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一中 吉化一中官网

牵绊° 178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吉化一中 吉化一中官网

考上科大已经两年了。两年以来,在大学生活中逐渐适应,好像已然融入了另一片天地。读了大学,感觉自己变化很大,这些变化三言两语也无法说得清楚。

在叙述高中生活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和家庭成员。我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同一个班级,并且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她最后考入复旦大学。我的母亲,杨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是母校吉化一中的语文教师。我很庆幸,在我迷茫且奋斗的高中岁月里,我的家人们互相陪伴,一起走过了三年。

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择校和升学中一步步地考上大学。我们经历了小升初、中考、高考,一次次的淘汰和录取决定了去向哪个学校。而爸妈始终觉得,大家口中最好的中学,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由于妈妈是教师的缘故,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吉林市的名校所谓的好成绩是通过优秀的生源和题海战术得来的,但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始终是不希望我们成为“学习机器”,他们认为快乐更重要,高考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高中三年的快乐回忆更重要,于是我们两个以较高的中考分数放弃了吉林市最好的高中——吉林一中,来到了杨老师所任职的吉化一中。

我们那一届,也就是16级的分班制度是这样的:通过中考成绩,将成绩好的同学安排在四个班级,称为“重点班”,杨老师就是这四个班主任之一。其他的同学组成了13个“普通班”。

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将年级前30名同学组成新的班级,称之为“尖子班”。尖子班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期会拥有更多的课时,即周一到周六,每天十点放学。而其他班级高一六点放学,高二八点放学,高三十点放学。

显然,尖子班也是靠着日复一日的刷题,通过堆积学习时间,来完成学校对尖子生的培养。而这与爸妈的理念背道而驰。于是,杨老师放弃了成为“尖子班”班主任的机会,我们两个也成为了年级仅有的两个成绩达到要求却留在原班级的学生。

不得不承认,在高中见到的杨老师和家中完全是两个样子。通过课堂这种较为正式的场合,我听到了许多杨老师在家中从未说过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因为我们家中的气氛一直是非常活泼的,父母喜欢以朋友的身份与我们相处,所以杨老师很少在家说过分正经的大道理。本以为看见杨老师一本正经假装严厉的样子时,我会暗自嘲笑她,可是从第一天进入高中开始我就发现我错了。

我知道杨老师爱看书,却没见过她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各种旁征博引演讲式的授课方式,她的语文课从来不是仅仅讲一篇文章或者一段古文的答题技巧,而是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转化成一个个小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带进了她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班的同学们也在杨老师的价值观教育下,不断提升自己,我们都希望在三年之后看见更好的自己。大家也不辜负时光,因为杨老师说“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即使正值高中三年的青春叛逆期,在其他班级在课堂上吵吵闹闹时,我们班也是安静听课,做好自己的事情。

高中三年,我们班由刚入学时重点班中总成绩最后一名,变成毕业时的第一名。运动会由高一的第11名,变成高三的第3名。并且获得了合唱比赛一等奖的成绩。我想,我高中三年的美好回忆,和最终进入科大的高考成绩,离不开杨老师倾尽心血打造的良好班级氛围,更离不开高中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想记录一下高中的学习生活。很多人认为应付高考最重要最有用的,是智力。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心态。

首先是学习习惯。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高三,在结束新知识的授课之后,进入了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和反反复复的模拟训练。不像大学的考试,高考考察的主要是技巧性,而并不是创造力、理解力,所以熟练掌握每一个小知识、提升做题技巧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自诩天才少年和理科直男,或不屑于知识的反反复复在高三后期放弃完成作业,或讨厌语文英语专注于数理的偏难怪题。而我就是一个老师眼中的乖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整理每一次模拟考试试卷的错题填补知识漏洞。

在我看来,高中三年的知识就像是一棵错综复杂树,大到了解整棵树的结构,小到感受每片树叶之间的联系,都是很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对每一次小考和模拟心存敬畏之心认真备考总结,才能为最终从容自信地走入高考考场奠定基础。

其次更重要的是心态。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高考的考察已经早就不是智力和知识水平了,而是如何讲学到的知识映射到每张答题纸上,所以小小的失误才是导致遗憾的关键。而这种对小小失误的恐惧和过度谨慎,导致了许多人的考前焦虑,甚至心态爆炸,从而严重影响最终成绩。

我高三最后的日子并不很焦虑,当卷子和答案叠在一起,红色的叉号对号交错眼前时,会时不时翻开报考书,满心激动地勾画出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梦想着在另一个城市独自生活的日日夜夜。合起书,白色灰色的试卷又袭进眼帘,深觉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的生活被紧紧栓在这“小小”六张试卷上,不由得有些紧张和压力,“成败在此一举”,一番自我激励过后再次投入模拟卷的脱发狂想。

而让我从狂喜和大悲到平静淡定对待每一次小考大考甚至高考的,正是爸妈的容易满足的性格。他们从未要求过我和妹妹一定要考多么高的分数,一定要上什么样的大学,一定要达到别人的预期……“妈最希望的就是你们两个都考去化工学院(家旁边的二本大学),这样每天都能回家睡午觉”这是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

虽然看似玩笑,却真的在无形之中让我变地无所畏惧——无论失常到什么程度都不至于复读,非常清晰地能看得见另外一个世界了,焦虑和无力感自然消失无踪。《庄子》中曾言“人皆知有用只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回顾了高中三年,我想我可以回答自己现在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无用之用”?

是避开人人趋之若鹜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无用”而换来的轻松而有效率的三年,是尽力雕琢每一个“无用”的细节用“无用”的反复练习来弥补知识漏洞,是每个周末“无用”的吃喝玩乐来放空自我整理心情让自己情绪平稳地迎接下一个星期。

所以现在身处高手如云的科大,我想我也不会再因为没有他人聪明每日“范范而学”而苦恼焦虑了,做好每天的小事,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即可,相信我的科大生活也会由看似“无用”的每一天中每一件“无用”的小事最终积累出丰富而无悔的四年。

高中三年,不曾觉得愧对这段时光。青葱岁月,我们所有人,一起感同身受。2019年,吉化一中门口的红榜还在,主角换成了我们。如果是楚门的世界,编剧和导演都认真排演了这三年吧。

标签: 吉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