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

走至雪落白头 152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

北京晚报 | 作者 芦金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逐渐兴起多所大学,东城最著名的大学,当属位于沙滩一带的国立北京大学。在朝阳门北小街一带也有一所大学,即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

这所学校历经坎坷。1925年8月, 北洋政府教育部因为“女师大风潮”为由,令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解散,其校址改办国立女子大学。没过多久,原女师大师生强烈要求恢复学校建制, 并夺取原校舍, 北洋政府教育部被迫恢复女师大, 女子大学迁往教育部东院办学。

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将北京9所国立高等院校合并为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大学改组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1929年,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租下前清孚郡王府(俗称“九爷府”)作为校址。同年六月,学校由西城旧校址迁往朝阳门内北小街新校址。该校在九爷府办学,一直到1937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大学所属的女子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内迁西安,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即设在汉中城固县的西北联合大学。

正是因为多所高校离东四不远,这一带的胡同里住着好几位大学教授。

孚郡王府旧影,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址。

三位大学老师住东四四条1号

根据1929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第一届毕业同学录》的记载,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院长顾澄就住在东四四条1号。

顾澄,字养吾,1882年出生,江苏无锡县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顾澄在民国初期是个很活跃的人物。1911年3月,蔡元培组建中华民国教育部,在《民立报》公开邀请范源濂(静生)、许寿裳(季茀)、周树人(豫才)等二十余位先生赴京组建了北洋政府教育部,其中就有顾澄。同年初夏,顾澄参加了由胡敦复倡导,朱香晚、华绾言、吴在渊、平海澜等人在清华成立的“立达学社”。该社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宗旨,以兴学、研究学术为理想,胡敦复被举为社长。

顾澄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多有来往。1912年9月,顾澄还与南社成员(南社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人,为推翻清王朝,迎接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在黄兴的北京寓所举行南社雅集。

1913年,顾澄将英国统计学家尤尔的统计学名著《统计学之理论》翻译成中文,学术界不少人把这看作英美数理统计学传入中国之始。但由于该书数学符号和公式较多,难以将其作为统计教材使用,因而当时的影响有限。《鲁迅日记》还提到过这本书:癸丑(1915年)十二月八日,“顾养吾赠《统计一夕谈》一小本,稻孙绘面(钱稻孙绘制封面——注)。”

1925年,北京发生“女师大风潮”,北洋政府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改设“国立女子大学”,任命胡敦复为校长。顾澄在该校任教授兼理科主任。1932年7月,顾澄出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

第二年10月,范文澜接替顾澄继任女子文理学院院长,顾澄到交通大学上海本部任数学系教授。

1935年7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数学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暨第一届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会议根据会章规定,选举胡敦复、顾澄、何鲁等9人组成董事会,胡敦复任董事长。大会还决议出版两种数学杂志:一为学术性刊物《中国数学会学报》,由苏步青任总编辑;另一种为《数学杂志》,由顾澄担任总编辑。

根据《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职教员录》《国立北平大学一览》等资料记载,1932年至1936年间,顾澄住在东四四条1号。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来,南京失守后,顾澄投靠日本人沦落为汉奸。

根据《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职教员录》记载,当时与顾澄同住东四四条1号的还有一名姓顾的教授:顾随。两人虽然都姓顾,但毫无亲戚关系。顾随当时是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国文系教授。

顾随(1897-1960),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人。四五岁时进入家塾,学习四书五经,唐宋诗文及先秦诸子的寓言故事。1907年入广平府中学堂,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山东青州中学任教。1926年,执教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

1933年至1936年,顾随执教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国文系教授。根据1936年4月出版的《国立北京大学职教员录》,1934年至1936年,顾随还执教于国立北京大学,任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讲师,讲授唐诗宋词、元明散曲等。

当时很多知名学者在北大文学院任教。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主任是胡适,教授有马裕藻、罗常培等人,名誉教授有傅斯年、沈兼士、钱玄同、沈尹默等人。讲师则有五位:冯文炳(废名)、闻一多、顾随、唐兰、赵荫堂。

“七七事变”后,顾随留在北平,执教于有英美教会背景的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离开了寓居四年的东四四条1号。

当时在东四四条1号,还住着一位女士:孙诵昭,她是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国画系讲师、公共课讲师。

