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了,过去一周,前沿科技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请跟随京东数科的脚步一同盘点吧。
大事记
人工智能
① 世界AI强国排名:中国以85.8分排名第三,第一、二名分别是美国和欧洲
韩国知名研究机构IITP近日对外发布了一组调研数据,通过对于科研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将全世界范围内的AI强国来了一次评分排座次,最终结果显示中国位列全球第三,日韩位列四五名。这份调查问卷将美国作为了#人工智能#的标准参照,以美国为100分,据此标准,欧洲得分为89.5,中国则为85.8分。韩国的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韩国在感官智能方面有一定的领先,但在更多的AI领域里,韩国都要落后于日本和中国。
② "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将落户深圳,核心芯片和技术均为中国研发!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
作为当今世界各大科技强国都在重点发力的硬件领域,"下一代超级计算机"被公认是超算界的皇冠,它不仅代表着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研发水平。这样的国之重器即将在2022年落户深圳,目前计算机的原型系统已经研制完毕。 下一代超级计算机每秒将能够进行高达百亿亿次的数学运算,是#人工智能#背后的重要驱动力,在#智慧城市#、防灾减灾、气象预测等场景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性能的超算主机,在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中,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的芯片及技术,都由国产研发,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
③ 嫦娥五号挖回珍贵月壤后,中国、意大利等国研究人员利用AI算法又发现了109000多个月球陨石坑?
几千年来,国人对于月球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前不久嫦娥五号探月器刚刚带回了珍贵的月壤,近期在月球陨石坑的研究上,中国、意大利、冰岛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又联合公布了新进展。#探月工程# 在AI算法的帮助下,几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对于月球表面陨石坑位置进行了新一轮的识别和绘制,共新发现了109000余个新的月球陨石坑,其中部分陨石坑还被详细地标明了形成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帮助研究人员们取得重要突破的AI算法机器,其用于训练的数据模型是来自于中国的月球轨道器所提供,这一次新发现的月球陨石坑,也将对下一步月球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④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产值超1400亿元,五年倍增计划重点布局这两项
"魔都"上海正在落子布局,让人工智能释放新"魔力"。众所周知,在上海大力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中,人工智能占据其一。这座城市已经吸引了超过1000家的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落户,规上产值超过了1400亿元,众多产业人才汇聚而来。在未来五年的人工智能产业倍增计划中,开放社区建设以及算法技术开发是上海重点布局的两项工作。为此,上海使出浑身解数招贤纳士,不断增强对创新开发者的吸引力,锚定国际数字之都的目标,推进城市数字化全面转型。
⑤ 2021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年已到来!AI领军企业纷纷提递交科创板IPO申请
经历了2020年的动荡与不安,新一轮的政策红利将迎来一段时间的爆发期,人工智能产业无疑是很多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国内的AI四小龙频频传出上市消息,不少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更是已经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 2021年被外界看作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年,一方面是来自于政策层面释放的红利,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产业将承载很大一部分的市场增量,2020年新基建整体投资规模预计达到2757.1亿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场景化落地加速,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相关技术都在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领域,这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⑥ 上海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探索智能决策机器,让机器像人一样做复杂决策,2022年将落地应用
目前,机器人应用的行业和领域在不断拓展,但是在许多复杂场景中,机器人还做不到像人一样进行决策。上海一所主要探索智能化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开发进一步强化机器学习能力的强化学习决策平台,机器无论是遇到何种场景都能快速作出智能决策。该项目的执行期是三年,初步预测样品将于2021年就能诞生,具体的落地应用则会到2022年,2023年时将有望在智能诊断、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和场景中使用。
⑧ 2021年AI相关高薪职位预测:数据科学、Python、自动驾驶、AIOps等持续火热
人工智能网站VentureBeat近日发布了对于2021年行业趋势的创新展望,在人才招聘领域,IT相关职位的需求依然旺盛,并且呈现出越来越细化的趋势。 受到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创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相关领域的技术型人才仍然将受到广大雇主企业的青睐,尤其在数据分析及应用板块,企业越来越注重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相关岗位或将诞生年薪百万的数据科学家。 而随着用于IT运营(AIOps)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发力的方向,这一块的专业人才也将成为未来高薪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⑨ 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680亿,超千家人工智能企业云集,已成为苏州重点产业
根据近日发布的《2019-2020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苏州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产值已经突破680亿元,超千家人工智能企业云集于此,同时还汇聚了3家超算中心和38个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苏州市当地较为重要的产业模式之一。 苏州的人工智能产业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离不开众多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企业和机构的带动,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在内的科研机构均在苏州落地,未来苏州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力度。
无人机/无人驾驶
① 山东现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人脸识别入站、物联网和AI帮忙选择适合乘坐的车厢,2021济南"车站智慧大脑"来了!
