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招生

怀中人 1010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招生

海派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转型的关键点,它开启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海派绘画的形成和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历程密切相关。漫步在城市中,从大师故居与美术馆中串起海上画派的脉络,能感受到海派绘画给予上海的风雅与精神力量。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与刘海粟美术馆不约而同地推出“海派城市考古”策划,前者以“海派美术地图”项目,串联起海派美术名家故居、海派美术社团的活动地点、海派绘画重要事件发生地;后者以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为纽带,开启“记忆市场——粟上海顺昌路艺术项目”。

中华艺术宫

从顺昌路出发,上海美专旧事

1930年代的某一天,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走出位于复兴中路的家,去往顺昌路上的上海美专。这一路上,他也许会遇到张充仁、傅雷、黄宾虹、丁悚、张光宇等人。他们有的人曾在上海美专任教,有的人虽未任教,却与海派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次欧游时期,刘海粟与张韵士及傅雷、刘抗等人与保罗·朗多夫斯基合影

1912年11月,年仅17岁的画家刘海粟与同为画家的乌始光、张聿光等人,在上海乍浦路8号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座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代初,学校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搬迁至顺昌路560号新址。从1912年到1952年,上海美专办学40年,课程设置除了有西洋画、中国画、图案画、美术理论等美术课程,也开创各种新潮艺术形式,如电影、摄影、艺术设计、城市雕塑、新兴木刻等,以课程和学生社团等方式遍地开花。推行人体模特儿写生教学,率先实行男女生同校,创办了我国第一本专业美术杂志《美术》、引发社会新旧思想交锋……其办校历程映射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和发展。

上海美专西画科教室

上海美专改变了中国艺术教育传统的师徒传承制,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向社会大量输送经过严格训练的艺术人才。上世纪上半叶国内一流的艺术家和学者绝大部分在美专执过教,潘玉良、朱屺瞻、李可染、程十发等享誉中外的绘画大师均毕业于上海美专。

从乍浦路到顺昌路,上海美专先后迁爱而近路(今安庆路)、横浜桥南全福里、海宁路10号、白云观左近等12处,且几易其名。从最初学制一年、学生寥寥的传习所性质的学校到“新美术运动”和“美术革命”的重要实践场,上海美专是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大都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印记。

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的朋友圈

上海美专的故事,自然要从校长刘海粟说起。刘海粟1935年在复兴中路居住,一直到1980年代。1920年前后,刘海粟结识了蔡元培和康有为等文化名人,从此以后,刘海粟大力提倡和追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上海美专便是美育思想最重要的实验场。当时的许多美术团体、美术展览、美术研究以及中外美术交流活动,皆不乏其身影。

刘海粟在复兴公园写生。

刘海粟的好友傅雷,住在重庆南路上的巴黎新村。他1931年经刘海粟之邀进入上海美专一边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边教授西画理论,担任美术史、艺术论、名画家论、法文四门课程教师。他积极推介西方现代艺术,编撰及翻译了大量的画册和艺术理论文章,为上海美专在三十年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理论和思想的指导。

曾居住在自忠路上的中国山水画宗师黄宾虹也曾做过上海美专的国画教授。1925年在刘海粟《昌国画》一文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画作为传统的本土艺术,在上海美专第一次纳入现代教育成为一门学科。1929年和1932年,上海美专两次聘请黄宾虹为国画理论教授。

黄陂南路847弄9号“漫画会”旧址

上海美专并非独立存在于顺昌路,在同一街区,担任过上海美专的首任教务长的漫画家丁悚(丁聪之父)曾寓居贝勒路天祥里31号(今黄陂南路847弄9号),其提倡的写生教学理念为上海美专主张的美术改良做了预备。1924年,丁悚和黄文农、张光宇、叶浅予、王敦庆等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漫画社团“漫画会”,会址便在丁悚寓所,天祥里成为群贤毕至的大本营。张光宇、叶浅予、黄文农、鲁少飞、王人美、周璇、聂耳、张乐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与海派文化相伴相生的艺术大师们

