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80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万欢@同声传译万欢,来自辽宁,如今生活在北京。
从小有着艺术天赋的我,因父母下岗,家境困难,放弃艺术梦想,高考本想避开高数,谁知一切早已注定,最终选了英语专业。
在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却逆风翻盘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最终成为资深同声传译。
(大会现场照片)
我出生在辽宁省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妈妈则性格要强,由于爸妈学历都不高,所以希望我努力学习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对我管理比较严格。
小时候家里条件虽非富裕,但爸妈总是尽力满足我的愿望。彼时,我极喜欢艺术,妈妈咬牙给我买了YMH的电子琴,没有钱报学习班,我就自己照着琴谱练琴。
小学时,我显露出绘画天赋。
上了初中后,美术老师说:“万欢,你的文化课成绩很好,若学美术,考上鲁迅美术学院是问题不大的,还能冲冲中央美术学院。虽然学艺术花费大,可一旦学成了,给那些考艺术的学生补课,也能赚很多钱的,何况,以你的天赋,是能有一番成就的。”
(媒体采访,交替传译)
我高兴地回家跟妈妈说了老师的话,她却欲言又止,最终为难地说:“孩子,咱家哪有钱学艺术啊。”这时我才知道爸妈已双双下岗,只是怕我担心,在悄悄负重前行。无奈,我忍痛放弃了美术梦。
之后,家里愈加困难,我偶尔要靠舅舅和亲戚帮衬才得以交齐学费。
为了生活,爸妈开始到菜市场卖菜。时至今日,我还刻骨铭心地记得,烈日炎炎下,他们汗流浃背地奋力推着车,汗珠顺着他们的脸一道道往下淌的样子。
有人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惆怅;可这碎银几两,断了儿时梦想,让少年染上沧桑。”
这句话用在我身上真太对了。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自立自强,活出个样子。
正是生活的不易,塑造了我坚毅果敢、努力拼搏的性格,也因为如此,我做事比较独立理性,高考选专业也没有让爸妈操心。
(同传箱内正在同传)
我舅舅是科学家,为国家的大国重器做出很大贡献,是我很敬重的人。彼时我跟舅舅说想避开高数报考古专业,因为我数理化不好,而且喜欢历史和文物。
舅舅帮我分析了考古以及各个专业的利弊,让我自己做选择。
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考古专业的想法,选择了英语——这个看似更有“钱途”的专业。
大一时我的英语并不好,听力很差,口语表达也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
为了提高听力,每天凌晨5:30,悄悄从上铺爬下来,插个充电小台灯,带着耳机练习听力。图书馆、自习室里经常有我努力学习的身影。
同时,我也了解到英语专业的最高水平就是翻译了,而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口译又分交替翻译和同声传译,而翻译实战的最高境界就是同声传译了。
(巴厘岛海滩)
平时大家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比如领导人答记者问,讲一段话停下来,然后译员再翻译,这个叫交替传译。
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
这就要求译员练就multi-tasking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一心多用。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听到讲者讲了三句话,那可能嘴里翻着讲者的第一句,脑子里想着第二句的译文,耳朵里听着第三句……
而同声传译对当年的我来说,光环太强大了,那一般得是外交学院、北外、英国的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这样的名校高翻科班出身。
我就是一个地方一本的高校,梦想之路当时看起来真的是遥不可及,但是我下定决心:中国同传翻译圈将来一定有我!
