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在哪 蚌埠在哪个省哪个城市

我的心脏^ 627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蚌埠在哪 蚌埠在哪个省哪个城市

蚌埠是一个位于安徽北部的水陆两栖的枢纽城市。坐拥京沪、京广两大高速铁路大动脉,亦有号称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蚌埠港。正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使得蚌埠从一个渡口小镇,瞬间成长为皖北中心城市,甚至一度成为安徽的省会。

但是,与近几年被誉为黑马速度安徽整体的经济增速相对比 蚌埠经济增长速度就就显得尤为缓慢了。先后被马鞍山、滁州、阜阳超过。现在GDP总量已经排到了安徽的第7名。说到这里蚌埠人已经开始唏嘘不已了。

那么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蚌埠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蚌埠差在哪里!现在城市之间竞争,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表面上表面上:是好车、好房、多金。实际上:是个人能力、交际圈子、社会资源。其实本质上:是个人的认知度、思维能力、个人价值。城市之间也是一样的,表面上竞争的是城市基建、工商业规模、城市GDP 。实际上是城市的包容性、创新能力、战略性的规划。其实归根结底还是 "人才"的竞争。这也是近年来杭州、成都、西安、合肥等大城市纷纷拿出优惠政策上演争抢一线城市外溢人才的原因。

下图是绍兴市抢夺人才的优惠政策

找到根源,就应该对症下药。蚌埠应该尽快大力实施相关优惠政策,留住人才。这也是蚌埠的优势,作为皖北唯一的一所大学城,十多万的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人才资源还是非常雄厚的。不过,蚌埠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也不必太过强势抢人,而是在与自己的发展相配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留住人才(主要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毕竟 咱们碗小,一下可装不下这么多饺子,要慢慢来。

说到人才,其实人才也不单单就指学生。

蚌埠的发展,并不能全部寄希望于单方面的高新技术。蚌埠不是合肥,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有科大、没有这么大的城市商业魅力、更没有这么大的人口吸引力,可赌不起。举个例子,对于蚌埠这样一个不算发达的中小城市,算他是穷孩子吧!你给一个穷孩子两个选择:一是满桌子山珍海味,但是只能吃一顿;二是好几袋粗粮,虽然不好吃,但是却能足够他数月温饱。我先我相信穷孩子应该会选择后者。什么意思呢?对于蚌埠相对于集全市之力发展某一类高新产业,迫在眉睫的我更觉得更应该是做到全面开花,哪怕是牵牛花。

为什么?我敢提全面开花,因为我们有相关的人才。我们知道蚌埠是一个劳动人口输送大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如今,每年有近40万人出外,他们也是第一批打工仔。他们弃子离家,凭着自己辛勤劳动到江浙沪一些小作坊去工作。为国家建设成一个世界工厂,出了了自己的一份力。虽然他们得到的报酬并不算很高,甚至是偏低的,但是在年复一年辛勤劳动中,一部分天资聪颖的人逐渐在实践中成长为各行各业的老师傅专家。这部分人有独立管理、制造、甚至是研发的能力。我们亦可之为人才,其实相比之下,蚌埠更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而现在江浙沪一带很多当年的小作坊面临整合扩大的境遇。很多实力小的就面临着倒闭。他们中的一部分也将面临着失业。但这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比如说,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这时候心里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还有的资金富余的一部分人直接回建起来厂,小编也是农村的,身边就有不少类似于电子打火机、模具、服装厂、玩具厂这样的小作坊。 这就是蚌埠的一个机会,吸引这批人回家创业,比如说资金扶持,技术引导。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是回报绝对是值得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说得到轻松,建一个厂的同时还要建一批配套产业这是很难的,而且蚌埠附近没有大城市作为依托销路有限,不像马鞍山、滁州环抱南京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及时脱销。而我要说过程会难是不错,不过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说到销路蚌埠虽没有马滁两地的地缘优势,却有他们他们所羡慕的水路两栖发达的交通枢纽。就凭着这点蚌埠已经是皖北最大的物流集散地了。

所以我认为蚌埠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在这个电商时代背靠网络将当年的深圳香港的前店后厂模式引入变成"前电后厂"模式将蚌埠打造成下一个金华。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工商业是相辅相成的。繁忙的工业带来了大量就业人员,这些人也吸引更多的商业。而繁华的商业同时又吸引大量的高新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再投入到工业中。带来的就是工业的转型升华。

所以蚌埠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由小到大慢慢来,更不要一心靠房地产来吸引人才,适当的发展房地产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过了一个度,那么效果就会是相反的。一步一个脚印先从扶持中小企业开始慢慢的实现蚌埠再次腾飞的梦!

(以上皆是个人愚见,因为小编是蚌埠人所以有些激动,如有错误还烦请指正。)

标签: 蚌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