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位于中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佳木斯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中国称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所辖抚远市被称为“东方第一县”,佳木斯市为“东方第一城”。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8]
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市、伊春市,南接七台河市,北邻鹤岗市。拥有5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佳木斯的最东端,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三角洲,俗称“黑瞎子岛”,也是中国的最东方。坚持以路为纲,带动城市扩张,是佳木斯近几年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按照沿江发展、两岸繁荣的原则,通过规划路网拉开城市骨架,使原来不足40平方公里的市区一下扩展到192平方公里的建城区,形成东起建国乡、西延敖其镇、南拓四丰山、北展莲江口,由城市外环路合围的“大佳木斯”框架,沿江自东向西发展成高新区、商业金融区、行政文化区、生态旅游区的多中心“串珠式”带状城市结构。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历史文献记载,在公元前20世纪夏商之际,肃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向中原王朝连年朝贡,接受管辖与封赏。
松花江之夜(2)
汉晋时代,肃慎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唐朝曾设立黑水都督府,管辖今佳木斯一带。
辽时靺鞨改称女真,辽王朝在依兰以下沿松花江、黑龙江两岸建立五国部,管辖这一地区。
元初归开元路,后属水达达路。明代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直至库页岛广大地区。
清代初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吉林、黑龙江地区,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滨海及库页岛。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三姓副都统。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镇)。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依兰府,归依兰府管辖。
1909年改属桦川县。
1910年3月1日(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设置桦川县,改隶桦川县管辖。桦川县署驻东兴镇。
1912年11月迁往悦来镇。[4]
1925年1月,桦川县公署在佳木斯设“佳木斯行署”,县知事在佳、悦两地轮流办公。
1929年5月5日改为“桦川县驻佳木斯办事处”。
1930年佳木斯屯与东兴镇合并,定名为“佳木斯镇”,隶属桦川县管辖。[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属伪满洲国三江省。
1934年12月1日,伪满洲国实行新省制,将东北地区分割为14个省。其三江省省公署设在佳木斯。辖1市(佳木斯市)、14县,其中乙种县1个,即依兰县;丙种县8个,即桦川、富锦、方正、抚远、宝清、通河、萝北、汤原;丁种县5个,即同江、勃利、饶河、凤山、绥滨。1937年设市,为省会。
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筹备处,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4]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0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区行政公署。[4]
1945年11月17日,成立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李范五任书记。
1945年11月21日,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撤销;成立合江省政府,省会设在佳木斯。
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归桦川县管辖。[4]
1948年7月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牡丹江省,该省所辖东安地区的6县划归合江省管辖。此时,合江省共辖21市、县。9月27日,汤原、鹤立两县合并为汤原县。
1949年5月,合江省共辖佳木斯、兴山、东安3市,富锦、依兰、虎林、绥滨、汤原、桦南、宝清、抚远、萝北、桦川、勃利、密山、同江、佛山、集贤、饶河、鸡宁、永安、依东、双河、刁翎、林口等22县。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域,撤销合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5月11日,合江省政府停至办公。
1952年1月,将桦川县的耿家、模范、双合、四丰、中兴5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全市分设4个区。[4]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4年10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中共合江地委、合江专员公署,机关设在佳木斯市。
1956年,将与市郊周围毗连的桦川县太平山、三家子、新华、靠山、蒙古力、新民6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3月,桦川县人民委员会由佳木斯移驻湖南营镇。[4]
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来岗、裕太、兴华6个乡和四合山乡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4]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过20万人,恢复市辖区,分设长安、三合、和平3个城市区和1个郊区。[4]
1958年6月18日,省政府决定,将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划归合江专署管辖。
1959年3月,将桦川县的悦来、新城、星火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4]
1960年1月7日,饶河县与虎林县合并成立虎饶县,划归牡丹江农垦局管辖。
1960年4月29日撤销集贤县,设立友谊县,受合江专署和合江农垦局双重领导。
1961年1月,增设佳东区。同年3月,撤销郊区。
1962年10月20日撤销友谊县,恢复集贤县。
1963年2月1日,虎饶县划归合江专署管辖。同年12月30日设立绥滨县,归合江专署管辖。