(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同传)
我带着投入和执着,仔细分析了下学习路径,路要一步步走,同传也是从听、说、读、写、译练起来的,那就先打好听说基础,但是没有好的方法,终究收效甚微。
那时李阳疯狂英语非常火爆,在学校举办了讲座,说是有好的听说方法。而我的短板恰恰在听力和口语上,要想解决,最好参加专业的集训营。
可400元学费把我难住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向同学借了钱,才得以参加训练营。
一个寒假的训练,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开学后,我坚持晨读练习,还逐渐带动了一群伙伴一起晨读,进而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口语俱乐部。
最终还和东北各个高校的英语社团联动,我们各个高校的小伙伴们一起组织起来了东北三省最大的英语联盟组织。
当时,经常去各个高校的兄弟社团参加活动、交流学习,收获的不仅是英语听说,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车展现场也会成为我工作的地方)
年轻没有其他资本,而我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律。哈尔滨的冬天折胶堕指,零下二三十度,每天天不亮我就和一群伙伴到教学楼练英语。
教学楼值班的大爷看我总是风雨无阻,跟我说:“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拼了。”还特意早为我们早开了教学楼的大门。
习于冷,志与成冰。当一个人习惯了霜雪,就可以变成一棵松树,屹立在天地间,成为冬天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我的努力引起了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周教授的关注。当时我去旁听周老师的课,和老师交流,老师问我:“下大雨你也会出来晨读吗?”我说:“会的,我坚信暴风雨会淘汰一批人!”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话,打动了周老师。他每年都会带五六个学生实际参与一些企业咨询项目,竞争非常激烈。
我作为一个非管理学院的学生被特批参加实习小组。正是这件事让我对管理和营销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实践,萌生了以后创业的想法。我非常感恩周老师对我在未来事业上的启蒙,我们至今还保持联系。
(忙着出差,在高铁上看会议资料,顾不上吃饭是常态)
大二时,我开始兼职出去做英语助教、慢慢开始锻炼讲课、后来大四时也开始教授托福、雅思课程,翻译能力同步在提升,偶尔会接些翻译的活。
大学期间,我攒了些钱,加上舅舅的资助,兴高采烈地买了人生当中第一台电脑。那个年代,电脑还属于贵重物品,个人买电脑的比较少,但也因为这件事,我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生资格取消了。
这件事并没有让我感到难过,既然我能自食其力,就不需要再靠国家救助。我很自豪,我已经从一个手心向上伸手要钱的人,成长为自足及给予和帮助别人的人。
大学毕业后迷茫了一段时间,想清楚后,还是想做自由职业翻译,可在翻译方面,哈尔滨发展空间有限,只能接些翻译的小活儿。
后来,听在北京做翻译的朋友说如果做翻译,还是北京机会多。我很想到更高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来到北京。
(译员台+耳机)
成功就像穿高跟鞋,刚起步时可能满脚都是水泡,但一路坚持下来,最后都会走出最优美的步伐。
万事开头难。来到北京举目无亲,没有任何背景,北京的翻译朋友也还没站稳脚跟,并无太多的人脉和资源,我必须想办法让北京翻译市场上的人认识我。
经过考虑,我报了一个翻译培训班,想着既可以了解北京翻译的培训情况、又可以累积人脉。学习期间,培训机构老板了解到我过去一些履历,恰好公司需要人管理培训业务,就邀请我留下来工作。
上天给我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年半的时间,我熟悉了所有的业务,也大大提升了专业能力。只是,过于拼搏的后果是身体透支。无奈我把自己招来的人培养出来后,就向老板提交了辞呈。休息调整了一段日子后,就打算做自由职业翻译。
(随时随地办公的状态,借用某大厂的前台办公处理文件)
做翻译的人大都是高学历或者是科班出身,像我这样并非毕业于名校高翻的同传来说,必须要竭尽全力。
我始终记得一句话: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为了拓展人脉,我除了经常参加一些翻译圈的活动外,又报了高质量的企业管理培训班,一点点建起自己的人脉关系。
当时有一些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培训课程,会邀请国外教授、专家、学者来演讲,课程需要现场翻译,最初的客户大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莎士比亚说:“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有一次我在一场国际大会做同声传译时,搭档在翻译时(同传一般是2-3人轮换翻译,15-20分换人)我出来休息,刚从同传箱出来,就看到箱子旁边的地板上有个人脸色很苍白,但是还在用电脑工作。