近日,泉城济南喜迎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行,本次地铁2号线的开通除了为城市交通增添新动力外,同时也开创了山东省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的先河。 在此次通车的2号线沿线,智慧地铁站也成为了新科技运用的一大亮点,不仅延续了人脸识别的入站方式,更是创新性的运用了物联网和AI这些前沿科技,对于乘客来说,最为直观的感受是能够获取动态的车厢信息,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乘坐车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出行体验。 据了解,"车站智慧大脑"将成为济南市2021年城市交通建设的一大重要方向,未来车站智慧大脑将承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智慧升级的职责,为市民打造更加便捷快速的城市出行体系。
② 南京交警运用无人机执勤,10天查处180起违章行为,开车看手机、实线变道等违法行为正在被无人机偷偷取证!
无人机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城市管理过程中来,南京交警在运用无人机执勤方面已经逐渐趋于常态化,在进入到实战运用的这十天时间里,无人机共帮助交警查处了180起交通违章行为,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的精准度。#智慧交通# 警务无人机能够通过摄像头精准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行驶行为,同时利用无人机的喊话功能,引导现场交通秩序。这种空地结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扩大了执勤人员的管理范围,一方面又大大提升了交通治理的效率,尤其在遇到交通出行高峰时,无人机也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有效缩短了处理时间。
③ 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立!构建空地一体未来交通体系!
在无人驾驶航空领域,浙江杭州市在国内居于"先行者"之列,日前刚刚成立的行业试验区是华东唯一、全国第一批城市应用场景的试验区。该试验区的目标是使得#无人机#在城市低空条件下的超视距运行,能够更加多样化、常态化、规模化,全方位构建一套空地一体的未来智慧交通体系。无人机在城市空间里的物流、应急保障、医疗配送等场景中的应用,将是其探索的重点所在。此外,杭州还将着力创新5G通信、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与无人机领域的深度融合。
④ 无人机也能加天然气?不是开玩笑,美国一家企业准备这么干
一般来说,大多数无人机的驱动主要依靠的是电池,可是美国无人机涡轮公司准备不走寻常路,宣布要将天然气作为"君主"5涡轴发动机的燃料。该公司看中的是天然气燃料不仅轻便,而且还具有可靠的发电能力,能够为无人机推进系统在需要备用发电以及应急发电时提供助力。除了天然气外,这款无人机还能使用氢气等多种清洁能源。
⑤ 交通部: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场景化运用,机场、物流等场景或将率先落地
自动驾驶作为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交通运输部近期公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要实现在部分场景的规模化运用。 根据指导意见,机场、物流或将成为无人驾驶最先落地的场景,从生产环境上来看,这些场景封闭性较强,且工作方式较为固定,适合无人驾驶技术率先进行测试和运用,通过在这些场景内的技术运用,能够更好地总结和改进无人驾驶技术,为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运用奠定基础。
⑥ 中国第一个!合肥将建量子计算"双创平台",推动量子计算跑步进入产业化
最近,合肥又不声不响搞了个"大动作",要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双创平台"——量子计算"双创平台"。根据合肥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这个以量子计算为特色的创新创业"二合一"平台承担的使命重大,主要任务是负责围绕量子计算,打造相关产业集群、产品矩阵以及产业生态圈等。同时,对量子计算产业链条进行全面规划布局,进而稳固合肥"量子中心"地位的责任也落在了"双创平台"身上。如果量子计算"双创平台"顺利运行的话,将会推动量子计算这一"决定未来"的高精尖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跑步迈入"产业化"阶段。
⑦ 中国量子科技将克制美国海军潜艇"隐身"?我国量子领域企业激增85%,广州、湖南居首
近年来,被视作未来科技革命重要技术的量子科技话题频频登上热门,美国也认为,如果中国量子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有很大可能克制美国海军潜艇的隐身能力。 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前沿地位,国内的一些相关企业也倍受关注。而在近年来,也有不少企业欲借助量子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纷纷投身量子领域。 来自于相关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420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兴企业,近五年来,我国的量子领域企业数量激增了85%。从地域上来看,广东和湖南两地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1175家和573家。 各类量子领域相关企业的不断出现,也离不开各地政府的政策导向,今年以来,包括北京、重庆、浙江等地的政府工作文件中,都有着重提到量子技术。
芯片
① 上海研发出全球目前最快核酸检测仪!仅需11.5分钟就能出结果,2021年有望上市
在过去的一年,核酸检测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规定动作",外出、返程基本都会需要检测一下。2021年,疫情依然扑朔迷离,核酸检测有可能继续常态化。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基于硅基芯片技术研发出了一台核酸检测仪器,它在十一分半钟内就能分析出检测结果,这个速度是目前全球最快的。这款智能核酸检测仪有三个"芯",即高灵敏图像传感器、温控芯片和pcr反应芯片,它们是提升检测速度的关键所在,让核酸检测变得更加快捷、省时。初步估计,2021年一季度,它有望上市正式投入使用。
② 欧盟投入万亿元发展半导体技术,直指美国技术垄断!对中国芯会有影响吗?
