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科研产业处处长、教授 刘宁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职教法开篇名义,职业教育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对职业教育开展劳动教育做出明确规定。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化特征,以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念、厚植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成就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人出彩的人生价值为价值旨归,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五育并举,明晰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具体分解为: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和劳动情感,实现“以劳树德”;熟练掌握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中基本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增强运用劳动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劳增智”;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魄,锻炼坚强意志,养成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实现“以劳强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以劳育美”;树立敢为人先的锐气,提升专业性、创新性劳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实现“以劳创新”。
专融并重,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按照显性和隐性两类课程,同时考虑教室、校园、企业和社会4个场域,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一是开设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包括面向全院的必修课程、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开设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和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文化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二是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以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作为核心,以锻造技艺技能为路径,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开设工匠精神浸润的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三是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讨,阐明新时代劳动实践观、劳动发展观和劳动价值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设备、场所,借助专业课平台有效传授学生从事职业劳动所应该具备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阶递进,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根据年级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第一阶段为日常生活劳动的养成教育,以学生党团组织为枢纽,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校园集体劳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技能。第二阶段为服务性劳动教育,改革传统的劳动周的工作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校内服务性劳动实践岗位,如园林专业的学生参与后勤绿化、信息专业的学生参与机房管理、经管专业的学生参与超市运营,食品专业的学生参与餐厅管理,旅游专业的学生参与学院的会议服务等等,让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第三阶段是专业生产劳动教育,以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载体,把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内外协同,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编写劳动教育教材及劳动实践活动指导手册,建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为主,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劳模工匠、优秀毕业生等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团队。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工厂或车间等在生产性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会议室、图书馆、宿舍、餐厅以及各业务处室在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型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为校内劳动教育提供资源保障。构建校企劳动教育共育体系,联合企业创立工作室、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富含劳动教育元素的培养基地,与周边社区、博物馆、工会等开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
多措并举,营造劳动教育文化。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的熏陶,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模精神,铸造工匠精神。利用校园全媒体平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组织开展劳动文化节、技能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校企共建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校园宣讲,感受劳模精神的文化传承。深度挖掘古代工匠大师的匠心文化资源,将工匠精神培育贯彻劳动教育全过程。
知行合一,优化劳动教育评价。要建立课程评价和素养评价并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评价要同时兼顾考察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通过知识测试、主题辩论或者调查问卷等途径,考察学生对劳动观、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参照职业技能大赛成绩、1+X证书获取等考察劳动实践成果。劳动素养不仅包括劳动实践过程的表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应用等基本素养,还可参照学生在参加重大活动时的自觉性、面对重大事件的态度等特殊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建立劳育激励制度。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标签: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