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流看新院士
邹学校院士 通讯员 摄
陈晓红院士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编者按
今年又是两院院士增选年,4名在湘工作的专家光荣当选。新晋院士是研究什么的?走过了怎样艰辛的科研历程?湖南日报记者采访其中2位新当选院士,为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让读者感受他们不一样的风采。
邹学校:辣椒的“知音”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彭选明
一只红灿灿或绿油油的辣椒,不知犒劳了多少人的味蕾。
爱吃辣椒的农家子弟邹学校,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走进省农科院,走进了辣椒世界。30年间,整理“辣椒家谱”、琢磨“添丁加口”,青丝渐染白发。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建立了我国保存材料份数最多的辣椒种质资源库,创制的3个辣椒骨干亲本成为我国育成品种最多、推广面积最大的骨干亲本,育成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系列辣椒品种……
11月28日晚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邹学校,从北京回到了长沙。“无辣不欢”的日子,悄然继续着……
猛辣微辣都是爱
辣味,称得上是辣椒的灵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辣味也是如此。让辣味来得更猛烈一点吧!让辣味来得更温柔一点吧!人们对辣椒家族发出了不同的呼唤。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入行不久的邹学校,捕捉到了这些有趣的声音。业界赫赫有名的“湘研”系列辣椒,就是从一只辣味温柔的“湘研一号”起步的。
邹学校将甜椒与尖辣椒(猛辣型辣椒)“联姻”后,奇迹出现了。一个新的辣椒类型——微辣型辣椒呱呱坠地,而且产量很高,于是命名为“湘研一号”。很快,它长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地里。很多没有食辣习惯的地方,也开始尝试接受这种微辣带甜、肉质脆嫩的青辣椒。有人形容,辣文化渐渐在全国蔓延,“湘研一号”功不可没。
“到目前为止,这个开路先锋的推广面积纪录还保持了全国第一。”邹学校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马艳青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系统研究辣椒与甜椒变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优势强、风味独特的系列微辣型辣椒,现已成为我国鲜食辣椒的主要类型。
喜欢辣味强烈的食客们,也有蛮对口味的“博辣红牛”来服务。经过7年的攻关,邹学校院士团队从湖南双峰优良资源中选育出自交系作母本,与河北鸡泽辣椒杂交形成的“博辣红牛”,遗传了“父母”的多种优势,特别是红色素、辣椒素和产量都高。目前,在新疆这个全国最主要的干椒生产基地,“博辣红牛”已成为主栽品种。而在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当年不相信邹学校承诺的“产量翻两三倍”的村民们,也在事实面前叹服,纷纷种上了“博辣红牛”,感叹“种一年辣椒抵三年阳春!”
30年来,邹学校院士团队育成辣椒新品种56个,其中获国家奖的品种有42个,全面提升了我国辣椒品种早熟、丰产、抗病、抗逆、耐贮运、加工、机械化采收等育种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育成辣椒品种国内累计推广面积6580万亩,高峰时期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占鲜食辣椒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26亿元,还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约1000万亩,是目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系列新品种。
杂交育种引潮流
辣椒家族的不断壮大,离不开人类对辣椒杂种优势的利用。在国内,邹学校院士是最早一批开展这项研究的科技人员。
杂交辣椒的父本和母本统称为亲本。被命名为5901、6421和8214的三个骨干亲本,就是邹学校院士团队千辛万苦培育而来的。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杂交辣椒中的“超级亲本”,被全国育种单位广泛利用,育成辣椒新品种165个,是我国育成品种最多的辣椒骨干亲本。
特别是对6421这个骨干亲本的戏剧性发现,打开了我国杂交辣椒育种的广阔天地。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它越容易恢复成可育,在育种中与父本的配种自由度就越高。邹学校院士从可育的6421中发现了易恢复雄性不育源,据此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并明确了9704A不育的分子机理,创新了甜椒恢复系的选育方法。这样一来,我国辣椒杂种优势育种中长期存在的三系配套组合优势不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率先在湖南取得突破,得益于邹学校的一份执着。他率领团队系统搜集、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建立了我国材料份数最多、为全国蔬菜科研机构共享的辣椒种质资源库。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给杂交辣椒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20年前,当年轻的博士马艳青跟着导师邹学校奔波十几个小时来到泸溪,放下行李直奔辣椒地时,他曾有些困惑:“怎么自己读了博士,却跟着导师种起地来了?”如今,说起导师邹学校,马艳青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是“坚守”。
