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与工商学院老师交流企业共建实验室。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揭牌。
在今年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福建江夏学院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超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平均水平。“熟悉理论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肯定了江夏学生综合素质。
毕业生就是一所高校的名片,也在高校办学育人水平的试金石。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历年用人单位对福建江夏学院培养的学生满意度平均为95.93%。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地方普通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陈国龙校长认为,“江夏学院要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第一要素是地方需要,第一资源是行业认可,第一支撑是特色鲜明,第一动力是示范引领。”
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深挖行业办学优势,聚焦亲行业、重开放、创特色三大发展理念,以建设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线”,创新构建了应用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产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整体应用型改革体系,在办学育人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改革模式和发展模式。
传承基因
全力推动产教融合
作为经济社会的高端服务业,资产评估人才在福建严重紧缺。工作仅2年,在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的薛美玲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十分明智。她是福建江夏学院2018届毕业生,原本是会计专业学生。2017年正逢资产评估考试改革,学校与中兴资产评估公司合作开办中期嫁接班。旁听公司宣讲后,她报名加入嫁接班。
“大学生对于资产评估概念模糊,职业发展方向更是不清晰。但是中期嫁接班给了一个通道,不仅有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有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双导师指导。在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薛美玲说道。她不仅顺利通过全省资产评估执业证书考试,而且入职中兴评估。
在资产评估领域,福建江夏学院成了政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急先锋。2017年,会计学院与省资产评估协会联合成立全省首个“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产业学院。以行业协会为桥梁纽带,深化学界和业界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从而向福建省资产评估行业输送更多素质优良的人才。
产业学院成立后,以“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准则,形成了“课证融通”、加餐培养等多种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属公办本科院校首次设立资产评估专业;与中兴资产评估公司合作举办全国首个资产评估专业中期嫁接班,课程 “嵌入”职业资格标准,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照,拿到从业的“入门砖”……
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甘健胜教授表示:“产业学院作为载体,实现了政产学研四位协同、科教结合政校合作,一整套协同育人机制正在生根发芽。”
对于合作办学成效,中兴资产评估公司高级副总陈飞表示满意。他说:“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着眼人才需求端,我们真正实现了企业‘下单’,政策‘加料’,高校‘配菜’”。
发挥之前行业办学的经验积淀,将应用基因渗透进办学育人之中,福建江夏学院近年来在产教融合方面积极探索。切合省市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经济领域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他们陆续创建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财富管理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行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联发物业产业学院与议和劳动人事学院等6个产业(行业)学院。
服务区域
主动融入地方产业
连日来,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的武永华老师与福建科技小巨人企业——智恒科技保持联系,校企双方共建的“物联网开放式应用平台”即将“上线”。依托平台,他们期望可以凝聚更多有志之士,在环境监控、远程抄表、智慧农业、智能家电、智能硬件、节能减排、车联网、工业控制、物流跟踪等多种物联网领域开展教学、实训、展示、课题研究和创新产品开发。
电子信息科学学院是一个“院龄”只有7年的年轻学院,陈达贵院长透露,2013年设立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起点”办学,接地气服务。
全院引进24位博士,研究方向涵盖光电显示器、LED光学、物联网等福建的优势信息产业或者新兴产业;81位专任教师中有10位教授,其中包括著名学者邱羽教授和张鹏教授;学院拥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还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院成立的智能光电子专业群实现与产业群紧密结合,与产业信息链结合,与企业合作建立了27个实践基地。
武永华老师透露,学校与智恒科技紧密合作关系源自2014年。6年来,校企共同研发6项科技成果,申请14项专利技术,发表5篇专业论文。
智恒科技物联网事业部市场营销中心总监李立春表示,当时公司在水务新型自组网络研发上存在技术难点,与江夏学院合作攻关,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基于多Agent构建Ad-Hoc网络水表集抄系统》。相关产品面世后,不仅在市场取得优异业绩,双方还共同申请了福州市科技局项目。
正是基于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共同信心和愿景,双方合作一直升级。2017年5月,江夏学院与智恒科技共建 “物联网校企联合研发基地”,双方合作培养物联网方面人才,促进成果转移转化。2019年,江夏学院与智恒科技共同举办2019数字福建物联网传感技术论坛。
“积极主动对接并融入地方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努力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地方发展的智库和创新源、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生力军。”这一办学定位如同指挥棒,引领福建江夏学院相关学科建设。
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就是新办学思路下的产物。作为首批全省15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自2013年创立以来,针对福建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中心聚焦土木工程行业在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福建江夏学院牵头联合福州大学、湖南大学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通过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混凝土结构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处理难题,有效提升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保证工程结构质量;同时促进建筑废物在源头分类、场内循环和分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大量节省天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
他们还参与制定《福建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十三五”规划》,编制形成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与省内外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研究成果成为福建省土木工程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2019年,中心的研究成果《再生骨料混凝土高性能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多方共育
精准独到培养人才
福建江夏学院2016届毕业生黄悦华入职福州万科物业,短短2年后就升任项目经理。雇主对于她的评价是,“专业技术素养与管理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她认为,在校期间多元化课程体系让她在工作中如虎添翼。虽然是物业管理专业,但是楼宇智能化,园林艺术、法律法规、公共管理等课程让她迅速适应了工作不断变化的要求。
以培养“新时代 新福建”建设所需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福建江夏学院的育人体系“精准独到”,形成了“课证融通”、加餐培养、赛课结合等多种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度,校内高级职称骨干教师和校外优秀业界人士共同作为专业负责人,并建立专业群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外人员占比高达50%以上。
让企业深度介入育人,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业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也是江夏学院近年来教改的一大特色。
金融学院与福建星嘉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量化投资双创实验班”办班3年就结出了丰硕成果。
启明星集团旗下风达利公司2020年即将发行“光强1号”基金产品,其操盘手就是江夏学院2018届量化投资方向毕业生。“短短2年就可以发行真实基金,完成从学生实习就业到基金孵化的全过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星嘉合公司总经理陈熹感叹说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9届量化双创班学生闪天龙、黄焜平、吴俊磊参与柯原教授与启明星的基金孵化项目,操盘资金已达1000万元以上。他们的实盘策略“星光一号”甚至登上启明星智能投顾排行榜,与全国优秀操盘手及基金公司同台竞技。
学生走入职场能够“无缝”链接,陈熹道破其中的关键,就是2017年9月双方共建的“量化星工场实践教学基地”。“除了在职教师,很多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操盘手走进基地,成为企业导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虚拟操盘项目更是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塑造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金融学院郑开焰院长说道,“这一模式打通了金融类学科实操实训匮乏的痛点。”
经贸学院在“跨境电商实战”“国际单证”等多门课程均实施了赛课结合的教学模式:筛选选手组队、赛前专项辅导、专业教师带队参赛、赛后反思分享、教学环节创新与完善,环环相扣,逐年优化。学生通过赛课结合培养模式,产生国家级别、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数十项。
设计与创意学院由教师带领学生成立四度工作室、爱动创意工作室、江夏稻米艺术设计工作室等。以完成技术实践为主要任务,以教师为引导,将实践与课堂紧密相连,直接对接社会和市场,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联发物业产业学院人才产业班采用加餐模式,即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前提下,聘请专业咨询顾问和企业高管通过周末和晚上授课方式为学生“加餐”提供实践技能训练。产业班已有大二学生优秀结业,提前获得联发物业公司录用通知书。
2017年起,福建江夏学院开始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学校事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获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建设高校、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着眼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福建江夏学院期待再出发。
福建江夏学院党委书记郑建岚表示,本着“创新、拼搏、包容、开放”的学校精神,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标签: 福建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