在全球芯片企业版图中,半壁江山属于美国。今年以来在美国以不正当手段打压中国企业的同时,不少大量依赖国外芯片的欧洲企业也难免受到牵连。12月,欧盟17个国家共同发表了一份"强芯"联合声明。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里,这17个国家将斥资1450亿欧元(约折合1.2万亿元人民币),共同携手发展半导体技术。对于正处于被美国"卡脖子"困境中的中国来说,欧盟之一做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芯片企业摆脱困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科研创新,实现自强自立。
③ 中国需要"芯片独立"!2020年前十月,中国与芯片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共新增5.8万家,平均每天新增200家
《纽约时报》近日刊登了关于中国芯片产业的报道文章,文章中指出,在 2020年的前十个月,中国与芯片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共新增了5.8万家,平均每天就有200家与芯片相关的新企业诞生。 今年中国多个产业领域都感受到了来自芯片方面的压力,面对着随时可能存在的断供危机,中国正迫切需要摆脱芯片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尤其是在一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科技产品领域。 文章中还指出,为了加速本土芯片产业发展,中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和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针对于相关企业,今年还推出了对应的减税措施。
5G
① 无锡:5G+物联网应对寒潮侵袭,视频监控摄像机派上了大用场
眼下正值严寒冬季,各地城市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应对寒潮可能带来的突发情况,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无锡市近期通过5G+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及时监控各区域突发状况,有效提升了城市应对寒潮能力, 这种以#5G#和物联网技术加持的智慧城管体系,通过分布在无锡城市各地的挂杆式太阳能#物联网#视频监控摄像机,城管队员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各区域的突发状况,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物联网视频监控摄像机还具有免开挖、免接电、可迁移得特性,能够快速部署,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的建造成本
② 不止比5G多0.5G,5.5G更周密,拓宽了场景应用想象空间
当下,5G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了大众熟知的一个概念。而2020年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则又提出了5.5G的概念,它意味着什么?只是比5G多了0.5G?行业人士认为,5.5G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企业在和各行各业的合作中,发现了比如全息商用场景、对带宽和时延的更高要求等一些潜在的需求,从而倒逼去进一步提升网络能力,更好地为物联提供服务。面对当下大量碎片化的行业需求,相对于5G,5.5G也是向周密化进一步迈进的过程,拓宽了场景应用的想象空间。
③ 3G/2G网络退出历史舞台!5G发展势不可挡,运营商或将逐步关闭2G/3G网络
一边是即将大规模应用的5G技术,一边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2G和3G,工信部此也曾有过表态,当前我国2G/3G退网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三大运营商也在逐步关闭部分地区的2G/3G网络,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客户转网使用4G/5G产品。 考虑到2G/3G网络目前的应用效果,其在电量消耗层面的资源使用率较为低下,对于运营商来说,综合成本和体验角度,也需要进行2G/3G网络的关停并转。 不过这其中暗藏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在一些下沉市场,很多老人机产品还是基于2G/3G网络,其用户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保证这部分群体的使用权益,也需要各大运营商给出具体周到的解决方案。
④ 禁用华为,英国将损失444亿,5G建设目标可能也"凉了"
近日,诺基亚、爱立信纷纷晒出订单和自己在5G市场的市场份额,确实,二者的市场份额都表现不俗。然而拒绝"物美价廉"的华为或许并非明智之举,而作为欧洲大国,英国拒绝华为5G技术可能会导致其5G建设目标难以如期实现。据数据统计,直至2027年,英国才能全部拆除现有的华为通讯设备,更换华为设备,英国还要额外支出294—444亿人民币的代价,而近日英国议院发布的削减预算声明无疑使英国5G项目 雪上加霜。当前, 英国的平均宽带下载速度为22.37 Mbps,距离政府承诺的全国覆盖超高速5G网络的目标相去甚远。禁用华为,不仅使英国实现5G覆盖的目标遥遥无期,还要为此付出高昂的金钱代价。目前的英国,或许真的有苦难言了。
⑤ 工信部:2021年实现新建60万个#5G#基站,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将重点推进,也将开展5G业化应用试点
距离2021年已经越来越近,关于新一年5G的建设目标也已经出炉,根据近期工信部会议释放出的消息显示,未来一年我国要实现60万座以上的新建5G基站,同时加大5G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信号覆盖。 现阶段我国的5G产业已经逐步迈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而在一些产业化的应用场景中,5G也开始逐渐展现出技术优势。在工信部的近期会议上,也提出了围绕着5G的发展与建设,还要展开诸多基础性的设施部署,除了5G信号基站外,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也是明年将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而在工业化应用上,明年也将适时开展5G试点。
⑥ 深圳福田5G要爆发千亿产业群!5G基站超5260个!基站密度大、网络覆盖率高、用户体验好
5G不仅意味着网络速度更快,更关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数字化变革浪潮的推动下,深圳市全面推开5G建设,加码5G应用力度,其中尤以福田区为最。数据显示,2020年,福田区投资四百多亿元,布局5G基建等项目,建成开通的5G基站的数量,已经逾5260个,其5G基站密度、网络覆盖率、用户体验均居于全市榜首,一个基于5G信息技术的千亿产业群正在福田孕育。
⑦ 新疆"智慧基站"投入运营:集5G、北斗、数据中心的"多站融合"基站
日前,新疆首个5G基站在#乌鲁木齐#投入运营。与其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其"战友"——北斗地基增强基站、数据中心站以及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站和变电站,它们共同构成基站"最强天团",尤其以5G基站和北斗地基增强基站的组合,成为这个多融合基站的"智慧大脑"。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各个基站相互协作,由5G基站为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传输保障,北斗基站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协力为乌鲁木齐构建智慧城市输出强劲的"战斗力"。
