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改革 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2023
我长不高了
1014
山西高考改革 山西高考改革新方案2023
今年我省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8月2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对于怎么评、评什么,进行了详细解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六方面内容。思想品德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等情况。学业水平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各门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成绩、研究性课程学习经历与创新成果、优势学科学习等情况。身心健康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和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修养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等情况。劳动素养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情况。社会实践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省教育厅统一开发山西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由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五个步骤完成评价。教师指导每位学生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登录系统及时填写成长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必须真实、客观、有据可查。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对写实记录的材料整理、分析、遴选,采用电子文本形式进行记录。遴选出来由高中学校统一录入的内容必须于每学期末公示。公示一般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校级以上的奖励可在学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学校公示无异议的信息由普通高中学校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信息管理平台。学生高中毕业前,信息管理平台根据过程性记录和数据,自动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记录电子档案,同时由学生本人撰写自我陈述报告。从外省(市、区)转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将其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随学籍一并转入。普通高中学校会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相关高校,根据“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办法,将评价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同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不断反思总结,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过程,分析把握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指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弄虚作假或不当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高中学校或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对提供虚假材料规模较大的高中学校,将依法严肃追究校长责任。对提供或伪造虚假材料的学生个人,责令限期改正,并将作假事实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已被高校录取的依法严肃处理。8月2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新高考配套文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出台,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考试内容分设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科。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三科包括实验操作。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9科,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其中外语加试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采取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省制定统一要求,各设区的市组织实施。全省统一组织实施闭卷笔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9科考试,原则上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每次考试覆盖所有考试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门。高一下学期考试科目为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高二上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思想政治。各设区的市组织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5科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课程设置方案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9科成绩按获得本次考试有效成绩的考生总数相应比例划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不合格的科目原则上提供1次补考机会,但不单独组织补考,不合格的考生可报考下一次的合格性考试。合格的科目不得再报考。其他科目补考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安排。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科,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科,再从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2科。
选择性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科,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每科考试时间均为75分钟,各科目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全省统一组织,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选择性考试科目卷面满分值各为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以卷面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以等级转换分呈现。
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由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统一认定、转换和管理,成绩当年有效。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以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为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适应高考综合改革,8月2日,省教育厅出台政策,对全省各地普通高中开展选课走班教学进行了部署。选课走班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及发展方向;应坚持遵循校情,统筹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为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应坚持规范实施,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统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按照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区域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成立学校、家长等组成的选课指导委员会,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向学生提供课程说明、选课指南。引导学生将国家需要、高校招生要求、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特色优势及自身兴趣爱好、学业基础、专业发展方向有机结合,理性自主确定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根据选课结果,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课程安排、教师配置、班级编排、学生管理、设施配备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编制学生课程表、教师课程表、教室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确保选课走班顺利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避免出现“前紧后松”、压缩学习课时、抢赶教学进度等现象。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8月2日,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意见》,对新高考之下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进行部署。各普通高中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指导课程,努力构建科学适切、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职业性向,结合学业基础,详细制订高中三年学业规划,科学合理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层次和进度,统筹安排三年学习内容。鼓励学校设立专业化学生发展指导咨询室,使用心理测评等专业手段,为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各校要通过专题讲座、情境模拟、心理训练、大学参访、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实践、自我探索、知识应用等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职业理想、实现主动发展。按照要求,各校还要逐步建成专业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应用科学的评价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和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惑。 标签: 山西高考改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