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经济水平和需求量决定了其国际教育的发展和规模,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保障了其教育服务事业必会不断更迭。
半个世纪前,北京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国际特色学校。此后50余年,北京国际教育飞速发展,公办、民办百花齐放,但国际特色学校分布不均的情况十分明显。2019年,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三年已过,多少所国际特色学校落地?北京国际教育布局又有何变化?
作为首都,北京人口庞大,实际人口众多,教育需求强劲。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城区常住人口1775.2万。
但北京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学生入学与户籍挂钩,无户籍的北京常住人口只能选择民办学校。这时,不需要户籍、追求素质教育、以双语为特色、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国际特色学校就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而早期具有这样需求的主要是外籍人员的子女。
01
国际学校在线
北京国际教育40年
20世纪90年代前,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
北京第一所国际特色学校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1969年,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诞生,这是北京第一所国际特色学校,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特色学校。
此后,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相继诞生,均招收外籍人员子女。
1975年第五十五中学被外交部和北京市政府指定为对外开放学校,1989年成立国际学生部,第一所公办学校国际部诞生。
20世纪90年代,民办国际特色学校出现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化,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外企进入中国,北京又诞生了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一所公办学校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同时,早期的民办特色国际学校开始出现,如:北京中加学校、北京王府学校、北京私立汇佳学校等,这些早期民办特色国际学校选择在北京市中心周边昌平、通州、顺义等地建校。
21世纪初,本土、外来教育品牌涌现
21世纪,中国加入WTO,教育也走向对外开放,这一时期,北京三类国际特色学校都有持续较快增长,其中近一半为民办国际特色学校,有7所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外籍人女子女学校数量增长最快的10年。本土、外来教育品牌纷纷涌现,海嘉、青苗、启明星,哈罗、德威、诺德安达等。高校附属品牌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等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近十年,各类国际特色学校迅速增长
2010年以后的近10年,是北京国际特色学校飞速增长的十年,有近一半的学校诞生于这期间,民办和公办国际特色学校的增长都有新的突破,各类本土、外来教育品牌遍地开花。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增长却有所停滞,仅有北京协力国际学校这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诞生于这期间。
02
国际学校在线
北京国际特色学校现状如何?
如今,据国际学校在线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北京共拥有144所国际特色学校,约占全国国际特色学校的9%,是国际教育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1►国际特色学校分布十分不均
北京国际特色学校的分布非常不均,差异明显。朝阳区(50所)是拥有国际特色学校数量最多的地区,超过三分之一;其次是海淀区,拥有28所国际特色学校,较朝阳区少了近一半;昌平区(14所)、顺义区(14所)较海淀区再少一半;大兴区拥有12所;其次是通州区(7所)、东城区(5所)、丰台区(4所)、西城区(4所)、门头沟区(2所)、石景山区(2所)、房山区(1所)、延庆区(1所),均不超过10所。
2►民办国际特色学校占比过半
在类型方面,民办国际特色学校(90所)超过半数,占比62.5%,其中一半分布在朝阳区;公办学校国际部(29所),占比20.1%,海淀区数量最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17所,占比11.8%,主要分布在朝阳区、顺义区两地;其他类型8所。
3►朝阳、海淀学校分布差异明显
作为北京国际特色学校的聚集地,朝阳和海淀区在学校类型的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北京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区,朝阳区具有强化国际交往的功能,是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这里汇集了近100%的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国际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和50%的外籍人口。因此,不管是民办国际特色学校还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朝阳区都拥有最多的数量。爱迪、世青、京西、耀中等国际特色学校均坐落于此。
作为全国教育的天花板,海淀区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和高校资源,高端产业、高科技企业、各类精英人才都在这里聚集。依托公办学校的优势,这里拥有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公办学校国际部,如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等学校的国际部。
4►AP课程市场占有率最高
在课程和认证方面,根据《2022中国国际高中入学指南蓝皮书》数据显示,北京开设高中阶段的国际特色学校中,共有53所AP授权学校;39所A-Level授权学校;32所IB授权学校;22所IGCSE授权学校。
5►本土教育品牌丰富
在学校品牌上,北京国际特色学校以本土品牌为主,一类是民办国际教育品牌,如:启明星、青苗、中育贝拉、耀中等。
一类是本土高校教育品牌,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以及本土高校附属教育品牌,如:清华附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等知名品牌。
外来品牌中,英式教育品牌较多,有诺德安达、赫德、哈罗、德威等;美式教育品牌则有圣保罗美国、威力塔斯;以及澳洲教育品牌,爱迪。
