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1 31001战斗机

懊悔 519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31001 31001战斗机

前几天一组歼-35试飞照片的曝光,再度让我军下一代舰载机这个话题火热了起来,毕竟比起去年首飞时候的蓝绿色底来,已经刷上灰色低可视度涂装以及我军军徽的歼35,也算是还没完成定型试飞,就提前锁定自己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身份了,不过这也让不少人又跑来问比如怎么这东西叫歼-35啦,这东西看着那么小,能不能保证指标啦等等老生常谈的旧问题。

那咱们就再来讲讲FC-31,歼-31,歼-35,310/350工程这几个名字之间的关系吧;如果四选一先排除一个不一样的,那肯定是歼-31,因为其他三个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歼-31是因为有人觉得FC-31读起来拗口,直接给FC改成歼了.不过按照这种省略法,那枭龙应该叫歼-1(FC-1),歼-10应该叫歼-20(FC-20)。而310/350工程,于FC-31/歼-31的关系,那就是厂家研制工程编号,与型号之间的关系了。

换句话说,FC-31,歼-35,以及目前还不能确定型号名的空军歼-10换代飞机这三个东西,都是310/350工程下的产品,关系大概类似于歼-20于718工程;第一次首飞的那架黑色原型机,是310工程的原理样机,前两年试飞的那架所谓2.0版本,则是工程样机的初样机;去年以蓝色涂装首飞,最近刷上军徽之后以低可视涂装密集试飞的,是350工程或者说歼-35的正样机,在正样机完成试飞之后会完成型号的设计定型,然后是交付试生产,在试生产之后会进行生产定型,那时候交付部队的,就是真正的歼-35了。

至于歼-35这个名字也是说起来有趣,不久之前看见有人说,歼-35这个名字是咱为了炒作生造的,没有任何权威人士说过;那对不起,歼-35这个名字是孙聪自己说而且说了不止一遍的,在我国几大航空工业院校之一的北航讲座,以及各种宣传海报上,都称这款海军新舰载机为歼-35;什么你说你不知道孙聪是谁?啊,那没事了,那建议还是不要来讨论我军的战斗机比较好。

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也可以解答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歼-35选择了双发的构型,本来就看起来不大的机体,选择了双发构型之后,会不会进一步的导致航程,载荷与作战半径非常难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很多人的印象可能完全相反,那就是选择双发是为了满足空军的性能指标,我军空军对于中轻型歼击机部队,一直有一个典型任务叫紧急起飞拦截,这项任务要求歼击机在进入战位时携带4枚空空弹,有超过1的推重比。

在歼-10的时代,歼-10是依靠机内不加满油,挂副油箱和2近2中,进入战位前抛副油箱的方式,来满足这个需求的,到了隐身时代这么搞显然是不行了,得把油弹都放到机内去,这就让其要能满足18吨下推重比为1的指标。很显然,以当年立项时候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的能力,是搞不出一款18吨乃至更高加力推力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来的,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上双中推咯,不然你还谈什么给空军中轻型机换代?

海军要航程,最好还能有大型弹药,那最好的选择显然是F-35那种构型,单大推省空间也省油,同时还能给飞机提供更大更深的弹舱;至于很多人以为的海军舰载机因为发动机不可靠,所以只要双发机,那是完完全全的造谣了;在F-4鬼怪之前的所有美军主力舰载战斗机家族,全都是单发;整个70年代以及80年代前期,美国航母的绝对主力A-7也是单发机,F-4是原本作为全天候战斗轰炸机开发, F-14则要上巨大的AWG-9与不死鸟,两位都是单发也推不动,VFAX选择了YF-17开发出F-18,是海军第一次拿出双发为理由淘汰单发,但那更多是海军不想和空军的LWF一样选择F-16的托词;F-35只是单纯的发动机允许他重回正轨而已。

因此,歼-35必须想办法,填补出双发导致的机内容积减小,空机重量增大,发动机油耗增多等问题,这才是601所与112厂在这个项目上,真正伟大而有开创性的一步:上全新的制造工艺;F-22与F-35,歼-20与苏-57这几位,是在外在上对上一代飞机进行了全面换代,气动隐身态势感知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制造工艺上都还停留在上一代战斗机使用的水压成型,主翼梁与承力结构铰接的生产方式,歼-35干脆的将这一套推到重来了,直接上了一体成型工艺,以增材制造的方式,将整个主翼梁与机身一次性制造出来。

601所王向明总师关于新飞机的工艺论文,这篇文章都没看过的还是不要来讨论歼-35的性能为好

这套工艺带来的提升是非常夸张的,一方面是减重,原本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那是应力集中区,要大量的紧固件以及结构加强来维持强度,改成一体成型增材制造之后,这里的这些结构一下子就不存在了;另一边也是提升了机体寿命,应力集中的结构弱点没了,疲劳寿命自然就增加了;最后就是有效的提升了机内容积,以前不可用的边角空间,现在都可以在制造的时候将油箱等等结构,直接放进去,内部可用容积一下子就大出了很多。

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了,有些人肉眼测航程的设计到底是和谁学的,谁教的不看升阻比,不看燃油系数,不看发动机水平,不看机内有效容积和油箱布置,就一眼看出没有航程的?就拿很多人以为的航程大的惊人的典型重战歼-15来算好了;歼-15的满内油是8.5吨,这是在加满了被戏称为内部副油箱的超载油箱的情况下,在使用超载油箱时歼-15的可用过载有严格限制,大概就是堪比歼击轰炸机的那种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制空任务的典型剖面半径是1250千米。

军事是由一系列事实组成的科学,不是靠肉眼瞎测,31001时代那个小东西就有1200千米的作战半径了,何况现在

对不起,这个作战半径数据在没有成功减重,还是非常简陋的那个黑色FC-31初代机上就已经达到了;而等到灰色的FC-31二代机,那以论文12.5吨空重,28吨起飞重量,以及保守的0.26的燃油系数,那就已经有7.5吨的内油了-超过了歼-15不使用超载油箱时的内油量,而至于进一步扩容增大起飞重量的歼-35那里,最大内油已经接近乃至超过了歼-15的8.5吨,一个内油差不多,升力系数更大升阻比更小,发动机还更省油的飞机,凭什么作战半径超不过被视为长腿典范的歼-15?他要是腿短,那歼-15算什么,航母桅杆保卫者?

标签: 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