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一中 东营区一中升学率

我长不高了 396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东营区一中 东营区一中升学率

  初夏时节,行走在东营区第一中学的校园中,你一定会被人文和谐的景观文化深深吸引。这是一所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校园处处可见以“竞和”为主题的人文生态环境,每一位师生都成为了“竞和”文化的代言人。

  东营区第一中学校长曹同国注重文化传承,“竞和”文化的理念最初源自《周易》,基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他提出了以“竞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坚持以“健康积极向上,温馨和谐进取”的“竞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大力实施“竞和”文化立校工程。

  如果说东营区第一中学是一艘竞帆远航的行船,那么“竞和”文化理念系统就是承载这艘行船的海洋。经过多年的沉淀,东营区第一中学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竞和”文化理念系统,辅以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多元文化课程与高效课堂形式……东营区第一中学正迅速发展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具特色魅力的学校,向着实现中国教育示范品牌的愿景阔步前进。

  和融竞进 让校园文化润泽学生心灵

  东营区第一中学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伴随着东营区新区的开发建设应运而生的一座现代化学校。得益于“竞和”文化的引领,东营区第一中学经过几代人悉心培育,有了今日的枝繁叶茂、花开满园,更是被老百姓誉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走进学校文化理念大厅,映入眼帘的即是“和融竞进”的学校精神,同时,还有“树德修身,拼搏向学”的校风,“亲和善诱,精讲高效”的教风,“勤勉持恒,和乐好学”的学风,铸造了“和润于心,竞立于世”的校训。“竞和”理念中的“竞”不但是“比赛、争逐”,更包含了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直面竞争、谋求发展之意。“和”不但是“和谐、融合、和睦”,更包含了宽容、包容、和而不同之意。

  同时,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餐厅等主要建筑的大门两侧,镌刻着面向全国征集的楹联,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在这里融为一体。学校的每一处大厅、每一条走廊,都装饰着不同主题的文化标牌,这些标牌的设计风格充分融合学校建筑特点,简洁明快、清新淡雅。学校的文化理念大厅、诵读大厅、法制文化长廊、楹联文化教育基地等,让文化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熏陶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行,这对每一名学生来说都受益一生。静态的校园文化是一首无言的诗,更是点亮精神的明灯,让师生沐浴在校园文化的光辉里。

  漫步在美丽的区一中校园中,你随时能感受到在“竞和”文化的熏陶下,一些不一样的气息:

  ——课间的教室里,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捧着书本,在静静地研读课程;

  ——阅览室中常常座无虚席却鸦雀无声,从国学经典到国内外名著都有涉猎;

  ——校园里迎面碰到的每一位学生,都会礼貌地跟你打招呼;

  ——课间的操场上常传出学生们的欢笑声,从足球到篮球再到踢毽子,课后各种运动都有学生参与;

  ……

  作为区一中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竞和”文化理念系统的构建,不仅是从学习角度,更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主题,以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社会、创造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为目标,透射出极强的感染力。在“竞和”文化理念下,区一中的学生们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出校门,个个都是自信、自立、自强的学子。

  梯级培养 为每位老师找准发展坐标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关键在教师。近些年来,区一中一直致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各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名单中总能频频看到区一中教师的身影,是什么让区一中的好老师一批又一批地冒芽?除了学校内教师精神的传承外,曹同国坦言,学校有一套严密的梯级教师培养体系。

  数十年教书路,曹同国与无数学生和老师打过交道,因此他对“因材施教”的领悟很深。他认为,除了学生,老师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以人为本的“竞和”教师发展文化,学校针对每一位老师的个性、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路径,激活每一位老师的上进之心。

  为此,曹同国提出了教师“梯级培养”体系。“每个教师的性格、兴趣、特长、知识背景等,都各不相同。作为校长,首要任务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生长点在哪里。”针对同阶段发展具有差异性的问题,曹同国结合分段达标,提出了“分层培养”的培养方针,将教师分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首席教师5个层次进行培养。

  在区一中,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学校会有不同的“考量标准”——教师入职后1年、3年、5年期,分别是适应阶段、发展阶段、“成型”阶段,10年及以上为“成名”阶段,20年及以上则为“成家”阶段。除了分段培养外,还设有分层培养、分类考核,构成一套完整的教师“梯级培养”体系。

  曹同国认为,分段是用时间之量,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职业生涯参照;分层是用能力之质,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职业晋升空间。量是基础,质是根本,量与质的有效匹配结合是学校努力追求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研和实践,曹同国将“分层培养”的操作策略归结为“十六字方针”:自愿申报,逐项认定,立足需求,跟踪培养。

