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大 河北科大是几本大学

亭北 714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河北科大 河北科大是几本大学

还记得六年前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吗?因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基因编辑技术论文,而轰动国内外学术界。不料却遭到国内许多同行学者质疑,他们不相信这么一个双非、副教授能做出这么优秀的成果。为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倒韩运动开始了,让韩春雨受尽委屈。如今,沉默六年,韩春雨王者归来。他成功研发出一款 RNA 示踪工具,再次轰动整个学术界!韩教授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当年的清白,不知道当年那些质疑他的同行们此刻作何感想?

我们中国社会留下的几千年的臭毛病,喜欢窝里斗。所以才有了“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谚语,韩教授在六年前就吃了这个大亏。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论文。成果一鸣惊人,甚至被国际同行称之为诺贝尔奖级别。然而墙外开花香,墙内却遭人嫉妒。

国内20多名同行学者联名撰写质疑文章,称反复实验后仍无法得到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河北科技大学迫于压力将给韩春雨的经费和荣誉全部收回,韩春雨副教授迫于压力,主动撤稿。但时隔两年,调查组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海量重复验证实验后,最终公布了调查报告: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但这么一出下来,韩春雨被折腾得够呛,搁一般人早崩溃了。然而清者自清,韩春雨副教授并没有再过多解释,而是打起精神,投入到新的科研当中。

如今六年过去,韩春雨教授潜心钻研,带着又一项重大成果与公众见面。这六年,韩春雨在之前的成果基础上,成功设计出了一个 argonaute 促进的 PCR 平台,利用源自 Mesorhizobium japonicum argonaute (MejAgo) ,该平台不携带核酸酶活性并在结合时暴露引导 DNA 的 3 端。再通俗一点讲,韩春雨的这个成果可以清晰地看到 RNA。这个研究的最大创新在于利用一个单位的标签,就可实现荧光激发。它的体积非常小,只有 29nt(碱基)。因此,可以在使用最少标签的同时,不影响靶 RNA 的活性,同时 Cas6 本身也很小,是非常好的 RNA 示踪工具。

上面讲的的太专业,没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人可能看不太懂。这么说吧,韩教授的成果有什么具体用途呢?眼下新冠疫情肆虐,新冠病毒本身就是一个 RNA 病毒。科学家如果想开发疫苗和研究新冠病毒特性,就必须首先追踪到新冠病毒。而韩教授研发的 这款RNA 示踪工具,就可以帮助科学家直接看到 RNA。这项技术无疑对研究新冠病毒十分有益。

韩教授说这项成果是六年前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分支和应用。这无疑说明当年同行冤枉韩教授了。因为之前的风波,韩教授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和委屈。有一段时间实验室甚至没有招生,课题组总共就六七个人,研究进度严重受到影响。另外因为同行质疑,经费也被大大压缩。韩教授无奈地说:人少、经费也有限,本次研究的支撑资金只有河北省的 50 万元。实验设备跟一些特别好的实验室依旧没法比。因此这次能发到一个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也很不容易。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韩教授的经费和人员问题。咱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写到这里,有点莫名心酸。韩教授这六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同行质疑、经费压缩、停招研究生……但韩春雨教授并未气馁,而是憋了一口气,继续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连续坐了六年冷板凳,终于换来如今诺贝尔奖级别的又一重大成果。韩教授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脸了当年那些质疑自己的人,这一刻等太久了!

韩春雨教授的这种耐住寂寞、淡泊名利,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正是当下国内学术界最奇缺的。国内学术圈的所谓大咖们,请放下你们的高傲,不要再瞧不起人家双非的副教授了。985、211是不错,但每年能拿出几个真正有用的大成果呢?韩春雨教授用最简陋的仪器、最低的经费、最少的人力都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你们那些顶着无数光环的学术大们牛好意思吗?

标签: 河北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