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梦志愿 陈老师
共青大学城是共青市用5年时间打造的“大学城”项目,随着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的独立学院搬入,诞生了有几个大学、为什么发展不起等问题。
本期,笔者也将根据多方面资料,为大家介绍江西共青大学城,分析共青大学城是否真的“害了江西”,以及为何会诞生“千万别去共青城上大学”这类问题。
江西共青大学城介绍
江西共青大学城起源于2013年,自9月教育部将验收全国的独立学院进行评估验收,而江西的独立学院也面临发展问题,因此促成了江西高教改革。
而后在同年省教育厅支持共青城市大学城建设后,表明了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的独立学院将整合办学资源并入驻。
在2016年秋季,共青城市大学城已经迎接了来自全国的首批学生入驻,目前所有入驻的高校虽又已面临转设等新的发展问题,但已经招生多届。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入驻的高校(包含转设情况)分别有:
1)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拟定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合并转设为公办,但新校名暂未完全确定;
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暂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转设情况;
3)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暂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转设情况;
4)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暂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转设情况;
5)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暂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转设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是位于南昌大学的鄱阳湖校区,而非许多朋友默认的共青城市大学城,并且多家媒体提到的7所高校目前也能证实的仅有5所。
为什么会有人说“共青城大学城害了江西”?
网上对于共青城市大学城的评价褒贬不一,在无具体数据和报道支撑其论点下,其中的部分江西网友认为:
1)独立学院在搬迁至共青城市大学城后,均被迫切断了与母体高校的联系;
2)目前大学城的高校招生热度一落千丈,考生录取平均分数线骤降超40分;
3)想要成为一流高校都必须落脚省会中,人才和产业的聚集对高校很重要。
在这些不看好的观点加持下,又特别因为江西不仅对于共青大学城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还将大量利好政策用于建设和发展共青大学城,由此才会有朋友认为“共青城大学城害了江西”。
该家长一石激起千层浪,截稿前该论坛仍有大量相关讨论
实际上真如此吗?非也。这些观点非常片面甚至有些偏执。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近来的政策和部分数据反驳:
1)共青城市大学城自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整合各高校薄弱的办学资源,而后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必须转设,也证明了共青城市大学城的建设方向完全正确;
实际上该实施方案发布于2020年5月5日,而非盐城市政府上文记录的12月9日
2)不考虑多项变量逐年对比录取分数并不科学,而本来江西的考生数自2015年开始就增速放缓,并且2016年的本科各批次线较2015年也有大幅下降;
3)将大学城布局远离省会是多省的常规做法,而共青城大学城则是打通九一体化的重要部分,也拥有了国家高新开发区等资源,因而看大学城要着眼未来。
作为参考,河北的东方大学城建立于廊坊,江苏的江宁大学城距离南京有30公里,上海的松江大学城距离市中心30公里,云南的大学城位于呈贡。
总而言之,从辩驳上述观点中不难看出,诞生这些观点并非是基于事实和了解情况,多数都是因为不熟悉大学城和相关的情况。
江苏的江宁大学城
为什么会有人说“千万别去共青城上大学”?
基于上述观点,可能读者们都已经知道了,“千万别去共青城上大学”同样来自于不了解大学城布局战略意义和报考相关数据的朋友。
而实际上共青城近年来利好消息不断,并且已经相当具有人气和规模,汇集了相当的资源,而在独立学院转设能相继完成后,想必会更好:
1)2018年共青城国际马拉松声势浩大,吸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2018年共青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020年11月江西已经将共青城的飞机场纳入了规划;
4)作为江西仅有的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未来必然是江西的经济增长核心点,而共青城作为未来的统筹区,也将成为高速发展的重要部分;
赣江新区规划图
5)从国家层面上的发展趋势来看,中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回流速度增加,都让中央更为重视江西等省市,而受到江西重视的共青也自然是未来的舞台焦点。
总而言之,作为未来之星的大学城及共青,自然能为同学们带来更好的高校教学实力,以及本地就业资源、环境。更何况目前已有高校转设为公办,随着转设期限逼近,更加让人期待共青大学城高校的利好变化,何来的“千万别去”呢?
标签: 赣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