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才 华为人才在线

相思抛红豆 427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华为人才 华为人才在线

马晓霖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9月2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母校贵州都匀一中的演讲《读书万卷,咖啡千杯》登上热搜,这也是孟晚舟继今年3月出席年报发布后又一次公开亮相。这篇演讲稿核心,用其中一句话概括“一切皆人才,开放是根本”最为贴切。



这篇面向母校和青年学子的深情表白,关键触点在于适逢新学期新学年开始,教育与教育,教书与育人规律性地入眼、入脑、入心。也与华为公司面临的挑战有关,正如孟晚舟演讲中提到的“目前华为正在承受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路冲波逆折,百转千回。面对打压,是退缩不前,还是继续开放?在先进部件和先进要素不可获得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的突破,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如何让科技的灯塔之光继续领航?解决一切问题和难题的根本在于人才。


这又回到“卡脖子”难题以及怎么解决?这已不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事情,是我们整个国家要考虑的问题。尤其在俄乌冲突后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在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


恰巧,这些维度也都是我在天天琢磨的事,苦恼的事,包括自己首倡的“环地中海学”、正在探索的环地中海研究和努力参与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近4年“弃京投杭”屠力打拼的体验归结为一句话,人才是决胜制高点,好的人才机制和环境将造就过硬的人才队伍和事业竞争力,也深感作为后起之秀的企业、高校和事业平台,堵点、痛点都是人才瓶颈,无论是领军人物,还是中坚力量,抑或未来之星。也正是这些体验,对孟晚舟的人才演说颇有同频共振甚至共情的现场感。



还是回到孟晚舟的演说来谈谈人才观,在国家、社会、企业层面来谈谈人才观。我是个文科生,曾经抬头仰望无垠天空,开口高谈阔论,走笔千言万语,每论天下兴亡和家国情怀,总是一番“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但是,随着阅历增加,特别是亲历中国实力逐步增长并逐步拉近与美欧距离的发展进程,我才逐步意识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靠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基础、靠的是理工科点石成金,因为它们真正决定中国14人不挨饿、不挨打、可以频繁说不的根本不问题。由此,我逐步由偏爱文科的“情怀党”人,转变为一个大力鼓吹“教育兴国”、“科技强国”的“理工党”人。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科学成果是绽放的绿叶、盛开的鲜花,自然科学及其成果才是支撑这一切的参天大树。


华为已是中国头部高端制造企业之一,注册多少专利,投入多少科研资金,发明多少黑科技,也许大家比我更清楚。然而,即使如此代表中国最先进科研和制造能力的公司,竟然无力对付美国及其联盟的芯片断供打压,而华为背后的万千中国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制造业企业,都面临着被美国微小芯片“一剑封喉”的尴尬处境甚至危险前景。这不是华为一家的悲哀,是所有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的悲哀,是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悲哀。这种悲哀的背后,当然是成长的阵痛、必经的过程、积累的不足和美国的恶意打压,而如果我们要彻底改变和扭转,必须反思和重塑发展观、竞争观和人才观。


14年前,我正在创办中国最早、唯一实名博客平台博联社,刚考察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归来的某部长,在餐桌上的一段感慨令我震惊不已且后背发凉。他大意说,谷歌公司有20栋员工楼,养了两万工程师;微软更火,有40栋员工楼,养了4万工程师。问题的关键还不止于谷歌和微软多么奢豪,容纳了不可想象的庞当专业人才队伍——以我推算,当时所有中国互联网大公司工程师总数也不过一两万人吧,问题的关键是在于,美国工程师都是放养式研究、开发,没有任务时间表,如果成果可以应用,则转为商业化,如果不成哪怕是屠龙之术,工程师依然可根据专长、兴趣申请研发资金,在没有业绩压力的环境中安心研究、继续玩。



回顾这些年,我们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人才观、科研观、业绩观是不是还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甚至是本质差别?华为透彻理解“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皆人才,开放才是根本”,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呼唤“单向突出”甚至包容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用人之长、人尽其才”……但是,有多少企业可以做到这个境界?


孟晚舟演总结的华为人才观、创造观和企业文化,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智库、高校乃至一切用人单位未必不懂,甚至调子唱得还高还动听,关键是落实不了,推动不了。事实上,华为老大任正非“身无专长”,他“唯一”的长处是把各种比自己强的人匹配在一起,形成华为的“刘关张”和“五虎上将”,形成集约优势和集体竞争力、战斗力。这一点,其实也不是新鲜事,三国时的刘备就堪称善用人才、活用人才的祖师爷。问题是,纸上谈兵者众,身体力行且一以贯之者寡。


跳出华为看企业,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行业看国家,跳出国家看世界,说一千道一万,事在人为,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是决胜关键,而留住什么人,用好什么人,是关键的关键。吸引和涵养人才,用好人才,不完全是待遇问题,还包括心情舒畅、自由发挥等软环境、软魅力。美国以移民立国、建国、强国,即便在今天全球唱衰美国甚至美国精英也在自我唱衰的时候,美国作为人才密集度最高的国家,依然是吸引人才的第一目的国。究其原因,恐怕不止是美国能成长谷歌、微软、亚马逊、太阳城这样的科技和制造业巨无霸,不止是人尽其才、金子发光的业态魅力,而是它提供了宽松放量、物竞天择、公平合理、优胜劣汰、法制保障的软环境。



最后,重温龚自珍那句老掉牙的七言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标签: 华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