老师及相当数量法律系开始酝酿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动议。大家利用不同的形式、渠道,形成舆论、呼声,强烈要求司法部,恢复中南政法学院。

“史稿”介绍说,1980年4月26日,司法部致函中共湖北省委,协商尽快在武汉市恢复中南政法学院。来函中,附有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报告(草稿)。

上下同心,形成合力,在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相继恢复的大背景下,中南政法学院的恢复,属于情理之中。

第三个历史瞬间。

表现为国家部委之间,为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磋商、协调、担当。

时间跨度为1981年底。

《史稿》介绍说,1981年10月8日,中央“两高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名向中央政法委员会和国务院提交《关于恢复中南政法学院报告》。


《中南政法学院史稿》主要编写人员

同年11月28日,司法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一《关于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通知》通知说:《关于恢复中南政法学院的报告》业经国务院批准。中南政法学院目前单设法律专业,面向中南地区招生,学制4年,最大规模为在校学生4000人,在武汉市选址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司法部为主。

这个历史瞬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不仅为中南政法学院开具了“准生证”,而且从中央政府——国务院,到相关主管部委都形成了共识;不仅确定了中南政法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而且,还确定了学院的管理体制。

这个历史瞬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办学历史上,具有特定的意义。

第四个历史瞬间。

国家计划委员会启动中南政法学院恢复、建设事宜,标志着中南政法学院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文稿》介绍,依照国务院的批复,司法部在1982年3月3日,向国家计委提交《关于恢复中南政法学院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的报告》(附关于“中南政法学院建设计划任务书的报告工程项目表”的建议稿)。报告提出,规划总面积为138799平方米。基建任务要求在(1982-1985)年内基本完成。

同年6月17日,国家计委对《关于中南政法学院设计任务书的报告》作了批复:同意在湖北省武汉市恢复中南政法学院 ,为中南地区培养法律人才以及这方的师资,建设规模为在校学生4000(含研究生),建设总面积13平方米,总投资控制在4000万元以内 ,按此规模进统规划分期分批建设,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国家计委,即目前的“国家发改委”,有“小国务院”之称。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南政法学院的恢复、建设事宜,得到国家计委的支持,标志着在国家层面上,己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中南政法学院校园建筑风格

第五个历史瞬间。

司法部领导莅临武汉,统筹中南政法学院新建工作。

《文稿》介绍,1982年8月上旬,司法部副部长朱剑明同志莅临武汉,统筹布署中南政法学院恢复、新建事宜。期间,同湖北省省长韩宁夫、副省长李俊等湖北省、武汉市领导进行了商谈。并召开了湖北省、武汉市相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据我所知,朱剑明副部长等人还来到当时的湖北财经学院,在29号楼2楼会议室,同湖北财经学院、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相关领导进行了友好、热情的商谈。(那天下午,我找刘西乾副院长有急事,事后,刘院长告诉我,司法部领导来学校视察)


司法部领导莅临武汉,直接指导中南政法恢复工作,是载入学校发展史的重要历史瞬间。

第六个历史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这是中南政法学院重启的关键瞬间。

《文稿》介绍,1982年9月8日,湖北省司法局受司法部委托,在《关于筹建中南政法学院有关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中南政法学院筹建领导小组”问题。

同年10月7日,湖北省省委发出《关于成立中南政法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和筹建处的通知》。

其中,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由湖北省副省长李俊同志担任。

筹建处在武昌付家坡武汉军区第三招待所租用了5号楼。

筹建领导小组、筹建处,是中南政法学院恢复中的先遣部队及临时指挥部。这个历史瞬间,值得好好追寻。

第七个历史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新校址确定。这个历史瞬间,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以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永久性主校区。

此瞬间,最为受司法部、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领导、中南政法学院筹备组及广大教师的关注。

