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学院 西南农学院录取分数线

嫁给臭流氓 638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西南农学院 西南农学院录取分数线

◎科技日报 张琦琪综合报道

稻菽千重浪,

禾下好乘凉。

今天袁隆平诞辰92周年,

许多网友发文缅怀。

话题#袁隆平曾拒5千美元月薪留在国内#

登上热搜

这件事发生在1979年4月,

当时袁隆平受邀到菲律宾

参加国际水稻科研会议,

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

初露头角的袁隆平吸引了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目光。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袁隆平的学生黄渊基说,

那个时候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

菲律宾的研究所领导是中国人,

要留袁老师。

他说,老袁,你到这里来算了,

每个月给你5000美金。

袁老师这么讲,

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国,

到国内发展,我不能到你这来。

高额酬金并没有动摇

袁隆平的赤子之心,

他深知个人的命运必将与国家

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片来源:湖南省农科院

1953年,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青年袁隆平。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可即便自己的结论与当时的权威相悖,

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他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

每天风吹日晒,

在几千、几万株稻穗里“寻他千百度”。

据记载,

仅1964年、1965年,

他们就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

并反复试验和积累,

最终发表了世界杂交水稻历史上,

截至目前也熠熠生辉的论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此后,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也取得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公布了一份报告,

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

需要7亿吨粮食采购。

他对中国未来粮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预测,

并提出了“无人能养活中国人”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两系法种植的杂交稻比

三系法增产5%~10%。

这时,

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道:

“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图片来源:CCTV国家记忆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

当记者问他

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坚定回答,“不可能了”!

18年前《科技日报》的独家头条

《喜看稻菽千重浪》

入选高中统编新教材。

袁隆平的故事将影响一代代青年人。

今天袁隆平诞辰92周年,

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

稻子快熟了,

我们想您了!

图片来源:湖南省农科院

综合CCTV国家记忆、央视新闻

来源: 科技日报

标签: 西南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