机器人
① 我国机器人行业10年融资1385亿,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机器人成关注重点,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最受青睐
根据近日发布的《近十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依然呈现火热发展的势头,全年总投融资额达到了267.7亿元,近十年来这一领域相关投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1385亿元。 从涉及到的相关机器人种类上来看,能够直接为企业和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机器人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成为了最受投资方青睐的品类,与之相关的投融资事件也最多。 在我国的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机器人的运用大大改善了传统工作模式,根据中国机器人联盟此前发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占据大多数比例的企业主都对于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保持看好。
业界动态
① IBS:中国在5G、AI等领域正赶超美国,但在先进半导体设备仍落后
美国知名的商业战略公司(IBS)CEO Handel Jones博士近期在出席相关会议时表示,中国在5G应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正在对美国形成赶超之势,但在半导体相关产业,中国与美国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根据Handel Jones博士的分析,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有些领域赶超美国,是因为有了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用户基础,以5G基建为例,中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约60万个5G基站,在专利技术数量上也领先世界。 不过现阶段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在面临一些挑战,尤其在半导体领域,我国每年的需求量都日益上升,但目前仍依赖进口,在此领域实现自给自足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
② WSTS预测:2021年芯片行业将迎来强势复苏,销售额有望达到4690亿美元
受到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今年全球的半导体市场都处于相对平缓的发展时期,但这一局面在2021年或将产生改变。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预测,明年行业将会迎来强势复苏,芯片销售额有望达到4690亿美元。 半导体行业的复苏也离不开各项创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尤其在5G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硬件等方面,芯片的需求都讲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全球经济环境逐渐趋于稳定之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对半导体行业产生更多的需求。 而我国由于近年来不断遭遇外部的芯片断供事件,国产力量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和发展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尤其是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基建策略,对于芯片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
③ 工信部:2021年实现新建60万个5G基站,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将重点推进,也将开展5G业化应用试点
距离2021年已经越来越近,关于新一年5G的建设目标也已经出炉,根据近期工信部会议释放出的消息显示,未来一年我国要实现60万座以上的新建5G基站,同时加大5G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信号覆盖。 现阶段我国的5G产业已经逐步迈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而在一些产业化的应用场景中,5G也开始逐渐展现出技术优势。在工信部的近期会议上,也提出了围绕着5G的发展与建设,还要展开诸多基础性的设施部署,除了5G信号基站外,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也是明年将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而在工业化应用上,明年也将适时开展5G试点。
④ 美国捷足先登、日本携500亿入局,中科院院士警告:5G暂时领先,6G不可麻痹大意
5G竞争方兴未艾,关于6G的布局又已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日本政府近期决定将追加500亿日元的预算,用于6G的研发工作,而美国在6G太空通讯领域,目前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对于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来说,在5G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未来仍有可能面临被竞争对手反超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双料院士李德仁先生此前在出席活动时也表示,我国的6G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在6G上切不可麻痹大意。 按照通讯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6G可能在2029年开始逐步引入,5G仍有数年的发展黄金期,但对于整体的战略布局来说,想要持续保持我国在通讯领域的领先地位,关于6G的探索和研发也显得尤为重要。
⑤ 风口来了!研究报告:智能汽车将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
当下,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向先进制造的战略制高点奋力攀登,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智能制造,主要的工业强国已经将其列为国家战略。一份由多个行业机构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汽车产业在中国民用工业体系中"位高权重",因此智能汽车必定会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最佳载体。智能汽车不仅意味着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趋势,而且意味着将重塑汽车行业产业生态和价值链体系,从而成为推动人类进入全面智能化的关键引擎。
#科技##人工智能##5G#
本文为京东数科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标签: 人工智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