从顺昌路的上海美专旧址出发,在黄浦区、静安区画一个不大的圈子,这里曾生活过一大批在上海文化圈中非常活跃的画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们:刘海粟、张大千、林风眠、丰子恺、黄宾虹、张充仁……这些与中国美术和文化史相伴相生的人和事,无疑是上海海派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丰子恺作品《玉人歌舞未曾归》

住在距离顺昌路不远处的合肥路上的著名雕塑家张充仁,虽未在上海美专执教,但他在此处创办了中国第一私人绘画、雕塑教学工作室——充仁画室,成为美术教育的又一种形态。在晚年,张充仁曾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名誉主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等,他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对于上海文化和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不可磨灭。

1950年代张充仁为齐白石塑像

1923年,24岁的张大千从四川内江来到上海,住进了马浪路西成里(今马当路278弄)16号底楼客堂间。隔壁的17号住的是张大千的哥哥,以画虎著名的张善孖。两幢石库门天井是打通的,客堂间也打通成了兄弟两人的画室,取名“大风堂”。他们寓居此处达九年,直到1932年才举家搬到苏州网师园。张善孖为了观察老虎的情态,还曾在16号、17号的院子里养过一只小老虎。

张大千山水画(册页装轴)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日月楼”位于陕西南路上的“长乐村”。1954年秋日,丰子恺一家从福州路搬至此地,在这里度过了21个春秋,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丰子恺先生的旷世巨著《护生画集》便是在日月楼上最终完成的,达成他与老师弘一法师的夙愿“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林风眠《捧白莲红衣仕女》

20世纪50年代初期,林风眠携妻子阿丽丝•华丹和女儿林蒂娜来到上海,寓居南昌路53号,在此安心作画,这一停留就长达25年。半隐居的生活使得林风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绘画上,在上海寓居期间,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他立体主义的戏曲绘画、以及以人物组群为主体的现实生活题材。

今天我们走在这里的小马路上,也许和近百年前的艺术大师们,隔着时空擦身而过。

海派寻踪

01 | 上海美专旧址

地址:黄浦区顺昌路560号

顺昌路560号是上海美专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校址,此地留下上海美专鼎盛时期的记忆、也留下了不少名人足迹。

02 |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地址: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美术馆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2012年,上海美术馆从人民广场迁至世博会中国馆,不仅扩大占地面积,更塑造周边艺文活动空间。

03 | 刘海粟美术馆

地址: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

刘海粟美术馆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以刘海粟先生的丰厚捐赠为根基,1995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地处长宁区延安西路种德桥路的海粟绿地内,总建筑面积为12652平方米,现有藏品3274余件。坚持以传承海老精神、凝聚青年力量、秉持创新理念、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打造新时代更具影响力和标识度的美术馆。

04 | 刘海粟旧居

地址:黄浦区复兴中路512号

复兴中路512号,是一幢红砖外墙的四层楼法式花园住宅,由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建造。20世纪30年代,刘海粟租下这里后一直住到1994年去世。

刘海粟的家和复兴公园的东南门就一路之隔。根据刘海粟女儿刘蟾的回忆,刘海粟经常到复兴公园写生。在中华艺术宫,就藏有其1981年绘制的油画《复兴公园》,可为当时居住在复兴中路512号时的生活之照影。

05 | 丰子恺故居

地址:黄浦区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93号

陕西南路上的39-45弄“长乐村”,目前是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1925-1929年建造,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沿茂名路一排为孟莎式坡屋顶,窗口、山花等部位有清水红砖拼成的装饰图案。

06 | 张大千、张善孖故居“大风堂”

地址:黄浦区马当路278弄16号、17号

位于马当路278弄的西成里建于1926年,建筑外表貌不惊人,灰色的石墙,红色的门窗,石库门呈直线排列,整齐划一。张大千、张善孖兄弟曾在此寓居九年。

07 | 林风眠故居

地址:黄浦区南昌路53号

南昌路53号是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房,坐南朝北,清水红砖外墙,方百叶窗,屋前还有小院。旧居下面是客厅和厨房,上面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林风眠的太太和女儿住大房间,他自己将小房间隔成两半,一半用于睡觉,一半就作为画室,偶尔招待朋友。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主办方 提供 题图说明:920年代上海美专校门外观

来源:作者:张敏蕾 李君娜

标签: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