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序列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是什么意思

我长不高了 622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国民教育序列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是什么意思

文 / 周武、周绍斌

内容摘要:本文从学院教育实践角度论述手工艺发展在传统文脉延续与当代科技赋能中的问题。提出当代手工艺发展既要延续传统手工艺文脉的历史精髓,更要主动植入当代科技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技术赋能,提高手工艺在产品生产与艺术创作上的进步与纯化。

关键词:手工艺 文脉性 迭代性 学院教育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品类丰富,是从民生中孕育又从民间匠作中生长的文化历史。纵览处于不同阶段的手工艺及其文化形态,都有其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与历史痕迹。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到当代,无论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变革与创新,都面临着技术变革与形态演变的问题,这是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当代学院的手工艺专业教育、艺术创作与技术创新,乃至学术研究等,处于中国手工艺当代发展的前沿地带,其问题触角、思想导向以及实践趋势,都会对社会手工艺行业与事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与示范作用。因此,从学院教育角度探讨手工艺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该如何促进当代手工艺发展?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代手工艺的发展走向,或有两条主脉贯通、绵亘其间:一是手工艺传统历史的文脉性生长与延伸,二是手工艺创新当代的迭代性变革与拓展。什么是文脉性生长与延伸呢?这是一个理念问题,就是不管未来手工艺发展的指向指到哪里,都始终要把握和落实其传统历史文脉植根的纯正性或纯粹性,即手工艺始终要以“手工”为根本、为筋脉、为正源。与此同时,还要始终守望手工艺传统历史文脉,理清源于民生文化和活于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什么是迭代性变革与拓展呢?这方面也不难理解,也就是当代手工艺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涉及历史的纵向延伸或文脉延续,要具有所处时代的创新意识与造物实践,具有所处时代的先进科技发展的新特征,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手工艺文化的新需求、新审美,能够基于传统文脉又有拓展传统文脉系统的实践功能。基于上述基本认知,以下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教育与实践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手工陶瓷器皿”创作课程教学场景

首先,学院应在手工艺术博士、硕士、本科等层次化与系列性教育格局中,聚焦“手工性”,重视“哲匠”培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所院校都会有自身的历史和办学理念。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教育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学校实用美术部便开设了工艺美术组应用美术方向,20世纪50年代由邓白先生倡导并力行在学院中设置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为社会培养工艺美术的高级人才。由邓白先生牵引的这根工艺美术教育脉系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2015年,成立了手工艺术学院,设陶瓷艺术、金属(首饰)工艺、玻璃艺术、髹漆工艺、木作工艺等多专业方向。手工艺术学院应承中国美术学院当代教育的思想核心,近年来,一直秉持培养具有“哲匠”精神的高端手工艺术专门人才。从词汇背后的文化语境来看,“哲匠”教育思想不是抽象简单语言概念的表述,“哲匠”中的“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占据制高的学术点位,具有历史的文化远见,拥有国际的艺术视野;“哲匠”中的“匠”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明确的创作探求,兼具个性的艺术养成。两者贯通起来,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储备健全的知识思维和上手能力,既要有主动建构哲学思想修养的意识,又要有熟练掌握从事匠作劳动能力的精神。

事实上,2015年成立手工艺术学院时,将陶瓷与工艺美术更名为手工艺术,正是基于理念上的思考,着重强调陶瓷与工艺美术及其发展的“手工性”历史文脉问题。手工性是手工艺术最核心的技术内涵与艺术范畴,也是最核心的基本技能与最基础的艺术条件,更是培养手工艺术“哲匠”的先决条件。为此,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在本科教育中探索“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在研究生教育中模索“方法论构体”的教学理念,深入开展“知识—技能—思维”一体化的教学实验,基本形成了“规范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技术训练与艺术创作相贯通,理论修养与学术研究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果,实现了手工艺专业教学落实学校“哲匠”精神的教育思想理念。其中,“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已被国内不少同类院校借鉴和应用。“链状工作坊”是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手工艺术学院把手工艺人由于生活而创造并随世代相传的“手艺活儿”,以学院派专业教育的方式进行技术强化与学术建构形成的系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形式和学习制度。这其中的核心内容涉及民间手工艺资源的挖掘,即通过有效凝练民间手工艺文化传承方式与方法,进行资源移植、改造和转化,以此来丰富学院教育的内涵。这一教学体系既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历史发展的文脉性基因,也有当代学院教育实验的迭代性创新。教育是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手工艺文化传承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作为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手工艺发展必须介入当代国民教育体系,不仅在大学,在整个国民教育序列中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论构体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构图