(与前世界银行高管-经济学家Yukou Huang同传工作合影)
由于同传工作平时吃饭不及时,所以我养成在包里放些零食的习惯。看到他的样子,我推测他可能有低血糖,赶快给他拿了蛋黄派。
本以为是举手之劳的微小之事,却未成想到他很快成为我事业上的贵人。
交流后才知道他是大会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我们加了联系方式。相互熟悉成了好朋友后,有一次他跟我说出来吃个饭,要介绍几个朋友认识。到了才知道,介绍的朋友都是企业里可能和翻译业务相关的人。
其中有一个大企业的领导,经过试用,非常认可我。他给我的评价是:专业、职业、靠谱,我成了这家企业的签约翻译,后来总裁领导和其他客户朋友也给我推荐翻译工作。可以说,不少翻译业务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这个贵人朋友。
这又让我懂得了,做事先做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缘分不是攀附得来的,而是真诚地交往。尤其是在比自己认知维度高的人面前,所有的小聪明和伪装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与其如此,不如真诚待人。
(国际会议现场工作照)
而当翻译质量达到同等水平时,客户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信任的人,这就要靠平时的真诚、靠谱来赢得。
有些译员虽然有实力,但喜欢给自己加光环,刻意营造所谓的“高大上”,造就了傲慢的态度,沟通服务态度堪忧。
虽然译员有职业光环,但当客户提出问题时,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无礼,真诚地探讨交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合作得更久远。
也曾有人好奇同传一天的工作是怎样的?是否像电视中一样高大上。有个同行前辈用几个字做了概括:要PPT、查术语、找会场。
说起要PPT,很多不了解的人,以为不管讲者说什么,我们都可以马上翻译出来,其实这是误区。
作为同传,什么行业的会议都会涉及到,比如接到一场医学会议同传,我们必须提前去了解这个会议的背景知识。这就需要客户提前把PPT给我们,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
(手机拍照现场PPT)
曾经有嘉宾因为保密而不给PPT资料,遇到这样的演讲嘉宾,我们现场翻译只能采取“非常手段”,最早时使用望远镜,后来就用手机拍照,甚至边查词边翻译。
查术语,比如接到医学会议同传,讲到医学的罕见病,那就要查找行业内相关的术语知识,再快速记忆,这样才能更好的翻译出来。夸张点说,睡觉、吃饭、梦里都是专业术语。
找会场就好理解了,客户发给我们会场地址,我们就要快速找到会场地址,进入同传箱准备开工。
自从疫情开始,大都是线上会议,找会场也变成测试线上会议室网络了。
(部分术语表整理)
说真的,这几个字挺浓缩我们同传人生活的,明白了这些,大家也会觉得我们就是普通人。
不仅普通,有时还会遇到现场的突发事情,不仅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
同声传译是需要相对隔音的环境,所以要在会场搭建同传箱(同传工作间),因为箱子都是临时搭建的,所以有时并不结实。
有一次我和搭档在里面做翻译,头顶的天花板“啪”地一声,一侧直接掉下来了,差点砸到我们,我楞了一下。同时,听众的耳机里听到箱子里“轰”的一声,都回头看我们。
但是,这个时候绝不能停止翻译,因为会议还在进行中,不能中断。
同传箱(同传工作间)
很早之前,人们对同声传译不了解,曾有些人把我们当动物似的围观,甚至当面喊:“快来看,这是活的同传,说着举起相机对着我们一顿猛拍。”
前面也提到过,同声传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工作时最少要两个人才能完成,需要15到20分钟换人休息,换人时翻译不能中断。所以在换人前一分钟左右,就要戴上耳机听搭档翻到哪里了。
所以,同传译员必须具备一心多用的能力,就像小龙女和周伯通练左右互博,也是一心多用的体现。我们不仅要处理翻译,还有可能的危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除了同传和文件翻译项目,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教翻译课程,最早都是线下课,20年疫情后,线上翻译培训增加了。
(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同传工作证件)
在学习翻译的学生身上,我总能看到自己当年努力的影子。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印象深刻,他来自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大一时就上了我讲的线下课。