据《史稿》介绍,新校址的选择、确定,极其慎重,反复权衡,反复比较,其中,武汉市规划局、湖北省建委、省设计院、司法部多方人员,实地考察,初选地址,从四处减少为三处(喻家山、八一大队、铁箕山刘家堰),又从三处最终确定为———时为中南民族学院的南侧。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地图(局部)

1982年11月7日,司法部复电湖北省、武汉市,同意省、市领导意见,将中南政法学院定点在中南民族学院南面。

这样,一个新的大学城又在武汉建设中,她们是: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武汉纺织学院、华中农学院。

第八个历史瞬间。

土地问题,是大学建设的最基本问题。

土地征用的瞬间,却凝固了一所大学的永恒。

当我置身于中南政法学院每一寸土地时,时常为土地征用而激情澎湃。

土地征用,经历了地形地貌调查;征用费用的投入、发放;农业人口的安置;土地征用的法律手续;武昌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一系列政府监管,等等。

可喜可贺,在历史上的这一瞬间,中南政法学院于1983年11月26日,完成征地448.58亩(含在虚红线地面积上补征4.16亩)。

中南政法学院的一瞬间,让无数人获得了一处可嘉、可贺、可亲、可爱的第二故乡!


曾经的中南政法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

第九个历史瞬间。

这是优美、宁静校园,规划学院今天、明天、未来的历史瞬间。

土地在握,担当在肩,怎么样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最美的图画,这样百年大计,千年展望。

校园每一条路,每一处景,每一处文化展示,人人出智慧,个个显才能。

校门。主楼。体育馆。模拟法庭。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学生餐厅。教工食堂。运动场。图书馆。

每一处,地尽其用,景尽其美。

《史稿》介绍,1983年9月26、27日,司法部、国家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武汉主持召开中南政法学院总体规划、初步设计和概算会议,涉及数十个部门、单位,与会人数计60余人。

第十个历史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建校工程开工典礼。

1984年6月23日,中南政法学院建校工程开工典礼,在学院工地隆重举行。

工程由中国三局二公司承建,他们属于建筑业的国家队,值得信赖。

典礼是瞬间的,却是隆重的。

嘉宾包括:司法部副部长朱剑明、湖北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焦德秀(曾为湖北省宣传部部长,一直是武汉地区高等学校的实际领导人)、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

场面声势浩大,武汉地区各大新闻记者,用相机、美文,记录了这一属于中南政法学院的历史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新校区建设开工典礼

第十一个历史瞬间。

广招天下英才,众揽九州豪杰。

中南政法学院重启,有针对性地广揽人才至关人才。

在此历史瞬间,学院筹备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有:调配教师的4年规划;“伯乐效应”,组建政院新型教师队伍;规划学科发展,按需吸收人才,等等。

这一历史瞬间,是强队伍,增实力的关键。

第十二个历史瞬间。

紧锣密鼓,迎接中南政法学院又一个春天。

司法部要求,新的中南政法学院在1985年开始招生。

全面招生,是中南政法学院重新亮相的点睛之笔,为百年难遇的历史瞬间。

学院的一切工作,是做好招生准备,以全新姿态,亮相中国法学领域。

1985年入学中南政法学院的同学,您可知道,当时的学校,为了您们的到来,是怎样度过那难忘的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时期的图书馆广场

第十三个历史瞬间。

中南政法学院宣告重新成立,这是“壮士断腕,奋斗八年”的幸福瞬间。

1984年12月8日上午,中南政法学院重新成立大会,在武汉空军司令部礼堂隆重举行。

司法部副部长朱剑明,湖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田英,为中南政法学院校牌剪彩。

中南政法学院院长章若龙教授等学院领导亲手迎接校牌。

校牌为仿鲁迅先生字体,庄严、大方。

中南政法学院副院长主持了大会。

所有这些,都成为历史。

但这个历史,是闪耀着光辉的、值得纪念的历史瞬间。

十三个历史瞬间,时时刻刻都铭记在心。

她书写的历史,正在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铭记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

照片,张光忠拍照或整理。

张光忠,写于2021.9.17.北京金融街。

标签: 中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