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数 大学生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例

回忆像海 993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大学生人数 大学生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例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出来了。作为老母亲,仔细看了半天,发现有些数据,还真是很有意思的。

鸡娃,说到底就是在帮孩子博未来。而人口普查,不说可以看到未来,至少可以看到一个趋势。

人口普查和鸡娃关系最大的一个数字,是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高达2.18亿人。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学生。

之前虽然各大网络平台一直都给人一种人均985的错觉,但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这只是假象,实际大学学历人口并没有那么多。”

现在好了,数据出来了,还真有那么多。15%的大学学历,这还是全国总人口。

咱们再来看看北京上海的数据。

北京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的41%,上海占33.8%。这个数据里面包括上了年纪正在跳广场舞的阿姨、爷叔,还包括正在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小朋友。

扣掉30%铁板钉钉的低学历人口(比如0-14岁的全部人口加大部分60岁以上的人口),上海的实际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高达47%,接近一半人了。

可以预计这个数据在未来,肯定还会提高的。因为上海作为人才的磁场,始终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进来。

爸爸妈妈们,怕了吗?

鸡娃这条船,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上海的中考普高录取率大概在60%上下浮动,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感到压力山大。

高学历人口占比这么高,也就意味着学历作为求职门槛也是越来越高。

道理很简单,如果放眼望去都是歪瓜裂枣,那用人单位选择余地就很小,只能拉到篮子里都是菜。可是如果一眼看过去都是新鲜整齐的大棚菜,那就难怪人家挑挑拣拣了。长得不看的,不合眼缘的不是我的菜,统统pass掉。

现在的学历总水平,就是水涨船高,以前大专可以做的岗位,现在要本科才能干;以前要本科才能干的学历,现在至少要研究生才能干。

这种趋势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尤其明显,人才根本就不缺,只要待遇够好,永远有高学历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街道主任都要博士了,找谁说理去?

而上海的本地小孩,并没有因此变得更聪明,更好鸡,更努力。

天赋姑且不论,反正人群中总归有高有低。就说学习的动力吧,上海小囡就差得远了。他们生活上衣食无忧,本身就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大都市成长,完全没有那种迫切想要依靠学习去更远的地方开开眼界的欲望。

然则现在的上海的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二三十年前完全不好比。

我们那时候鸡娃还只在一小撮人中流行。大多数父母白天把娃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彻底放心了。晚上小孩写作业,大人就看电视。能出个钱给小孩去补课,就算很负责任的父母了。

读书嘛,读得出就读,读不出早点工作好了。

现在的父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一年花在小孩身上的钱,少则五位数,多则六位数。小孩读个书,父母一百样都要操心。大到读什么书,报什么班,升学政策有啥变化,小到做什么小报,甚至到校做值日生,爷娘全都要管。

大多数小孩从小都有这个觉悟:书是给爸妈读的,成绩好能使我妈快乐……

从源头上看,孩子读书的动力就不够。

小孩假如是一辆车的话,父母可以给他换各种零件,添置各种配置,但是发动机是小孩自己的,这玩意不升级,这车外表再光鲜也跑不快。

鸡娃这条路,往上走很难,从二本到一本,从一本到211/985,再到top4,每提升一个level,全家都要扒层皮。

父母对小孩的预期也是一步步调低的。

朋友圈有人发段子,说现在读书真难,985是不敢想了,孩子能读个上大,就烧高香了。下面立马有人回复:能读上大很好了,我们只求本科,别的什么都不想。跟着又有人回:先考上高中再说吧!

鸡娃这条路,对很多父母来说就是煎熬。上又上不去,下又不敢下。

大学比例搁在这儿,人家都有学历,你家小孩没有,总感觉对不起孩子。可就算拼尽全力去搞到一个本科学历,好像也没什么大用,谁没有呢?

这让我想起爷爷奶奶那一辈嫁女儿,总要筹备一只樟木箱子,不管上面雕不雕花,装没装东西,反正得有这个东西夫家婆家才看得起,街坊邻居才不会“说闲话”。但其实真的结了婚,就会发现这箱子真是没啥用,搁在家里还嫌占地方。

除了985/211的学历,大部分专科以上学历就跟这个樟木箱子差不多。置办起来很费劲,可是没有又很不得劲。

鸡娃的方向可能要做调整

除了非常有天赋读书的孩子,父母可能真的要想一想,接下来鸡娃的方向该怎么走。

学历已经烂大街了,今后的趋势要么孩子能考得上清华、北大、985,要么能一直研究生,博士生这么读上去,才能在招聘中脱颖而出。

要么就只有另辟蹊径。

十多二十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肯定和现在不一样。

人口结构都变了

高学历人口那么多,在我们眼里那么重要的学历,成了烂大街的标配。学历就算依然是门槛,肯定也不会再是唯一的标准。

人也变了

现在的小孩平等意识更强,不像80后和90后那样在父母的权威下长大,看到领导都低眉顺眼的。现在的小孩,说不干就不干了。

我在网上看了个贴,说某单位招了个00后,刚上了半天班,他问了一声厕所在哪,就离开了座位。一群人左等右等,都不见实习生回来,甚至派人去厕所找了一圈,还是无果。这人就这样消失不见了。

后来同事看到他电脑没关,就过去帮他关电脑,发现这小孩搜了一堆:“上班第一天就想辞职怎么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跑路了。

父母费尽心思给娃铺的路,最终还得他自己愿意走。否则全是白费。

行业结构也在变。

往前数10年,没有满大街的外卖员和快递员,没有直播带货的,也没有网红up主。再往前数几年,公交公司还有卖票员。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新兴行业会是什么,会以哪种形式出现,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让小孩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追求一个甚至都不拔尖的学历上,显然是不划算的。我印象里,老人家的樟木箱子们,历经了几次搬家,最后都不知道扔给了哪个收破烂的。

鸡娃,当然是对的,这叫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让孩子培养一项特长,一项兴趣爱好,培养高情商更加重要。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学历,除去最顶尖的那10%,剩下的人没法再把它作为傍身的利器,吃饭的家伙了。

放低对学历的要求和期待,放空对职业和兴趣的成见,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心态,关键时候帮孩子一把,而不是拼命扯后腿,才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otherwise,房子也行)

标签: 大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