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什么

柳春画满楼 733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什么

近几十年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在高等教育中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事实。特别是基于ICT的教学解决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进一步推广。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甚至是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益处显而易见

在高等教育中使用ICT的益处显而易见:第一,ICT可以帮助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学习者,尤其是非传统学习者及来自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地区的学习者。第二,在ICT被广泛应用之前,信息与知识曾长期被教师垄断,如今ICT的应用赋予了学习者同等的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机会。第三,ICT的应用可以增加高等教育项目的多样性、灵活性、适应性,满足社区和个人的不同需求。第四,ICT的应用还可以让学习系统变得更加有韧性,以应对和克服未来可能面临的学习中断的风险。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ICT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各有利弊。

慕课(MOOCs)的引入使优质高等教育课程的大规模共享成为可能,尤其是当“慕课”的开发与运作是基于“开放教育资源”(OER)的原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慕课”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如削弱本地与本土人士的知识生产能力、对学习过程民主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学材料的高度趋同等。学习者有机会经常接触在线知识与信息固然可以增强他们自我学习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但也可能不利于他们的系统学习。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当建立在全面的学习框架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学习碎片化的风险。


ICT基础设施中,互联网的普及率和连接速度、在线交流平台与提供支持性学习材料的可获取性,对高等教育体系的韧性至关重要。除上述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之外,国家资历框架、学科(职业、专业)的质量标准、专业开发与课程计划模板,也同样重要。

过去,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通常在他们各自的学科领域受过良好的训练。如今,他们还需要接受技能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以提高他们在ICT、教育质量保证以及教学法方面的能力。如何从教学法的角度促进ICT的应用,将在线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的项目开发和课程计划与上游的学术基础设施及质量保证框架联系起来?这对大学教师和教授提出新要求。

为了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将这类行为常态化,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促进教师继续专业发展的制度,并成立由学习科学、教学与评估、质量保证和ICT方面专家协同合作的学校层面的教学支持中心,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应用只是手段 而非目的

我们应该倡导教师将ICT融入本校专业项目开发和课程规划的过程中,预见特定学习项目和课程对ICT的需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高等院校需要将各学习项目和课程的ICT需求转化为学校内部的相关工作流程、文件模板及审批程序,而不是依赖教职员工的个人兴趣。为了评估教师对ICT的整合能力和准备情况,我们可以用对ICT的“敏感性”“响应性”和“变革性”来描述“认识”“行动”和“变革”这三个递进的阶段。其中,“敏感性”指教师对于ICT的认识,“响应性”反映了教师采取行动的能力,由ICT驱动的教学“变革”是教师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结果。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诊断教学效果。当学习过程中的所有互动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得到追踪、记录和量化,并将所得数据嵌入不同的学情分析模型,以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所需的人工工作量就会大量地减少。但是,主观性评估也是必要的,可以为机器主导的客观性评估提供补充,赋予人文关怀。

而且,有关评估指标的制定本身就具有主观性。我们需要的是基于证据的评估,从而帮助教职员工培养客观意识。如何合乎伦理地使用ICT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它事关学习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及数据收集与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和所有权的多样化。大数据应该被列入“公共产品”的范畴,其所有权应该归各平台与机制下的数据贡献者共同所有,而不是仅仅为相关公司或实体所控制。

在这方面,强化政府监管、加大公共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政府与私立部门的合作,都是今后可能的解决方案。ICT的应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因此,只有在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即确保全民在享有全纳与公平的优质教育及终身学习机会方面的机会最大化、风险最小化,ICT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辅助”到“支持”“促进”“赋能”再到“融合”,ICT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正在朝一个更加全面和平衡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与学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与老师、同学、教学材料、环境和当地社区等因素之间互动的质量。

随着新一代的教师和学习者越来越善于使用ICT,并成为“数字原生代”,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也可以更容易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主流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怀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就如同面对机械化大生产的产品,我们更珍视手工的作品。

标签: 信息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