  因此,每一名新教师进入区一中的大门,学校对应的培养策略也随之开启,处于不同阶段的老师,每个月、每一年会有不同的任务。同时,一进校,学校会专门为新教师搭配师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老教师会一对一帮新教师梳理成长目标,经常开展师徒相互听课,定期开展师徒谈话。

  “回忆进入区一中以来的8年时间,每个月都很忙碌,但真的很充实。”杨宵宵是区一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刚进校时,刘洪艳老师就成了她的师傅,从如何备课到如何上课再到课后如何充实提高,师傅的手把手指导帮她避开了很多弯路。经过多年的磨炼,杨宵宵成长很快,收获了市级教学能手、区优质课一等奖、省级论文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老教师隋玉霞的教龄已经长达22年,她带徒弟事无巨细,从有形的方面到无形的方面,都会给予指导。“从有形的方面举例来说,从备课到上课的时候如何设计环节,再到讲课时如何过渡,最后到语言的节奏把控,以及课后如何积累资源,怎么设计课件,整个过程有了老教师的指导能少走许多弯路。”隋玉霞说道。

  “梯级培养”为每位老师找准成长坐标,师徒结对活动让区一中教师精神代代薪火相传。这套为教师量身定制的梯级培养体系,就如同一个立体坐标系,纵横交错又脉络清晰,每个个体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准确的“坐标”,这才有了这些年区一中的厚积薄发。

  多彩课堂 使每个孩子成为教育主角

  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区一中的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光——走班自选特色课程的时间。

  2009年起,曹同国带领老师们开始对“走班选课”制度进行探索,同时实施了教师“1+1”课程能力培养工程,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在探索中,学校面向社会招募了课程志愿者,发挥家长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与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相互补充,开发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如今,新学期伊始,每名学生都会拿到学校编制的一本20多页的《课程超市目录》,里面有几十种选修课程,从轮滑、吉他、武术到英语、象棋、折纸、名著解读,学生在《目录》最后一页填上自己的选择课程后,由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打破年级和班级进行调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目前,区一中的“走班选课”制度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已成为学校品牌课程之一。

  6月2日上午,东营区第一中学首届“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在学校操场火热进行,本届挑战赛精心设置了19个比赛项目,集知识、文艺、体育为一体,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的平台。

  前期,每个级部分别产生了各个项目的当前王者,经向全校征集,又从众多报名者中海选产生了两名挑战者向当前王者发起冲击。比赛中,挑战者们全神贯注,比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挑战者们将自己的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近年来区一中社团课程的发展。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区一中结合工作实际,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是教育的主角,课后服务要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成长需求为目的,设置多样化活动课程,可以关注到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努力实现兴趣方向全覆盖,帮助他们找到发展方向和优势,各美其美,共同发展。

  目前,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信息学奥赛、陶艺、田径、乒乓、阳光男孩舞蹈、国旗护卫、文明礼仪等社团课程已经成熟,部分社团已经成长全区乃至全市特色社团。其中,社团与校本课程相互补充,一些特色社团课程逐渐成型,九龙翻身锣鼓社团、足球社团、“魅力校园”艺术团、剪纸社团等已经成为学校社团课程的特色与品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区一中在打造校园文化时不忘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校园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区一中还构建起阅读写作、乒乓球、围棋课、外教课、陶艺等10种必修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科学探究活动、军训、远足、应急疏散演练、三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暖心之旅、“竞和”文化艺术节等为主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要让孩子真正有所得,落脚点还是在课堂上。”为打造高效课堂形式,区一中以落实“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结合“竞和”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竞和”高效课堂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学校成功打造了以“分组学习”为主要课堂活动形式、以“情境导入,认定目标→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求规律→点拨诱思,质疑解惑→课堂评价,拓展巩固”为基本教学步骤的“五步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自主的引导教学、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基于生成的探究教学、基于体验的快乐教学、基于情境的幸福教学六大教学策略,努力构建低负高效的课堂文化,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和润于心沛若九天霖泽;竞立于世幽如百代书香。”这是镌刻于区一中教学楼门柱上的一副楹联,也是区一中“和润于心、竞立于世”校训精神的体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由幼年至青年,春秋迭序,多少光荣与梦想,机遇与创造,写就了这所年轻学校的成长史。

  幸福是美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区一中,每位学子都能在学校体验幸福的教育,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获得个性化的成功,这也能为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东营日报记者 闫雯雯 曹磊磊)

标签: 东营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