由于底子差,我放英语视频或是录音,他只能听个半懂。我鼓励他坚持,现在听不懂不要紧,只要按照我教的方法,假以时日,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会慢慢提升上来的,重在坚持。
他真的很听话,回去不断刻苦练习。21年4月的一天,他给我发信息说考上对名校的口译专业硕士了。
他说:“老师,我就是用您教给我的方法练习的,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看您的朋友圈,您永远那么拼搏努力,您就是我人生的榜样。”听了他的话,我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欣慰,不知不觉的眼角就湿润了。
很多时候,信则灵;不信,则零。简单相信照着做,坚持下来,就会有好的结果,尤其是学习专业技能更是如此。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热泪之下,回首过往,原来,曾经我也是这样“傻”的人。
(我的口译现场笔记)
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几年疫情,航班中断,没有国际贸易往来交流,业务量下降,可我在您身上丝毫看不到疫情的影响,您是我见过的疫情期间,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线同传老师,是我人生前进的动力。”
我说:“都是苦孩子出身,没有理由停下来,自怨自艾没有用,只要确定了前进的方向,行动就好。”
其实人非神仙,疫情之初,我也曾有过焦虑,那时我连刷牙都无法静心站在一个地方,焦虑使我边刷牙边走来走去。但是很快我就从焦虑迷茫,到适应接纳,再到现在的突破发展。
能将人从低谷拯救出来的,从来不是其它,而是内心格局的打开和释怀。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增多,我越来越明白“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不责于己”的道理,也成了我的原则。
(工作之余,看日升日落)
在科技互联的时代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机器翻译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有人问:“翻译从业人员会被机器取代吗?”
在我看来,取代是不太可能的,但一定会促进行业洗牌,淘汰低端翻译是必然的。尤其是笔译行业里靠机器翻译快速出稿的译员,大脑长期不思考,自己不积累,最终淘汰这部分译员的不是机器,而是自己。
最早的翻译培训是不分行业领域的,为适应培训市场的需求,我还组织设计了详细的专业领域翻译培训课程,比如国家翻译资格证考证课程、医学、法律、科技IT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金融、游戏本地化翻译课程等等。
不断创新和扩展业务,是自主就业以及创业者的特点。
现在我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不仅是翻译,培训老师,还要决定未来自己工作业务的发展方向。
(海外游玩)
所以,现在会选择参加高认知的管理培训课程,最近报了商业设计训练营,跟一位前上市企业高管学习未来的商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有人说,同声传译是日进斗金,年薪百万,是最贵的小时工。不少语言专业的学生抱着这样的梦想,报考高翻院校,也有非语言专业的职场朋友上培训班学习。
残酷的现实是,每个行业都有“天花板”和“地板”。以自由职业同传为例,顶级同声传译一天就能收入一两万,年薪岂止百万。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前辈,他不仅有自己的翻译工作室,还开发出了国际投资的业务,早已财务自由。而有的才入行,就遇到连续三年的疫情,可能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
不过,同传传译不一定赚钱最多,但也不会是行业薪资“地板”。因为,但凡能练成同声传译的技能,基本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很强的。
这是我后来做了同传后总结的职业同传能力一览,现在想想当年能练成真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这一身的技能和本事是最值钱的!
(职业同传能力一览)
这些年一直奔跑在努力拼搏的路上,很少用心体会一顿美食的味道,只把吃饭当作身体补充必备营养的过程。
如今,虽然谈不上财富自由,至少不用再为明天的饭钱而发愁。我也意识到生活的意义不是一味猛力向前,无论过程多么曲折,终究会回到最初的起点。
曾有学生向我诉说过自己的迷茫,其实,说心里话,谁的人生都有迷茫时刻?
我也没有大家看到的、想象的那么坚强,会允许自己有脆弱无助,起起伏伏,只要顺应国家国际大势。人生整体是在螺旋上升,前进向上的曲线就好,做个韧性十足的人,而非一味坚强的人。
所以,偶尔放下战斗力,用心感受饭菜的香味,品味生活的幸福,同样也是生命的意义。
【口述:万欢】
【编辑:凡心】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标签: 同声传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