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米一个山 一个米一个山是什么字

沉香 190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一个米一个山 一个米一个山是什么字

一个很远又很近的地方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关磊

那冷,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这里,离边界很近,戍边官兵走不远就能看到界碑。

边关,是遥远的代名词。但在那冷,记者频频听到这样一个词语:很近。

“这里,离界碑很近,离使命很近,离梦想也很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尤其是读到习主席‘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寄语,顿感热血沸腾。”听着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边防前哨模范连”官兵发自肺腑的话,记者由衷为他们自豪、被他们感动。

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路蜿蜒……这是广西漫长边境线上位置最偏远的哨所之一。

“这里,被夹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连长覃俊武说,刚到连队时,不少人有过离开的念头,因为“生活太单调了”;但时间一长,大家的心就渐渐“长出了根”——给家人打电话,会不约而同说起那冷的“好”:天空真蓝,惊雷真响,夜色真浓,星星真亮……

变化,是因为热爱。

入伍前,战士李云鹏在建筑工地上干过活;来到连队,他带着战友建营区、砌靶壕……在主动作为中,他寻找到“更好的自己”。

有时候,发现“更好的自己”需要那么一点坚持。旅里组织比武竞赛,中士龚发荣胳膊脱臼,仍忍着疼痛,坚持跑完3000米……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就连他自己对自己的表现都有些惊讶。

在那冷,坚守是一种责任,也被视为一种幸福。“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官兵们找到了更深层次的答案。

“当把自己的青春、奋斗与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融为一体时,戍守边疆的过程,也就成了寻找更好的自己的过程。”官兵们这样想,也这样做。

就这样,戍边日子充满了乐趣与希望。那冷“歌神”、云端“球王”、大山深处“八大家”……单听这些称谓,就让人不由联想到“活力”“激情”等词语。

翻开去年该连“成绩单”,收获让人眼前一亮:五月,优秀政治教员比武,该连选手斩获全旅第一;六月,提干考学,该连战士蔡万茂成绩名列全旅第一;七月,战术考核,该连成绩位居全旅第二……今年,在群众性练兵比武等活动中,该连又连获佳绩。

“驻地较偏,为国奉献的志向不偏;离城市较远,与先进的距离不能拉远;地势较高,完成任务的标准要更高。”覃俊武说,“这是连队的自我定位,也是官兵的共同心声。”

“仪式”是官兵们听得较多的关键词。新兵下连仪式、巡逻宣誓仪式、界碑前举行的成人仪式……每一个仪式,都被认真相待;每一个仪式,都深深铭刻在官兵心中。

“千里万里,使命在心里。”随着一个个仪式,为国戍边的信念扎根在了这群年轻人的心中。

“连队是棵大树,我是一片绿叶”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关磊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边防前哨模范连”组织官兵在界碑前宣誓。

“边防前哨模范连”官兵话不多,但个个态度诚恳。

连队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交流活动,中士龚发荣语气中充满自豪:“如果说连队是扎根在那冷的一棵大树,我愿做这树上的一片绿叶。”

那冷,一个遥远的地方。打开地图软件,输入“那冷村”3个字,屏幕上呈现出来的,除了一条白色的蜿蜒延伸的沿边公路,附近几乎全是空白。

中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线,“边防前哨模范连”的官兵戍守着其中的小小一段。

这里,始终与繁华保持着距离。

走进这个连队,视野被官兵们荣获的众多荣誉填满,记者不由感叹:在这山、这水和时光的环抱里,这群官兵就像一棵棵守护边防的树,每天都在茁壮成长。

“边防前哨模范连”官兵巡逻期间进行训练。

“在这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习惯走上坡路”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登上连队“士兵讲堂”,战士文然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当作开场白。

两年前,文然曾一脸茫然。蜿蜒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百转千回。“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车子越往前开,他心里就越失落。

年年有新兵下连,这种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几乎每年都会循环。

在贵州大山中长大的文然,本想借当兵逃离大山。没想到兜兜转转,又来到了大山。

“大山深处喜安家,扎根那冷守边防。”车子拐过一个不起眼的山沟,在一处山头前停下,连队门口的对联映入文然眼帘。

欢迎仪式简短而热烈,连长说的这句话留在了文然脑海里:“上坡路不好走,但在这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习惯走上坡路。”

此后,这句话在文然脑海中的印象一天天加深。不过,这种“加深”,不再源于话语,而是源于现实——从到连队那天起,他便处处与上坡路较上了劲。

通往界碑的路,一路上坡;长跑训练半程上坡,跑下来双腿发硬发酸;战术训练是冲高地,常常是汗流浃背;业余活动,去娱乐室也要走一段上坡路……

“能坚持下来么?”正当文然有所动摇时,排长胡凌洋坐在了他的身旁,“你肯定行!”

对胡排长的话,文然信。

胡凌洋上大学时攻读信息安全专业并屡次获奖,入伍后来到了那冷,也一度迷茫:“在部队有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吗?”

