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是全国高校的合并大潮,让不少大学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不少大学在合并后,成为一所顶尖的大学,也成功跻身985大学行列,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像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就是这样。
随着近几年来院校合并的现象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以前有一些很有实力的院校都被合并了,成为强强联合的牺牲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假如当时那些院校没有合并,实力不容小觑,是具备211实力的。比如吉林大学,现在的工科专业基本上都是以前吉林工业大学的学科专业,合并之前的吉林工业大学就已经是一所211大学,曾一度被认为是能超越哈工大的工科大学,以机械工程最为出名,是当年机械工业部的三所直属大学之一。
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至此,一所东北地区的工科强校泯然众人,不得不说真的很可惜。
1954年,为适应东北工业发展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兴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当时的机械部、教育部、农机部三大部门决定在长春建立一所汽车拖拉机学院,并委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长饶斌负责学校的筹备。1955年,经教育部和第一机械部决定,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工学院部分相关专业抽调合并,组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一汽厂长饶斌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1958年,学校被下放到长春,由吉林省主管,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建立的大学工科实力都很强大,吉林工业大学也是如此,而且我国第一批的汽车研发制造就是由吉林工业大学完成的。在学校历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上,相较于哈工大并不逊色,在王牌专业上甚至分数相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的考生高考成绩比清华高出40多分,最后填报的是吉工大。各专业供需比在1:10以上,可以说学生一毕业就遭到用人单位的哄抢,一点都不夸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吉工大的实力和报考热度。
吉林工业大学在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有3%进入国家机关,73%去往骨干企业,15%进入科研所,9%的进入高等院校。甚至有人会说,如果吉工大没有合并,独立发展到现在,会不会和哈工大是一个档次?
至合校前,吉林工业大学已经拥有2位工程院院士,1位科学院院士,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2000年,中国高校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吉林大学合并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
当初为何要合并?这要从当时中国掀起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说起。90年代后期,国家要求,每个部门只能保留1到2所高校划转到教育部,其余全部下放到地方。比如,长春科技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都隶属于原来的地矿部,这样的话,地矿部只能保留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就只能回吉林省了。同样,白求恩医科大学原来隶属卫生部,但不是前几位,就像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的哈医大一样,都只能回到地方了。
还有长春邮电学院以及后来的解放军军需大学,这些高校在改革中全部被下放到了吉林省。此时的问题就出来了,按照当时吉林省的经济状况,它可不像现在富饶的江浙沪地区,是养不活如此多的部属院校。一旦这些院校全部被下放,可能就会饿死一大片,要知道地方财政永远比不上国家各部门的皇粮。
在情急之下,当时的吉林省就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这些下放的院校,与吉林大学合并。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的部属院校,自然不缺资金,口粮是有保障的。合并后的这些院校,自然不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多的压力,同时对于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好处的(985院校的评选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不过,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吉林大学的同意,原因很简单,吉林大学的师生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这些院校一旦并入到吉大,一下就提升了很多档次,和吉林大学的文凭一模一样,不公平。
这时,领导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把吉林工业大学也并进来。面对这个合并方案,吉林大学可是一万个愿意的,最终也同意与其他3所院校合并。不过,当时的吉林工业大学,似乎是不太愿意。
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吉工大,便不再拥有吉工大这个名字,而变成了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令人感慨万千。
加之受限于东北整体经济发展不佳,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不再是人才的向往之地,学生的质量较之以往也有较大下降,因此吉林大学总体上实力不如往昔。加之覆巢之下无完卵,吉林工业大学部分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以吉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机电工科为例,其发展逐渐泯然众人。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仅有机械工程获评A-(前10%),其余学科多分布在B类。
这表明,原吉林工业大学的主干学科虽然底子还在,但是发展后劲已明显不足。
当初没有合并之时,吉林工业大学在机械部牢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2001年,原机械工业部排名第二的湖南大学得以进入985大学之列,一直延续至今,而吉林工业大学的名字,早已成为了一段历史,消失在漫长的历史之中。
标签: 吉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