6►学费全国排名第一
在学费上,北京也是一骑绝尘。根据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 统计的“2021全球国际教育费用排行榜”,北京在全球最贵的10个城市学费榜单中位列第二。我们汇总了北京国际特色学校2022年高中阶段的学费,发现20万+的学费已是常态。
学校 | 阶段 | 学费 |
北京世青国际学校 | 高中 | 17.3-31.3万/年 |
北京启明星学校 | 高中 | 22万/年 |
北京青苗学校 | 高中 | 22.8-25.8万/年 |
北京朝阳凯文学校 | 高中 | 24.78万/年 |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 高中 | 22万/年 |
北京房山诺德安达学校 | 高中 | 21.63万/年 |
北京市海嘉双语学校 | 高中 | 22.8-25.8万/年 |
北京王府学校 | 高中 | 24万/年 |
北京王府外国语学校 | 高中 | 24万/年 |
北京德闳明德高中 | 高中 | 28.8万/年 |
北京市私立汇佳 | 高中 | 25万/年 |
北京市顺义区君诚学校 | 高中 | 24万/年 |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 | 高中 | 21万/年 |
7►公立国际部实力强劲
在升学上,公办学校国际部虽然数量不及民办国际特色学校,但实力强劲,在各类升学榜单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爸爸真棒”发布的「2022年全国百强高中·海外大学升学榜」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连续6年蝉联,北京十一学校(含国际部)位列第三。
在宜校发布的2021年度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同样位列第一,且在前十的榜单上,北京上榜的4所国际特色学校均为公办学校国际部,可见实力。
03
国际学校在线
教育布局再次外扩,4年新增25所学校
从北京国际特色学校的分布和发展来看,北京市国际教育格局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区两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做好教育服务,北京市在新规划的国际人才引进密集区域增加布局国际学校。
2019年2月,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在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布局一批国际学校,加大国际教育供给,提升国际教育质量,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等重点区域,计划利用市、区优质校资源,建设23所国际特色学校,并附上了《区级拟建国际学校情况表》以及《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情况表》。
2020年底,23所调整为26所。如今,三年已过,这26所国际特色学校究竟如何?北京又新增了多少所国际特色学校?
2022年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2021年工作总结,表示将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建设,对进展缓慢的学校进行专项督办。12 所新布局国际学校已投入使用,14 所学校已完成规划布局,正在推动建设过程中。
据国际学校在线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近4年时间,北京共新增了25所国际特色学校。
图表 | 学校 | 类型 |
朝阳 |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东坝校区 | 民办 |
朝阳 | 北京爱华安民双语学校 | 民办 |
朝阳 | 北京市致知学校 | 民办 |
朝阳 | 清华附中广华学校 | 公办 |
朝阳 | 乐成国际学校 | 民办 |
大兴 | 建华实验亦庄学 | 民办 |
大兴 |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国际部 | 公办 |
大兴 | 耀华学校 | 民办 |
大兴 |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 公办 |
大兴 |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 | 民办 |
海淀 |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四季青校区) | 民办 |
海淀 | 清华附中国际部稻香湖校区 | 民办 |
海淀 | 清华附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 外籍 |
海淀 |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 外籍 |
怀柔 | 北京市青苗学校怀柔校区 | 民办 |
怀柔 | 一零一中学怀柔科学城校区 | 公办 |
怀柔 | 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 | 公办 |
通州 | 北京市通州区德闳学校 | 民办 |
通州 | 北京学校 | 公办 |
房山 | 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 | 民办 |
东城 | 北京汇文中学国际部 | 公办 |
石景山 |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 公办 |
昌平 | 清华附中昌平学校 | 公办 |
西城 | 一六一中学(新校区) | 公办 |
丰台 |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丽泽国际学校 | 民办 |
*如有错漏,请指正
新增国际特色学校中民办、公办各占一半,还有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同时,学校遍及11个区,朝阳(5所)、大兴(5所)、海淀(4所)、怀柔(3所)、通州(2所)、房山(1所)、东城(1所)、石景山(1所)、昌平(1所)、西城(1所)、丰台(1所)。
虽然,朝阳仍是国际特色学校最多的地区,但北京的边缘房山、怀柔,均拥有了国际特色学校,北京国际特色学校的辐射范围再次外扩。
04
国际学校在线
结语
北京的国际教育开始早、发展好、实力强,但资源分布十分不均,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更是偏弱。
2019年,北京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利用市、区优质校资源布局国际教育,在各区域增添、新建国际特色学校。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国际特色学校未能如期开学,但已经落地的优质国际特色学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推动所在区域的基础建设的完善,提升地区的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北京国际教育的辐射范围也在再次外扩。
参考资料:
《2022中国国际高中入学指南蓝皮书》,中国银行
《新建24所,“区区都有国际学校”,北京<教育三年计划>都实现了吗?》,新学说
标签: 北京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