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第一届数字经济论坛在上海大学(线上)举行。该论坛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上海大学、中信数字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和上海大学中国数字经济研究院承办。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演讲分别由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和殷凤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研究员,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聂清教授,中信云网总经理、中信数字创新董事长李凡,中信云网首席创新官、中信数字创新总裁邓然先生,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冯维江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黄建忠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罗长远,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聂永有教授及沈瑶、殷凤、何树全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张宇燕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在经济学特别是世界经济学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数字经济是一种独立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特殊经济形态,或许可以成为经济学的一个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平行的研究对象。直观之,它为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更多便利,突破了垄断的藩篱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更意味深长的是,尽管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但对它的理论分析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为我们留有一块富饶广阔的学术土壤。如果说经济学曾经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制度安排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未来的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或许应该加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及货币经济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世界经济研究者可以大有作为。
聂清表示,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会影响世界未来竞争格局,值得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上海大学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及交叉领域的研究,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盛斌教授分析了多边贸易框架下数字规则的现状与前景,认为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进步促进了数字贸易的迅猛发展,也给全球数字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盛斌教授全面分析WTO框架下现有协议对数字贸易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按关税类、数据类、隐私和安全类、促进与便利类等议题讨论了目前正在进行的WTO电子商务诸边谈判中主要成员方的立场、利益与规则提议,并针对跨境电子传输征税、跨境数据流动、源代码和加密保护等关键议题,基于主要成员的国内监管模式与战略考量深入解析了存在的共识与分歧;最后结合中国的国情,为中国参与和应对全球数字规则的构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南京大学商学院、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二震教授首先对数字经济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进行讲解,随后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中国对策。他指出,中国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要依托数字赋能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需要抢抓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数字技术工程项目攻关、构建开源式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继续锻长板,加快补短板,在国际竞争中构筑先发优势。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教授依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鲜活事实,围绕数字贸易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了数字贸易中前置类、基础类、拓展类和衍生类四大类42个标识性概念,为社会各界对数字贸易做了一个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梳理。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沈玉良研究员认为,长期以来,无论从多边贸易规则电子商务提案看,还是从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规则看,一直存在着“意大利碗面现象”(即指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区域贸易协定(RTA),统称特惠贸易协议下,各个协议的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这个现象背后是数字技术主权、数据主权之争,数字经济标准之争和数字经济规则之争。未来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三大经济体将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从广度和深度拓展其规则影响度。
冯维江在论坛闭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数字经济论坛主题内容涵盖全面,强调了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在理论研究和对策建议方面均取得了丰富成果。聂永有表示数字经济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此次论坛对上海大学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期待未来的学术活动中继续得到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供稿:何树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静媛,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标签: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