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行大涨,我在这里聊基建显得有点不应景,但是涨了的确实没啥聊的,因为已经涨了,就没啥叨叨的动力了,那咱们还是说基建吧!
在去年如火如荼的消费科技股暴涨的大环境中,中字头的基建公司显得格外扎眼!因为它不涨,因为他不争气,因为他怎么拿都不起来!很多投资者天天在网上恨得牙痒痒,就是看着他低估,就是看着它继续跌,一点办法都没有,价值投资的信仰在动摇。
但这就是真实的市场,我们无法左右市场的情绪,一点儿也不能啊!最近几年虐人最惨的,一个是银行,一个是基建,光说股息率高,光说便宜,但他就是不涨。但是今天,银行已经涨了,基建未来可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基建的本质,股价不涨只是表象,当然即使它涨那也是表象,但只有透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根本,才能把握真实的投资本质,未来你才能拿的住,睡得着。
那么,基建股的本质是什么呢?一个是便宜,一个是增长确定,一个是重资产。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便宜的投资对象,但是却搞不清楚这只股票为什么便宜,最好还是不要碰,因为很多时候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他很烂。虽然你留了安全边际,但也必须避开那些烂公司,比如企业经营每况愈下的,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管理层不诚信的,盲目多元化的等等,因为这些股票容易给我们带来“财富的永久损失”,说白了就是拿多久都回不来。像我现在持仓的一些股票,我很清楚这些股票为什么目前被低估,而且这些低估是对行业的整体悲观,而不是公司自身有问题,一旦行业反转(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永远低迷下去,只要他是被人们所需要的),其中的龙头公司崛起是必然的。
目前看来,市场绝大多数人,主要把目光聚焦在重资产上,凡是重资产的公司,现在看都不太受待见,毕竟,大家觉得经济不好的时候,高杠杆公司和重资产公司都是要回避的对象,重资产公司的折旧问题,资本投入大,加上很多大v也一直宣传这种观点,所以这类股票不受待见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像查理芒格说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YQ会过去吗?经济低迷会过去吗?这些企业会垮吗?增长有确定性吗?
我认为我认为YQ会过去,经济低迷也会过去,企业不会垮,而大型基建的增长具有确定性。加上如果经济低迷,那么国家启动基建拉动GDP也是极大概率事件,反正路和桥早晚都要修,不如趁着现在修了也好,同时也拉动了就业。这是我对基建股的基本看法,那就是增长确定性是比较高,但同时由于重资产和高杠杆,导致市场不待见,估值持续压低,但未来修复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和幅度,我们无法确认。(注意我强调的时间和幅度,是无法确定的!如果不能接受一般收益的兜底可能,那这种股票很多人拿不住。)
很多时候,不是哪个股票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你。如果把能上涨的股票叫做好股票,好股票多得很!这个我想没人抬杠吧,毕竟每个阶段都有大涨的股票。但是好股票,你未必拿的住,或者未必熬得住,熬不住钱你也赚不到,熬不住你也不敢重仓。不重仓即便涨了,也意义不大,因为没解决问题,投股票咱们不是来玩儿的,是让家庭和个人财富增值的,是一个严肃的商业项目。跟我们做大设备的单子一样,今年准备明年的项目,今年报预算,明年采购交货回款。大项目都是这样,不可能你今天有个项目,不用操心,不用运作,明天就赚一把钱,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即便有,也会被前来抢食的人把利润空间抹平。
说多了哈,回到标题,在中国建筑和中国中铁之间的选择,我为什么只保留了中国中铁呢?一个原因是打算买一部分乐普医疗,需要挪一部分仓位出去,比较二者,我还是选择留下中国中铁。具体的操作理由有以下几点,不复杂,但是我认为很坚定:
1.从业务结构上来看,未来中国中铁的增长速度和确定性更高。
铁路,尤其是高铁城铁是对外的国家名片之一,未来随着中国崛起,带动亚非拉兄弟们共同致富奔小康,输出这块是肯定的,要想富,先修路嘛!这个道理大家都体会过,无需多言。
市政建设,未来在改善民生这块也是国家投资的方向,这么多城市高楼已经起来,下一步就得搞配套,不然城镇化就是不完整的。棚改已经叫停了,现在是旧小区改造,当然还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新型城镇化。现在的龙头地产商也在不断改善自己的配套服务能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卖房子。
房地产总体规模面积增速下降,甚至到达平台期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房建业务大发展的可能不大。为什么地产公司还有机会呢?那是因为主要逻辑是龙头地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和房价上涨预期,带动龙头地产公司的销量和单价一起上涨,从而利润上涨。而对于整体行业而言,我认为大概率已经到顶。所以,房建业务未来的增速大概率鸡肋。
中铁的铁路、公路、市政,占大头。
中建的房建、地产占据大头。
2.已经有房地产万科的持仓,没必要再增加一个中国海外发展,而去掉中国海外发展的中国建筑,确实吸引力会大减。中国海外发展是中国建筑的核心资产,毛利贡献占到业务的四成。
3.过去历史上,中国建筑的市盈率显著低于中国中铁。
既然都是押估值修复,我干嘛不押一个弹性更大的!
巴菲特说:长期看市场是称重器,短期看是投票机,我一直认为由基本原理决定的重量很好测出,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投票很难评价。---《投资的头号法则》
所以历史的市盈率只能做一个参考,而不能完全基于这个作为判断,因为心理因素的投票我们很难预测和评价,而企业的内在增长所带来的利润回报更加落地和切实。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也陷入对过去市盈率波动区间的执着,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那种思维模式会让我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陷入不可控的境地,会让我的持仓有摇摆的空间,会让我的意志和心态不够坚定,所以我坚决放弃了去主要评估历史市盈率中枢的思维模式。对企业价值的估计,必须着眼于净利润,这才是让我们长期执政的根本,还是那句话,股市里耐心是最重要的!持股是最重要的!拿不住,一切都免谈!
最后总结一下无非两点:未来增速,估值。
这就是我的思考,所以我在2020年总结里已经写了,目前不持有中国建筑,只有中国中铁。我也不期望几倍,反正拿3年看吧,但是我觉得大概率年化15%以上应该没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各位朋友辩证欣赏,当然你可能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是你至少要给你自己的操作找到逻辑,不然不就对自己不负责吗?
最后,我并不看空中建,只是我在二者之间,选择更优的,结果怎样,不知道。你看我去年,虽然把兴业都换成了招行,但现在看上两个都没少涨,差别不大,所以做这种选择,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是大前提是,要拿着让自己舒服的票。因为,持有,耐心,睡好觉是最重要的!
朋友们怎么看呢?留言区交流一下!
欢迎关注,转发,扩散!好的声音要让更多人听到,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特别说明】
本人不向任何人推荐股票,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文章内容仅为个人投资心得梳理,本人不对信息的不准确或遗漏承担任何责任;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不构成交易和投资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中铁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