1964年6月撤销虎饶县,相继恢复虎林、饶河、桦南和友谊县,归合江专署领导。
1964年8月,为缩小城市郊区,将郊区的大来、永安、西格木、悦来、建国、星火、拉拉街、苏家店、中伏、梨树、新城11个公社划归桦川县管辖,但西部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因距桦川县城较远,不变领导,仍由佳木斯市代管。[4]
1965年2月2日撤销勃利县七台河镇,成立七台河特区,受合江专署领导。同年8月23日恢复同江县,归合江专署领导。
1966年2月8日,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改为省直接领导。
1968年4月8日,佳木斯市划归合江地区管辖。同年8月10日,合江地区和佳木斯市合并称合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对外仍保留佳木斯市名称。
1968年12月13日撤销友谊县建制。
1970年4月1日,虎林县划归牡丹江地区管辖;七台河特区改为七台河市建制。
1972年恢复设立郊区,全市共辖5个区。[4]
1973年3月31日,地、市分开,恢复佳木斯市建置,仍归合江地区管辖。
1978年12月,将桦川县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2年8月,将依兰县的高峰、桦南县的陡沟子和桦川县的顺山堡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管辖。[4]
1983年10月8日,佳木斯市、七台河市改由省直接领导。勃利县划归七台河市管辖。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4]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其原辖的依兰、汤原、桦南、桦川、萝北、绥滨、富锦、集贤、宝清、饶河、同江、抚远、友谊13县,于1985年1月1日正式划归佳木斯市。[4]
1985年1月1日撤销合江地区行署,地市合并称佳木斯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合江行署所属各县,由佳木斯市管辖。
1987年2月,同江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将佳木斯市所属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归鹤岗市领导;将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88年8月,富锦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将佳木斯市所属的依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将宝清、友谊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的饶河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4]
2004年,经省政府同意,佳木斯市对市辖区行政区域进行部分调整:将郊区的松江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将东风区佳南办事处的红霞、三江、宏达、双合四个社区划归前进区管辖;将郊区四丰乡的南岗村整建制划归前进区管辖;将永红区的建设街道、长安街道、友谊街道的西站、北铁西、南铁西三个社区和郊区长青街道的江南社区、万发社区、长青乡的长青村,四丰街道的和平社区、四丰乡的新丰村划归向阳区管辖。同年,将郊区的建国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4]
2006年7月27日,撤销佳木斯市永红区,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调整后,佳木斯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归省直接管理。[4]
2016年,民政部(民函[2016]14号)批复同意撤销抚远县,设立县级抚远市。[5]
2017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归佳木斯市管理。调整后,佳木斯市辖4个市辖区、6个县(市)。
气候特征
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3℃。冬长夏短,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时数2525小时,有效积温2590℃。冬长夏短,无霜期130天左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貌
佳木斯一角
佳木斯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地带。西部为小兴安的青山南部为张广才岭,南部和东南部为那丹哈达岭和完达山。完达山以北是三江冲积平原,张广才岭的东北部有倭肯河山间河谷平原。全市地貌自西南向东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的过渡形式。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侵蚀剥蚀低山,面积14,629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总面积的21.7%。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那丹哈达岭、张广才岭四条山脉在本市境内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桦南、汤原等县。这一带是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属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山脉大部分为东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为500—800米,属于低山类型。(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极少)。除局部地段有陡峻的山峰和“V”型峡谷外,一般山势起伏和缓,坡度10—15度。山间沟谷发育多为宽阔的U型谷。地表多为残积物,由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往往含有岩石碎屑,以下为基岩风化壳。母质大部分为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岗岩,部分为元古代的变质岩。
侵蚀剥蚀丘陵,面积为9,78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5%。在小兴安岭东坡和完达山周围,随着山势逐渐降低,地貌由低山过渡到丘陵。本市丘陵分布在桦南、富锦等县;多分布在平原的边缘,并与低山相间。海拔高度为200—450米,坡度平缓,坡面较长,丘顶浑园,部分呈垄岗状,丘陵间谷宽而浅。地表多为残积物。土层较薄,上为亚粘土、亚沙土,下部为风化碎屑。丘陵母质多为古老的花岗岩,谷地多为沉积岩。丘陵下部坡面和谷地多数已开耕种。
洪积、侵蚀剥蚀台地,总面积为6,3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5%。
