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视频加载中...
避灾安置点外风声雨声不断;避灾安置点内温暖如“家”……今天,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秀洲区各避灾安置点,工作人员、志愿者用最无微不至的帮助给安置人员带来温暖和关怀,筑起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
学校变成安置点
今天下午12时30分,在位于秀洲国家高新区的秀洲现代实验学校避灾安置点里,陆续有建筑工地安置人员拿着被子、洗漱用品来到这里。
安置点里,有的人已经盖上被子休息,有的正在看电影,还有的在聊天,其乐融融。“我们工地上共有70多人安置到这里,这里条件挺好的,不仅有吃的喝的,还有洗澡的地方。学校担心我们睡得不舒服,还贴心给我送来了垫子,安心等台风过去。”安置人员张留明说。
“目前,这里开放了8个教室和1个体育馆,共有来自周边6个建筑工地的253名安置人员。我们有专人轮值,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走一圈,看看大家有什么需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副校长金炜说,为了丰富安置点人员的生活,学校也将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相关宣讲活动,同时开放报告厅供他们观看电影,乒乓室、篮球馆等场地让他们锻炼身体。
支起风雨中的“新家”
今天下午2时许,在王江泾镇宇四浜家宴中心避灾安置点里,志愿者正在给他们发放报纸和杂志,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风雨中,秀洲区各文化礼堂里传出断断续续的聊天声,显得格外热闹。这里不仅是邻里乡亲的避灾安置点,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新家”。各避灾点内有序摆放了凉席,铺着整洁的被褥,准备了各类生活物资,每个避灾安置点还安排了村干部进行现场管理协调,维护安置点秩序。“虽然外面风大雨大,住在这里很安心。在这里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还有报纸、书本看,感觉和在家里一样。”安置人员魏仕洪说。
据宇四浜村工作人员褚健威介绍,这里的安置人员都是附近工地的工人,从昨天傍晚开始陆续转移到了这里,共有124人。期间,他们对安置点进行了清洁消毒,进入安置点的人员也都进行核酸采样,做到全闭环管理。除配备了充足的生活物资外,还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班,以保障安置人员的安全和需求。
在新塍镇沙家浜村文化礼堂安置点,这里住着昨天傍晚被转移过来的横埭安置房工地的57名工人。文化礼堂虽然面积不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旁放置着各种生活用品。一块LED屏上,正播放着电影《长津湖》。
“工作人员也很友善,非常感谢他们。”安置人员曾丰秀说,村干部前一天就上门做工作,让他们转移到文化礼堂,当晚7时许,她与家人一起转移过来了。
据沙家浜村委会副主任洪燕介绍,这里的饮食由镇政府食堂统一安排配送,区疾控中心应急队员也在该安置点开展防台防疫指导。除了保证转移人员的基本食宿外,安置点附近的活动室也将对百姓开放。
双创中心成为“避风港”
今天下午3时,在油车港镇麟湖双创中心避灾安置点,这里的“气氛”比想象中明快许多。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一期项目的460多位建筑工人被安置在这里。走进安置点,转移人员有的在一起聊天唠家常,有的通过手机视频向家人介绍自己在安置点的情况,还有两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一旁宣传反诈知识。
“我是第一次遇见台风天。不过家人都在身边,又在社区、工地的安排下住在这样有空调的大屋子,实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安置人员赵明说。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是在这处安置点听到最多的话。对油车港镇城建办主任杨松明来说,听到这句话,亦是一天奔波中最欣慰的时刻。他介绍,今天,镇里特别准备了6辆大巴车用来转运工地人员。除配备了充足的生活物资外,油车港镇还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班,准备了2位医护人员,以保障群众的安全和需求。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秀洲现代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