其二,学院应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保持一致性和互为性,体现手工艺发展鲜明的时代性科技特征。回顾中国手工艺历史,每一次技术革新与技术进步,都是在充分利用当时的科技手段上取得的。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手工艺的传承性发展,不是落后与保守性技艺的重复劳动和简单翻版,而是传统技艺与当代科技的整合与融汇,贯通与包容。因此,手工艺发展的又一条当代出路,就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保持一致性和互为性。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通过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了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这个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研究聚焦当代手工艺发展如何植入数字与智能科技的问题。2021年,实验室承担的国家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龙泉黑胎青瓷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化生产”,以当代科技手段解决传统青瓷生产中的关键与应用技术问题,从而促进龙泉青瓷传统手工烧制技艺的拓展,激发其在新的数字智能科技条件下的生产转型与产品创新。从这个实践经验的角度来看,利用好先进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方式、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取代某些落后的技术手段,是当代手工艺发展的一条出路。也许有人会问,这本身是不是对纯手工艺技术文脉的否定?透过事物现象来看,这是对传统手工艺的迭代性拓展与进化,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原型与原态,只是在关键技术上进行数字化和智能性改造,强化传统手工技艺中的精致性追求与精细化发展的问题。传统手工艺的基本状态在其中起到的是基因与基础作用,而数字智能高科技在其中起到的是赋能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3D打印、雕刻研究与教学空间

其三,学院应重视对手工艺传统文脉线索的深化性梳理,同时注重对手工艺传统文化基因资源的当代性解码。表面看,这似乎不是发展路径的问题,但是在对传统手工艺应用实践过程中,这个工作却很关键,可以认为这将是促进和支撑手工艺教育发展、手工艺科技创新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中国美术学院在2013年成立的民艺博物馆即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在手工艺术学院的专业教育、手工艺实验室的数字化科研方面,承担的职能就是为手工艺专业教育与科研建构传统文化的基因源与标本库,同时也在梳理源流与解码内涵上为教学科研提供重要的文化信息。让专业教学和科研项目认识到现在进行的教学、从事的研究,其起点是什么?文脉是什么?基因是什么?要走向哪里?又落实到何处?以及形成什么样的成果形态。所以,对传统手工艺文脉的深化性梳理与文化基因的当代性解码,仍然是未来手工艺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投入很大精力去做的事情。在这里下了多大功夫,甚至决定了未来的专业教育与科研发展能走多远。

再者,学院还要探索手工艺术自身的社会与文化出路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的手工艺到底是“纯艺术化”还是“泛应用化”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其融入整个社会生活、文化实践中,从而发挥手工艺自身的独特功能、独立价值、独创品质与独到精神的问题;是如何使其与人们的生命存在、生活方式、生产业态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环境美化、心灵净化、生存文化和产业形态等方面都能在手工艺上找到依附、找到寄托、找到载体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可借助学院在地方建立的产教融合基地。这些基地不仅给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还为学院提供了一个手工艺未来社会性发展的绝佳实践平台——凡是某种手工艺文化浓郁或手工艺资源历史生发的地方,那里人们的生活、生存、生产几乎都相互关联,这种手工艺文化与资源存在水乳交融的关系。手工艺不仅是当地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依托,而且是当下人们日常的“生活性”场景状态。比如,龙泉是传统青瓷的文化产地,也是学院的一处重要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基地。通过长期观察,不难发现,那里的百姓与青瓷有着不解之缘,甚而说是荣辱与共也不为过;传统青瓷手工艺文化是生长在龙泉人生命里的基因。这条无形的发展之路,隐含在当地的民生与市井之中,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流淌在人们的生命与意识里。学院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所强调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感,在民间手艺人的眼里其实便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命特征。进而言之,手工艺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就是要有介入与植入人们的生活与生命之中的合理性、必要性。

2019年“生根·迭代——浙江高校非遗研培的实践‘浙江对话’暨展览活动”场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总体来看,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变革,牵引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这种社会境遇的转变,使得手工艺这一历史文化的产物,逐步摆脱了传统手工艺审美观念的束缚。某种文化认知价值观的嬗变,开启了中国当代手工艺发展路径文化预判的窗口,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手工艺这一门古老文化艺术的根源及其意义。中国当代手工艺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不同地域手工艺的优秀文化经验,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下似乎正面临诸多的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遇无限的时代。回到本文主题,未来手工艺的发展路径有许多可能,如何去思考,如何做选择,是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学院角度进行的上述思考,也是这多条路径中的一条。无论如何,手工艺文化的发展都须紧随时代背景,成为一种生活的状态与生存的自觉,或者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和诠释。

周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周绍斌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11期)

标签: 国民教育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