冲积平原,面积36,480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面积的54.2%。主要有三江冲积低平原、倭肯河山间谷平原以及完达山山前地带的洪积冲积平原。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的新坳陷。晚侏罗纪至白垩纪,山地逐渐上升;平原地区发生凹陷,第四纪更新世以来,继续处于大面积沉降运动中;只有局部地区发生岗状隆起,迫使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多次改道,遗留下许多古河道、河曲带。构成平原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纪全统亚粘土覆盖。该区总体上地形平坦,地势较低。海拔高度40—80米,抚远三角洲地势最低只有34米。平原中有少数孤山、残丘。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1/5000—1/10000。由于地势低平,河流下切能力弱。流经本区的河流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其他河流河床比降小,许多河流具有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平原内河曲发育,牛轭湖、旧河道、沙洲较多,沼泽广布。本区由于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种植业发展较快,大部分已垦为农田,是省内主要的种植业基地之一。
平原中有11,295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占平原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同江、抚远等市。
佳木斯资源富集、土地广袤,是世界上大块黑土平原之一,包含世界上三大黑土湿地2145万亩。佳木斯区域内江河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充足的水资源为发展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佳木斯还是中国风能资源的富集区,风力发电潜力大。佳木斯市矿产储备以黄金、煤炭、石油、天然气、饰面石材、矿泉水为主。已发现矿产资源43种。佳木斯具备油气生成的地质条件,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近百亿立方米,全市黄金已累计探明储量38745.4公斤(金属量)。
水资源
佳木斯市正常年份降水量为500多毫米,地表水较为丰富,年降水量保证率80%。可产水量:北部沿江平原区为1.08亿立方米;南部低山丘陵区为2.7亿立方米,总计为3.78亿立方米。松花江和9条支叉河流,保证率为年80%经流量可达678.16亿立方米,其中松花江经流量为677.16亿立方米。地表经流水的补给来源有雨水补给,可补给地表水的75~80%,是主要补给来源;融雪水可补给15~20%;地下水补给约占5~8%。
植物资源
佳木斯市境内郊区野生植物漫山遍野,种类繁多。除林木外,主要种类可分4类。药材类有车前子、五味子、伏苓、玉竹、柴胡、桔梗、穿龙骨、洋金花、蒲公英、马齿苋、人参等。这些植物多生长在南部低山区,数量较多。观赏类有映山红、芍药、红花、黄花、马莲花、紫罗兰、百合花、野玫瑰、金针花、石竹子。其中以映山红、红花、黄花数量为最多,分布于南部低山区的缓坡上。草类有樟茅(洋草)、大叶章、小叶章、水稗草、兰花菜、蓼吊子、柳蒿、五花草、三棱草、大马莲、菱角、金盏草等。菌类:蘑菇、猴头、马粪包、木耳等。
动物资源
佳木斯市境内兽类中,南部山区偶而可见狼和貉子。马鞍山、烟筒山等处尚有狍子和鹿出没。兔子和黄鼬在山区和平原均可见到。禽类:有野鸭、野鸡、鹌鹑、乌鸦、喜鹊、山雀、啄木鸟、豆纹鸟、云雀、麻雀、鹰鸽、苍鹰等。候鸟有燕、大雁、布谷鸟、蓝靛鸟、三道眉鸟、灰喜鹊、鹭鹚、鹤、鱼鹰、沙鸥等。珍稀鸟类有:人参鸟(又名棒槌鸟)、百灵鸟等,数量极少。昆虫类:有蜜蜂、马蜂、蜻蜒、蝴蝶、螟蛾、金龟子、蚯蚓、椿象、瓢虫、蚂蚁、蟋蟀、螳螂、萤、蜘蛛、蚱蜢、蚕、蝼蛄、蟑螂、蝇、蚊、虻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蜥蜴、鳖、蛇、水獭等。
矿产资源
佳木斯市区境内已经查明的矿产主要有石英石、蛇纹石、沸石、玄武岩和陶土等。石英石产于大来镇大来村南山,共有4个矿体,蕴藏量为18~23万立方米。矿石总重量约为47.7万吨。矿体出露地表,适合开采。蛇纹石见于大来镇沿江一带的石砬中。沸石在佳南平吊村和四丰山一带均有发现。玄武岩见于四丰山境内和西格木乡草帽顶子山一带。陶土产于西格木乡草帽顶子山,分布在直径300米,比高50米范围以内,属于中生上白云系酸性火山岩石矿。硬质陶土产于西格木乡华拉沟对山,分布在山的直径为300米,比高50米处,蕴藏量约320万吨。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佳木斯市总人口2552097人,常住总人口为2552097人。其中向阳区233855人,前进区171530人,东风区161740人,郊区314586人,桦南县468698人,桦川县202827人,汤原县255211人,抚远县126694人,同江市179791人,富锦市437165。
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1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6.89‰,死亡率14.28‰,人口自然增长率-7.4‰。年末全市总人口234.5万人。[11]截至2017年底,佳木斯市总人口234.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89‰,死亡率14.28‰,人口自然增长率-7.4‰。 佳木斯市共有42个民族成份,其中41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赫哲族较多,其余36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
民族
据2008年末数据显示,全市共有42个少数民族,人口1038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赫哲族人口分别为4007人、6457人、26558人、62587人、2668人,其余37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其中赫哲族是佳木斯特有民族。全市有4个民族乡,分别是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全市共有42个民族村,其中朝鲜族村 35个、赫哲族村5个、满族蒙古族村1个、满族村1个。
乡村少数民族人口67121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4.7%。朝鲜族主要聚居在星火和汤旺两个朝鲜族乡,其余分布在6县(市)、郊区及市区。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同江市的街津口和八岔两个赫哲族乡及市郊区的敖其赫哲族村,其余分布在市区、抚远市及同江市。
满族、回族、蒙古族主要散居在市区及6县(市)。
在边境地区主要有朝鲜族和赫哲族。民族乡边境总长度76公里(街津口乡40公里、八岔乡36公里),边境民族乡行政区划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街津口乡280平方公里、八岔乡287平方公里)。
标签: 佳木斯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