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办学校 西安民办学校排名一览表

我能够弯腰 630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西安民办学校 西安民办学校排名一览表


6月13日晚,西安市公布了38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为公办的名单。



家长们悬着的心依然没能放下来,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早年房地产承诺的对口学校直升名额还能用吗?原来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会下降吗?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下降吗……


这些问题都需要后续市上和区上更详细实施政策的发布,才能陆续明确。


清退“公参民”兹事体大,这是国家政策大势所趋,不仅关乎教育和房价,还关乎教育体制的根本决策方向——义务教育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这个两难困境背后,也是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理想的义务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01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安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发展,长期面临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强的问题,民办和公办教育水平失衡,使得整体资源配置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态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垄断了大量优质资源的“真公办假民办”学校尤其值得关注。


他们享受着公共资源的补助,却不必承担普惠教育的义务,甚至更具灵活性,不断四处“掐尖”以遴选优质生源。这样模式的后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少数几个学校虹吸了全市甚至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公办教育的投入愈发乏力。


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成为相关利益者“自留地”,挖老师挖学生,加剧教育资源不平衡,抬升学费,倒卖名额公器私用,各种事情影响恶劣。随着近年西安市推行的改革措施,乱象明显得到有效遏制,相信家长们也能感知到这种变化。


2019年,中共中央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2021年,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转公”开始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


随后,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把控“公参民”学校入场。



陕西省也为此划定了政策红线——力争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参民”办学模式,2023年底彻底整改到位。无一例外,一切都是为了解决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过于强势的问题。



02

根据西安公布的招生数据,2021年全市小学招生15.83万人,其中民办小学的计划招生人数就达到了3.05万人。


同年,全市初中招生11.27万人,其中民办初中的计划招生人数达到了2.97万。



仅从数量上来看,2021年西安市小学有19.26%、初中有26.39%的学生,将会在民办学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


湖南、江苏在2021年就已制定文件,要求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校生总数控制在5%以下。相较而言,西安的现状与此明显相距甚远,控制和压缩民办教育办学规模招生人数,让义务教育回归公平与公益属性,将会是很长时间教育工作重点。


并且,想在获得民办中小学的入学资格,要么是直升学位,要么参与电脑摇号。


以高新区最为热门的高新一小和高新一中初中部为例,从2020年到2021年,高新一小的摇中率从46%变成了31.3%,高新一中初中部的摇中率从56.1%变成了50.1%。


仅从数字来看,摇号变得更难了一些。然而随着大学区改革、公办教育投入加大等新政策的影响,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新政效果会得以显现。


■ 图源:图表生活


提到摇号,就不得不提到招生计划中预留的直升人数名额。


2018年9月,西安市房管局、教育局、工商局《关于禁止将房屋销售与学区、学校相关联的通知》中规定: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在《商品房买卖合同》或其他补充协议中约定所售商品房对应学区或学校等事项。存在将商品房销售与学区、学校相关联行为的,应立即停止。


而近年来招生计划中的直升生,大多都是这个文件之前学校与房地产商合作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校的招生计划与直升人数每年都恰好相同,100%全是直升名额,几年持续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只能说是相关小区的家长生孩子还真的是“科学有序”。


今年转公之后这些历史遗留的直升名额问题,相信在市上和区上的共同努力下,会得到妥善处理。


03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符合“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可以继续维持民办, 但对使用公办校名和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退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合作或挂牌的)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从昨天的文件来看,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基本已经转为公办;公办学校与开发商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也有一部分已经转为公办。


备受瞩目的西工大附中分校改名维持民办,既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相较而言交大同为直属高校,旗下分校转为公办就显得难能可贵。


铁一中分校改名维持民办,大概是“六独立”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吧!


毫无疑问,文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高新区的高新一中初中部、高新一二三四小、高新实验小学和高新逸翠园初中全部转为公办。


“高新系”这些学校情况较为特殊。早年间高新区百废待兴,教育水平发展缓慢,依托“公办民助”或是“民办公助”的模式,缓解了政府的办学压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后期百弊丛生,如今也到了改变的时候。


04

“公参民”改革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它们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之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地方政府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接手及运营这些学校新增巨额财政开支。


以此次高新区确认转为公办的学校来说,根据每学期学费和在校人数大概能够估算出每年学费总收入:


高新一小六千万左右;高新二小三四千万区间;高新三小一千多万;高新四小两千万左右;高新实验小学八千多万左右;高新逸翠园初中三千余万;高新一中初中部将近一个亿。


目前这七所学校一年学费收入3个多亿,按照义务教育公益性政策要求,不允许有盈利分红,所以可以理解为所有学费和其他收入,全部用在了服务2万多在校学生。


这还只是日常运营的花费。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高新一小和高新一中初中部,为具有国资背景的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投资的民办学校。从其年度报表可以看出对高新一小和高新一中两个学校还有其他投资,其非流动资产、重大在建项目和每年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也都有不小的金额。



这七所学校转公以后,即便节约费用每年也得2个多亿投入来运营,加上扩建改建等固定投资,对任何行政区区或者开发区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无论是靠出让土地还是税收收入,此次民转公,高新区为此承担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从好的一面来看,这也让高新区的教育投资更有效,整体利好于高新未来整体发展,这些学校将会是高新居民的学校,既不是外面学生的,也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


还有很多人关心转公之后学校老师的问题。


参照云南昆明的经验,53所“公参民”学校中,小学教师有编制和无编制的比例为1:8,初中为1:2.8,转公后原有老师按照个人情况不同,重新评定等级大多转为在编。由于经费由学费收入变为政府投入,教师工资略有降低,也未出现流失现象。


在清退“公参民”的国家政策大背景,过去那些“民办学校”无论是转为公办还是继续维持民办,都需要理清权责、权衡利弊。


义务教育本应该是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享有的一项权利和义务,必须要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作为公共资源的教育逐渐资本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不能再发生了。


最终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也是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倡导的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 | 佳星、连艮 | 贞观作者

标签: 西安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