“坡都是自己爬上去的,机会也要靠自己争取。”在连队干部启发下,胡凌洋开始了专业上的“爬坡”,成为同批战友中进步最明显的一个。

“只要有信心,上坡路并不难走。”听了胡凌洋的话,文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此后不久,文然与同批下连的战友通电话,不觉暗自高兴:自己的体能成绩已反超这名战友,而这名战友在新兵连时的成绩曾把自己甩出一大截。

“多走上坡路有好处。”在连队,越来越多的战士理解了连长这句话的含义。

大学毕业后入伍的蔡万茂,刚来那冷时没觉得连队有什么“神奇”之处。当他以全旅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梦寐以求的国防科技大学时,他已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连队有着催人奋进的“爬坡”氛围。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蔡万茂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一论述坚信不疑。

该连官兵在“云端球场”踢足球。

“有使命与热爱的地方,就会有燃烧的青春”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连队的“坚守花园”里,下士李云鹏与战友们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具体到每个人,一是要主动作为,二是要全力以赴。”

“坚守花园”是官兵们平时爱去的地方,初到此地的人不会知道,这里原本是位于山谷中的一处填埋场,连队用搞建设产生的碎石废土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片偌大的空地。

“咱们在这里建个花园吧!”当初,李云鹏提出这个建议,立即得到战友们的赞成。经过论证,“花园”项目迅速启动。草皮,来自远方的山谷;刻着“刀锋”二字的石头,来自一个山头;小路旁的短杆栅栏,来自附近的竹林……

“花园”建成后,被官兵命名为“坚守花园”,很快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山间搞建设不易,一茬茬官兵在这方面的付出从未间断。”连长覃俊武告诉记者,“这个花园再一次印证:对祖国的边防充满感情、倾注热情、满怀激情,官兵的青春一定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悬空靶场”与“坚守花园”隔空相望。当年,该连官兵连续奋战7个月,最终建成了这个射击场……

“有使命与热爱的地方,就会有燃烧的青春。”2019年,在建连40周年之际,该连老兵从天南海北赶到那冷,再次踏上了那800多级时宽时窄、或高或矮的台阶。面对这些昔日的建设者,连队官兵对这句话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老兵离去,“追求燃烧的无悔青春”这一理念在连队官兵心中更深地扎根。一个大写的“战”字,被官兵们刻在了前辈们垒成的崖壁上,正对着操场,格外醒目。

去年,在上级支持下,该连开始建多功能训练场。在大型挖掘机辅助下,官兵们填坑埋土、除石围网、设门画线……随着多功能训练场的建成,官兵也拥有了一个“云端球场”。

过去,停水、停电、无手机信号对官兵来说是常事。如今,连队生活训练条件大为改观,不仅彻底解决了水、电和手机信号的问题,还装修了家属房。戍守边防10年的军士王超说:“很幸运,我成了一系列变化的见证者。”

去年春节,王超的家属来队,在连里过了年。春节一结束,王超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留队申请,理由只有一条:“我的根已扎在这里。”

该连官兵3公里越野后休息瞬间。

“深深扎根,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土壤”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反复品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句话,柴劼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动,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决心:“用奋斗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为连队年龄最小的兵,柴劼入伍前几乎天天沉浸在网游的世界里。入伍后,突然和手机、游戏“拉开了距离”,柴劼一度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

不久,柴劼的观念有了转变。用他的话说,原因很简单——“我幸运地遇到了班长钟日和。”

钟日和是连队年龄最大的兵,36岁的他已在这里坚守了16年。得知这一情况,柴劼一脸惊愕:“我可能不行。这么偏僻的地方,一守就是16年,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别急着下结论,学着读懂大山、读懂自己。”钟日和对柴劼说。

脑袋里装着这句话,柴劼开始留心钟日和与自己的不同之处。

时间一久,柴劼发现,钟班长的轨迹并不复杂——

植树、种草,喜欢户外运动。有时,钟班长也会在山坡上闭目而坐,感受风的抚摸与天籁的声音。

体能训练,钟班长习惯于冲在前面。参加各种球类比赛,无论是单人还是集体项目,他总拼着拿名次……

16年里,从步兵班到炊事班,从比武尖子到金牌教员,钟班长几乎干遍了连里所有岗位,获得了一连串荣誉。

跟着钟日和的足迹,柴劼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去年12月,钟日和退役,柴劼伤心了一段时间,但他很快恢复了工作状态。今年年初,连队搞特色文化建设。山体上镌刻的“边关有我”“坚守奉献”巨幅大字、长达60米的戍边墙画……一个个作品相继完成。从设计到施工,柴劼积极参与其中。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柴劼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我坚信,这是一片适合我成长的土地。”

“深深扎根,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土壤。”连长覃俊武送给柴劼的这句话,也适用于下士张卓荧。

当初,张卓荧总觉得看守阵地既单调又枯燥。改变他的也是班长。

“再简单的工作也需要人干,这些工作共同构成了连队战斗力。我多干一些,大家就能把更多精力用到阵地建设上,只有时刻准备好,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守在这里的意义。”回味着班长许星伟的这番话,张卓荧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发芽。

那冷小学建在一处山头上,与连队隔山相望。从山下到山上,学生们爬坡较难。“咱们给他们修一条路吧!”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大家纷纷表示支持。除执行巡逻戍边任务外,官兵们把很多时间用在修路上。很快,一条数百米长的爱心路呈现在师生们面前。爱心路完工那天,张卓荧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他为路的交付使用而高兴,另一方面也有点失落:“明天,这边就没有活可干了。”

“多干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是该连官兵的共同心声。现在,每当在路上碰到正在训练的官兵,孩子们总会报以稚嫩的敬礼;在巡逻途中,当地群众也常给官兵们以各种帮助。每天准时响起的军号声与学校的上下课铃声,被村民们称作“大山深处最动听的音乐”。

“戍守在这里,是责任,也是一种幸福。”连长覃俊武说,“不仅我这样认为,大家现在都这样想。为了亲人,为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我们愿意永远在这里扎根!”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标签: 一个米一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