30年的坚守,成就了邹学校的辣椒世界。
陈晓红:“顶天立地”做科研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11月28日上午,湖南商学院陈晓红的办公室里,鲜花簇拥,欢声笑语。面对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陈晓红说:“这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肯定,也是我担当重任、开启新征程的一个开始。”
陈晓红能成功增选,她坦言,正是由于自己坚持“顶天立地”搞科研,将科研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解决了现实需要,得到了院士们的认可。
雷厉风行“辣妹子”
陈晓红祖籍江西,但在长沙土生土长,拥有长沙人的热情、干练和豪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辣妹子”。
1979年,陈晓红以超出重点本科线50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在学习中,陈晓红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得到了当时指导老师李教授的鼓励,她跨专业考上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读书时代,条件艰苦,数九寒天,为驱赶寒冷,她把热水倒在桶里浸泡双脚,有时为思考或计算一道习题,水已冰冷,她还浑然不知。
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接地气”,陈晓红经常深入企业。23岁那年,她去广西某企业调研,独自一人坐绿皮车前往,在县城转车时不慎把自己的包弄丢了,一下子身无分文。她愣是跑到县城一个合作单位的办事处,再骑一个多小时的单车找到熟人,借到了路费,坚持前往目的地完成工作。
企业的质疑也让陈晓红倍感压力。“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还很少见,企业一听我能开发一套计算机系统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都觉得不可思议,是‘天方夜谭’。”但陈晓红凭着一股韧劲和实干,让企业心服口服。在给四五十家大型企业、无数家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做了管理系统之后,她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段经历也奠定了陈晓红的“顶天立地”的学术风格。“做科研不是在书房写论文,要深入一线,去解决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如今,陈晓红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
1994年陈晓红被教育部派往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她在日本期间深入考察调研了日本企业,发现在日本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远远高于大企业,这对她启发很大。回国后她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关注中小企业融资》,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肯定。
2009年至2014年,陈晓红担任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这也给了她开展科研工作一个绝佳的平台。她带领团队实干攻坚,牵头制订并出台了16项“两型”标准,被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推广,也指导了长株潭城市群400多个示范创建单位按照标准来进行创建。她说:“能用自己的科研力量为国家两型建设出具一个范本,这种成就感远大于自己获得的任何荣誉。”
学生们的“晓红姐”
2014年,陈晓红来到湖南商学院担任校长。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陈晓红和所有新生有了一个约定:“明年夏天之前,所有学生宿舍的空调将安装好;塑胶化改造的标准室外运动场地将开始投入使用;麓山系列讲坛会带给大家更多知识和理念;校园雕塑将会竖立起来,校园文化将越来越有品位……”如今走在校园里,这些约定都已经成了校园里的风景。陈晓红也备受学生的推崇和喜爱,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晓红姐”。
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成了陈晓红开展德育的最佳时刻,“提升道德力,靠品行走天下”“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冷漠的自我主义者”“管理好自己,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这些“金句”在校园里风行。
陈晓红自己每年都会亲自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对于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管多忙,每周她都会召集学生开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听取每名学生的科研进展和思路,并提出建议;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分享观点;督促学生到一线去学习,并寻找科研方向。在近乎“严苛”的培养下,她的学生个个争先,不少一年级的研究生就能在SCI上发表论文。
管理、育人、科研,她一个也不落下。一年365天,她有一半时间在出差。但每次出差她都是做完工作就走,歇息半天也舍不得,有时候还“霸蛮”一天飞两个城市。她说:“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对学校的老师学生也是这样说的,做学问做科研就是要只争朝夕,天道酬勤。”
标签: 湖南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