孙诵昭(1878-1968),女,字宋若。江苏无锡人。能诗文,擅长中国画。孙诵昭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国画,同时也经常得到母亲的教诲,少年时期便在国学、书画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档案记载,1937年北平沦陷后,朝鲜人李秉宪在东四四条1号开设金刚旅馆。孙诵昭离开了东四四条1号,迁居东四三条28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诵昭赋闲在北平,以出售书画维持生计。鲜为人知的是,在此期间,她曾担任箴宜小学校董(校址东四六条班大人胡同5号),为箴宜小学校筹措办学经费。

新中国成立后,孙诵昭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195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齐白石曾为她的画作题诗:“旧时风月借山来,亲见枝头栩栩开。今日笔端能变化,分明不作梦中猜。” 1968年孙诵昭病逝,享年90岁。生前著有《寒灰吟草》《养拙斋书画课》等。

另外,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数理系教授施仁培,则住在东四四条47号。施仁培,字孔成,江苏崇明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曾执教国立东北大学、国立农科大学及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教授为子女迁居东四七条

除了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中国大学的几位教授也在东四一带居住。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国大学教职员录》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大学法律系教授耿光,为了照顾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上学的女儿,从西城迁居东四一带。

耿光,字翰澄,湖南长沙人,日本东京商科大学毕业。1928年起,任中国大学法律系讲师、教授以及法律系主任等职。

1932年,耿光的女儿耿竞考入女子文理学院文学院史学系。为了照顾女儿就近上学,原住在中国大学(大木仓郑王府)西边学院胡同30号的耿光,迁居东四七条6号。耿竞毕业后,耿光迁回到中国大学北边的十八半截的中宽街7号居住,即今什坊小街北丰胡同。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著名教育家凌善安,也在东四居住。

凌善安(1881-1948),字子平。广东人。1888年,凌善安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毕业后,又转到美国旧金山大学深造。1899年凌善安归国,做八旗子弟学校的英语教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先后在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等北平多所高校的英文系任教授,被誉为北平教育界的“学阀”。

1928年至1934年,凌善安任中国大学英文教授,还兼任图书馆主任,教授欧洲文学史、演说、文学史。根据1928年12月的《北平民国大学教职员录》记载,这一时期,他住在东城亮果厂小取灯胡同6号。

1930年,凌善安创办育华中学,校址设于西四大茶叶胡同15号,他就住在学校里。办学经费来源于南洋树胶园的收入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这一时期,他还兼任中国大学、北平民国学院、女子文理学院英文系教授。后来,育华中学分设男、女校,育华男校设在广安门大街71号,女校暂设在东四九条32号,后迁西皇城根20号,此时,凌善安住在西皇城根育华女校。1939年,凌善安在东四九条原育华女校旧址,创办了九思小学,凌善安就任九思小学校长。根据1942年1月出版的《北京教育处所一览》记载,到了1942年,九思小学已有初级四个班,高级两个班,学生200多名,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作为校长的凌善安直接住在东四九条的九思小学校园里。

凌善安先生在东四九条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1948年,凌善安去世,终年68岁。

北大职工宿舍在东四十条

因为东四离北大也不远,北大的一些教授也会到此寻找居所。根据《国立北京大学一览》,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康德哲学的著名学者郑昕,就在东四三条1号居住。

郑昕(1905-1974),字汝珍,安徽庐江人。南开大学肄业,后留学德国、美国。回国后,1933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专任讲师。当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是张颐,教授有汤用彤、马叙伦等,讲师有郑昕、周叔弢、熊十力等人。郑昕是哲学系最年轻的教员,时年29岁。郑昕讲授《逻辑》、《认识论》、《柏拉图哲学》、《康德品鉴论衡》课程,其中《逻辑》为必修课。

1934年,郑昕迁居东四三条1号。“七七事变”后,郑昕离开了寓居四年多的东四三条1号,跟随北大南迁长沙、昆明等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

汪子嵩(1921-2018)所著《中西哲学的交会——漫忆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教授(之二)》中写道:“他(郑昕)在上面讲述康德哲学,好像是在介绍一件最杰出的艺术作品那么真诚……与其说郑先生是一位哲学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位喜欢饮酒作乐的诗人。他生活放浪,不拘小节,连在黑板上写字,也是一会儿德文、一会儿英文,一会儿中文,横七竖八。他在《康德学述》一书的‘弁言’中说他写的这些文章是‘平日随己之所好,心之所记,一一笔之于书,剪裁为文’。这和康德生平奉行严格的生活规律,一时一刻都准时行事,恰恰成为鲜明的对比。”

抗战胜利后,东四十条39号成为国立北京大学部分教职员工的宿舍,郑昕教授迁居于此。与他同住的还有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容肇祖,史学系教授向达,中国语文学系教授孙楷第等多位同事。

标签: 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