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 中国语言文字网

顺受 859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中国语言 中国语言文字网


一,中国主要的语言

中国有56个民族,因此语言和文字也多。少数民族的分布空间占据全国一半,因此少数民族的语言也是中国主要的方言之一。汉族和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其他的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一部分民族出现了使用几种语言的现象,导致中国的语言数量比民族的数量更多,全国共有72种语言。总体说来,中国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族、藏族和许多西南地区的民族都是同宗同源的关系,这在语言上也体现了出来,大家都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又分为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大约在5万年前,黄种人迁徙到了滇缅一带,于是分成了三支进入中国大陆,一支从云南进入,然而继续沿着青藏高原前进,于是形成了“古羌”,其中一支进入西藏演变为藏族,另外一支进入渭河平原,成为华夏族。这个“古羌”支就是藏缅语族,包括汉、藏、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

另外的两支,一支从广西进入中国,沿海迁徙,形成了百越民族,也就是壮侗语族,包括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民族。另外一支进入了长江流域,被称为“蛮族”,也就是苗瑶语族,使用的语言有、布努、勉、畲等语言。

阿尔泰语系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其民族基本都含有较多棕色人种基因(C)。阿尔泰语系可以分为蒙古、突厥、通古斯三个语族。其中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等;属于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历史上将这些民族统称为“女真”。


南岛语系在中国分布较少,基本是台湾的高山族使用。印欧语系的俄语主要是俄罗斯族使用。


二,汉语的七大方言介绍

汉语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由于中国的面积大,人口多,因此汉语的方言也较多。一般说来,汉语有7大方言,分别是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语、赣语、湘语。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确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我们先来介绍除了官话方言之外的方言。

汉语的非官话方言基本都分布在南方,但是晋语却是一个例外,主要分布在山西一带。晋方言的使用人口大约为6300万,除了山西使用之外,还包括陕北、河套一带以及河北张家口。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晋语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式。晋语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语词。

吴语,又叫做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主要分布在苏南、浙江以及江西福建的少部分地区,使用的人口达到了9000万。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人们将这种语言成为“吴侬软语”,辛弃疾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徽语主要分布在古代徽州一带,使用人口只有400多万。它是从吴语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徽州一带。

闽语是是汉族方言中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地区,在广西、江苏、江西小部分地区也有,使用人口大约8000万。闽语下又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种地区方言。闽语是由上古时代闽越语和南迁中原人的语言形成的。因此,闽语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汉语特征,如无轻唇音以及古无舌上音等,拥有大量的文白异读、频繁的连音变调。

赣语主要分布在江西地区,古称傒语,又名江西话,使用人口大约6000万。江西位于楚国和吴国交界处,是“吴头楚尾”,赣语就是楚国语言、吴国语言和中原方言融合形成的。赣语虽然内部百里不同音,但是表现在音韵方面,却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处,各赣语方言大多拥有大量的文白异读、频繁的连音变调,并且皆无唇齿咬合发声的唇齿音。

东南方言分布

粤语又叫做白话,主要是分布在岭南地区,在全世界使用越语的人达到了8000万。有的专家认为粤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楚人南迁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唐朝时期的中原话的保留。粤语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拥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另外,广西的平话也是粤语的一个分支。

广东地域文化分布

湘语,又称湖南话,主要使用在湖南的湘江流域,使用大口大约为4500万。湘语是古代南楚语言和中原语言长期融合而形成的。目前的湘语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老湘语分布在衡阳、湘乡一带,受外部方言影响较小。

客家语,又称为客家话,广泛地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和台湾,使用人口有5000万。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客家语是古代中原移民带来了,因此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


二,汉语的八大官话

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周朝称之为“雅言”、明清称为“官话”,现在称为“国语”或者“普通话”。目前使用官话为方言的人有9亿多,官话的内部又分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共八种。

官话中,作为全国普通话标准的是北京官话。北京官话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辽西地区,其中承德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在中国上古时期,官方通用语言是中原的“雅言”,到了魏晋南北朝,大量中原人南迁,这种雅言也迁徙到了南京一带。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并且从南京迁徙了40万人口,改变了北京的语言结构。清朝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话,民国时期定为“国音”,新中国定为“普通话”,并向全国推广。

胶辽官话起源于山东半岛,是古代东夷族语言“齐东野语”和汉语融合形成的方言,使用人口大约1500万。清朝时期,大量的山东人参与到了闯关东的行列之中,将这种方言带到了辽东半岛的大连、丹东和营口一带。目前这种方言处于一种被包围的状态中,逐渐演化为了孤岛方言。

冀鲁官话分布于河北省大部、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大致可分为三个片: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使用人口大约为9000万。冀鲁官话是除东北官话外,与北京官话最为接近的官话。主要特征是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去声。

东北官话即东北话,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使用人口大约1.2亿。东北官话是中原雅言和东北民族语言融合而形成的方言。虽然东北各地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儿”的深浅有无,并没有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变声。

中原官话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形成的语言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苏北、皖北、晋南、关中、甘肃东南、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等地区,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达到1.86亿。中原官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很接近,说中原官话东区的人可以与说普通话的人自由通话。

兰银官话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1700万。兰”指兰州,“银”指银川。兰银官话在我国西北方言中占主要地位。因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兰银官话成为中国最大官话和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少的一种。

西南官话是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已经湖北大部分、湖南西部和陕南等地,使用人口达2.7亿,是中国使用最广的方言。通常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重庆话、贵州话、云南话、桂柳话、湖北话等。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调北填南”“湖广填四川”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其语音系统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西南官话多数不分平、翘舌音,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分布在江苏省大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局部及其它省份的个别方言岛,使用人口大约7000万。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扬雄《方言》记载显示,早在汉代本省境内偏西地区,西接淮河南北是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居南北之中,受南北方言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演变成为江淮方言区,横亘江苏、安徽中部、全省遂成为三个方言区。


标签: 中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