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3月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纲要》再一次将政策着力点聚焦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上。
2021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1078万人,比2020年增加7万人,连续三年破千万,创历史新高。
近日,各高校陆续发布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多所高校招生人数保持上升态势。在人才供需不平衡、各大城市上演“抢人大战”的激烈局面下,高校扩招是一个新的捷径。软科(ID: zuihaodaxue)整理了2021年部分“双一流”高校扩招情况,截至目前收集整理的招生信息,超30所“双一流”高校正式宣布今年招生计划同比去年有所增长,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学子能够走进梦寐以求的高校。
众多“双一流”扩招趋势明显
前所未有,国防科大扩招幅度最大!
素有“军中清华”之称的军中第一校——国防科技大学,今年非常罕见地实行较大规模的扩招,备受瞩目。2021年本科招生(生长军官本科学员)在去年招生1412人的基础上,猛涨了近1000人,达到了2400人,国防科技大学扩招的幅度高达约70%,是今年双一流高校中扩招幅度最大的高校,这种情况在国防科技大学历年招生中都从未有过。这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特别是有志于报考军校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因为这一次扩招,增加了近一千人的军校梦,也让更多优秀学子从军报国的愿望得以实现。
图源:国防科技大学官网
招生发力,安徽成新一轮扩招赢家
安徽大学2021年的招生计划堪称“大手笔”,本科招生计划共计8000人,一次性同比扩招2100人,如果仅统计增量,安徽大学扩招总数位居全国“双一流”高校第一名,扩招比例和数量都刷新了该校的招生记录。
坐落于合肥市的安徽大学,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前百强,综合实力不俗。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大学本次2100个扩招计划中,特别关照本省考生,1870个名额都投放在安徽省内,为本省考生增加了近2000个进入“双一流”高校学习的位置,对于高考难省之一的安徽来说,依靠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本省的招生名额,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考生上名校难的问题。
图源:安徽大学官网
同在安徽省内,20多年维持招生规模不变(历年本科生只招186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宣布扩招至1921人,今年又增至1950人;合肥工业大学今年扩招人数也有不小的增长,同比去年多了200个计划;两所高校虽然扩招数量不多,但对于考生来说,又增加200多个进入“双一流”高校的机会,也是不小的福利。
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助力,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安徽省高校通过适当扩大招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缓解安徽省人才的供需问题,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扩招也缓解了其他省市学生的升学压力,特别是高校相对薄弱和稀少的省市,安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其他省市的高考生在同等条件下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人数惊人!“双一流”出手“阔绰”
同样扩招幅度不小的高校还有贵州大学,今年扩招人数多达1099人,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扩招幅度均超10%,扩招人数都在500人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扩招人数均逾百人。还有不少“双一流”高校,虽然扩招的名额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在各校招生网上咨询会上,正式宣布了2021年本科生会有扩招计划,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预计总扩招人数达数千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双一流”有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实属少见。
为什么扩招力度如此之大?
高等教育在人才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国家作出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策,自此高校不断扩大院校规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2006年,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集中精力发展高等教育,国务院指出有必要适当控制高等教育招生增长幅度,高等教育迈入了稳定规模的发展新阶段。此后,“双一流”高校的扩招步伐放缓,招生计划历年保持平稳态势,然而,今年却迎来不小的爆发。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势必要求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牵动教育事业的规模扩展。而各省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制约不同区域间教育成果的根本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问题,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高质量的高校布局,扩大各省、市生源学校的招生机会。“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补偿性政策的出台,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教育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契机,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高校层面来看,本次扩招有以下原因:
新增本科专业,助力扩招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今年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共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这些新增专业都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设的国家最紧缺专业,绝大部分将于今年启动首次招生,这也为高校扩招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新增37个本科专业的高校中,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专业数量最多,据悉,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扩招320人,从其招生章程了解到,新增专业中的社会政策、兽医公共卫生今年开始招生。
其他双一流高校诸如山东大学,在今年招生专业中新增了可向密码科学与技术交流,厦门大学的化学测量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的柔性电子学,中国美术学院的纤维艺术等教育部新增的专业,使招生计划比之去年有所提高。
新校区分流,规模扩大
与此同时,为了高校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招收更多优质生源,高校扩建的步伐也在加快,近年来,多所高校传出扩建计划,筹建新校区;据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都在今年9月首次迎接新生,招生总规模稳中有升。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预计于2021年8月前完成一期启动区建设,目前招生的专业有材料物理、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等,汕尾校区是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个“双一流”大学的校区,是服务汕尾和粤东片区的桥头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在建项目
图源:华南师范大学官网
而诸如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虽然今年不是首轮招生,但随着新校区设施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招生人数也在增加。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使高等教育资源能向各类别延伸,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对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09年的24.2%、2019年的51.6%、2020年的54.4%!“全民上大学”的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践行。
当然,高校扩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学校教学资源能否跟得上?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所下降等。毫无疑问,一所高校招生计划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提升,各方面资源、条件短时间内不容易跟上,但从长远来看,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譬如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对高等教育领域发展问题做出了指导,政府在大力发展高校建设上奋进不止。随着政府以及各大高校的努力,短期内存在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自1999年拉开序幕以来,历经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序、有度、有节奏平稳推进大众化的新奇迹、新路子。今天,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等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21世纪经济报道:多所“985”高校今年招生计划稳中有升-明星试验班、荣誉学院延揽拔尖人才
http://www.21so.com/
[3]胡建华.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中国特点[J]. 高等教育研究,2021(05)
[4]别敦荣. 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6)
[5]潘懋元,贺祖斌.关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话[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02)
[6]邬大光. 我国高等教育应走外延式发展道路[J].求是. 2003(10)
标签: 大学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