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萌发,满目葱茏,初见你是那年九月,一抹绿色映入眼帘,也刻进心里。我的目光追随着你的身影,从此,眼前是你,心上是你,目之所及皆是你——你是中国最高绿色学府,是令无数学子向往的北京林业大学。以这片13176亩的土地为原点,回首望见的是催人奋进的历史,低头翻阅的是令人骄傲的校友史册,引人注目的是辉煌的发展成就,登高远眺的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无论从哪个视角,你的发展都令人赞叹,你的故事都打动人心。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同样精彩,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去“看”风光无限的魅力北林!
回首来时路,我们看见了北林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短短69年间,这颗始种于大觉寺的稚嫩种子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中国林业建设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北林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先生等人的支持下,在新中国林业行业建设的需要下,1952年10月16日,北京农大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升级成北京林学院,建校于大觉寺,学校步履坚定的办学历程自此开启。
摄于西山大觉寺
从大觉寺到楸木园,从云南边陲到北京首都,几经辗转,栉风沐雨,北林人不忘初心,励精图治,创下了一个个发展“奇迹”,收获了一个个“甜美”硕果——
1960年,北林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北林人更有底气,立大志做大事;1979年,林大返京复校,回归肖庄,站稳脚跟;摄于西山大觉寺
198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北京林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紧跟时代脚步,逐浪而上,创新发展;1996年,北林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评审会
2001年,学校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08年,北林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一路走来,几代北林人坚韧不拔,始终如一,踏过荆棘重回首,过往故事已成为珍贵的回忆,激励着如今的林人继续奋发进取。
翻阅:人才辈出薪火相传,一展“北林风采”北林69载辉煌发展史的背后,凝聚着每一位林人的努力。一位位杰出的人物、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镌刻在北林校史中,低头翻阅这本厚重的校友史册,我们看见了北林人的卓越风采。
这里不乏中国绿色事业的先行者——创始人、奠基者、开拓者……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仅留在北林的史册上,也在中国林业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森林培育学科奠基者沈国舫院士沈国舫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森林培育家。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和奠基者。
水土保持学科开拓者关君蔚院士关君蔚是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土保持学家,也是我国首位水土保持学科博士生导师和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是我国水土保持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水土保持教育事业,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水土保持研究和科技人才。
观赏园艺学科开创者陈俊愉院士陈俊愉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创造了中华梅花北移之奇迹,创立了进化兼顾实用的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开创了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之先河,从而树立了梅品种在国际植物登录的权威,这意味着规范梅品种的合法名称将由中国人来完成。他荣获中国观赏园艺终身成就奖,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中国梅花研究终身成就奖,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园林教育家。
“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院士朱之悌教授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开创者之一,是我国这一学科的首位博士生导师。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等1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作为毛白杨专家,他培育了毛白杨三倍体,解决了毛白杨育苗的繁殖的问题,在解决中国造纸原料品种、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毛白杨大规模良种繁育以及产业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三倍体毛白杨之父”。
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汪菊渊汪菊渊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园林史学家、园林教育家,是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对确立园林学学科理论和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史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建筑规划学科领军教授梁思成先生和园林学科领军教授汪菊渊先生共同倡导、推动并组建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城市与居住区绿化专业(即城市园林专业),成为我国也是亚洲最早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科。
……
北林“传奇”从未停止,截至目前,北林培养出占全国林业系统2/3强的两院院士、二十万多名高知校友,一大批外国留学生,他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如今,每年也有众多“新绿”迈入北林大门,在四年的奋斗中,成长为北林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和北林故事的合格书写人。
2020年9月,“林家大院”迎来3395位本科新生,3395株“新芽”摇曳着生机与活力,他们亦将如前辈一样,以蓬勃的活力参与到北林的发展建设中。
前有开拓者,后有传承者,正因如此,北林方能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不断书写出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奋进诗篇。
走在如今的北林校园中,不由赞叹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四季都是好光景——春天玉簪悄悄冒出头来,迎春花开得艳丽无比;夏天墙上的五叶地锦绿得纯粹安宁;秋天的金色的银杏大道是脑海里难以抹去的记忆,高大的洋白蜡为校园添一抹秋意;冬天薄房子旁的几株金银木依旧好看……而比这景致更吸引众人关注的,当属学校的硬核实力。透过一串串“靠前”数字,我们看见了北林的强大底气和无限潜力。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林11门课程入选;……
一串串令人赞叹的数据与排名,是北林实力的真实体现,是校园里另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为北林之美增光添彩。
远眺:不忘初心与国同行,看好“北林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梦想。作为农林类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历来秉承“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看见了北林作为“中国最高绿色学府”的责任与担当。
北京林业大学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强,她不仅是一所兼容并包、求真求实的大学,更是一所勇担使命、主动担当的大学。学校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度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冬奥会、世园会举办等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领域独树一帜并作出突出贡献。
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三北防护林
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地标建筑——永宁阁,由北林园林学院董璁教授主持设计
北林大定点扶贫内蒙古科右前旗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林因国家战略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北林因国家战略而兴;进入新时代,北林必将因国家战略而强。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绿水青山”。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其中强调了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些举措必将带动相关人才需求的持续上涨。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落实,生态经济体系的逐步构建,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会越来越受欢迎,而北京林业大学也将继续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为生态中国、为美丽中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更多专门人才。
一代又一代北林人,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岁月更替,初心不改。黄河水碧,赤地山青,是北林人的梦想;妆山河锦绣,绘国土丹青,是北林人的信仰。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如今的北林人亦将继往开来,面向新时代,把握新任务,在绿色使命的感召下,传承荣耀,开拓辉煌,让更多人看见北林精彩,让更多人听见北林故事。
欢迎关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关于北林大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官微、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北京林业大学官微、北林水保资讯官微、风景园林杂志官微、林范er生活官微、北林研究生官微、央视网
标签: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