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查尔斯·狄更斯跌宕起伏的一生
推荐理由:
在21世纪撰写狄更斯的传记,难出新意,也难有超越;此外,狄更斯的许多作品都是“半自传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本新的狄更斯传记价值何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谜,探究人性与人生终极价值的大师们堪称“谜中之谜”。道路虽幽暗,但英国传记作家克莱尔·托玛琳下笔审慎,她特别从一位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狄更斯一生不可承受之重——钱袋、病痛、风月。按照这个线索托玛琳还挖掘出了鲜为人知的资料,对事实、推断与臆测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她打破了大文豪头顶的神秘光环,揭示出主人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充满领袖气质、慷慨无私;他的缺点同样明显——自我折磨、刚愎自用。
这本新传记不是在探究狄更斯如何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而是在讲述这位伟大的作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推荐人:学术中心编辑赵冉
责编:学术中心编辑赵冉、卢煜
1870年,世界文坛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虽然距其辞世已过去一个多世纪,但他笔下的人物却鲜活如初:奥利弗•崔斯特、大卫•科波菲尔、小耐儿,依然吸引着新读者。这大概是后世对为数不多的大作家们的特殊待遇。
1812年,狄更斯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主要生活于英帝国的巅峰时期——维多利亚时代。他从小痴迷戏剧,有强烈的表达欲,但因家庭变故,为了谋生,先后做过议会记者、速记员,直到1833年,才开始正式写作。他将触角伸向了“最好的时代”“光圈之外的黑暗”,用写作拯救那个“最坏的时代”。
作家的成长离不开生存的时代,也离不开周遭的坏境。本书不仅着墨于狄更斯的文学成就,更侧重于撷取生动故事展现不同于被大众标签化的、置于世俗环境下的狄更斯之另一面,帮助读者认识“狄更斯之所以成为狄更斯”的性格因素、成长环境、人生经历……
再现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建设历程
推荐理由: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在内的七项重点工程落户这里。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地奔赴涧西,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第一拖拉机厂口述实录(1953—2019)》:从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下线,到现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团,30位一拖人讲述的这一段将近70年的历史,演绎并呈现出中国人“耕地不用牛”的农业机械化想象。
《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洛阳矿山机器厂口述实录(1953—2019)》:从1958年制造第一台Φ2×4米多绳卷扬机,到2011年制造18500吨油压机,24位洛矿人讲述的这一段将近70年的历史,不仅呈现了从洛阳矿山机器厂到中信重工的华丽转身,也讲述了以焦裕禄为代表的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叙事。
推荐人、责编:南京分馆编辑尹振宇
宏大的历史车轮固然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但芸芸众生在命运面前的抗争同样可歌可泣。在宏大的国家叙事的画卷上,如果缺少了形色各异的个体补白,所有的历史都将是灰色的。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周晓虹教授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自2019年始,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第一代亲历者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向南京大学口述史研究团队讲述并分享了与国家的宏大历史经纬编织在一起的个人的生命历程。这些故事或长或短,或波澜壮阔或平淡自得,其中有自豪、欢乐、惊喜、满足,也有泪水、委屈、失望甚至痛楚……研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竭尽全力做好每一场访谈,希望用每一位亲历者丰富多彩的口述叙事,为新中国工业化的宏大画卷补齐一角。
近代西方历史文献学开山之作
作者文辞犀利,译者译注考究
推荐理由: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谱系中,瓦拉一直是最复杂、最显眼、最另类的人物之一,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双向自洽典型。他不仅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留下印迹,而且又以恃才傲物、率性无忌、屡生事端而闻名。
瓦拉每到一处,都与论战为伍,从《<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中,读者就可以强烈感受到瓦拉辛辣犀利的言辞和旁征博引的才华。他激烈揭批罗马教会伪造的《君士坦丁赠礼》并对罗马教皇展开辱骂性批判而名延后世。
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瓦拉之前,对《君士坦丁赠礼》的质疑都是从文本以外的材料出发;直至瓦拉的《<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在注重外围证据的同时,又凭借历史学、语言学、古钱币学以及教义教理等方面,将“内证法”与“外证法”结合在了一起。此后,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历史文献学才开始逐步发展。
译注者陈文海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译文完美再现了原书中生动形象、辛辣机智的文笔。此外,陈教授还凭借其学术背景,对文本做了丰富的注释,更好帮助身处东方文化环境的读者理解本书及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
推荐人、责编:上海分馆编辑韩之易
《<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是瓦拉所有作品中受众面最广、冲击力最强的一部。该书以极具个性的文风、恣意张扬的语言和融通广博的学识,通过内证法和外证法相结合的方式,确证《君士坦丁赠礼》绝无可能出自君士坦丁一世之手。该书既是近代西方历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篇以教皇为批判对象的讨伐檄文。因其言辞暴烈、影响巨大,该书曾长期被教廷列为“禁书”。
一书展现启功先生诗书画三绝
了解传统艺术之精髓
傅熹年院士、王连起先生联合推荐
推荐理由:
《中国风骨》收录了启功先生谈书论画的文章,以此展现他的治学精神、人生向度和传统艺术之美。
一则,希望以一书展现他的诗书画三绝和学术精神。他一向是艺术与学问并重,对于经史子集有功力深厚的研究,对于宗教、民俗、戏曲、小说也有深刻的了解,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如傅熹年院士所说,他那些最令人赞叹的研究成果正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与敏锐准确的鉴赏眼光的结合。二则,希望以此书让读者管窥书画鉴定的奥义。鉴定不只是真伪的判别,启功先生始终是站在整理研究中国书画史的高度做着最坚实的工作。三则,希望以此书让读者认识中国书法的流变。百首《论书绝句》以及口释,从汉朝的简牍一直讲到清代的书法,旁征博引,见解独到,可以说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书法史纲要。
此次印行,配有132张图版,方便读者图文互证,更好地掌握传统艺术的底蕴与传承。希望此书可以令更多的人爱上中国书画、了解中国文人、感悟传统精神。
书画艺术是我国之精粹,亦展现文人风骨。启功先生既是教育家、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也是独步当代的大书法家、继承了中国文人画优良传统的画家,堪称诗书画三绝。他将学术与艺术相贯通,将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与敏锐准确的艺术鉴赏眼光完美结合,成为古书画鉴定的通人。
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既有古书画鉴定方面令人心折赞叹的精深研究、独到见解,也有对整个书法史的深入解析、透辟之论,其《论书绝句》及口释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书法史。同时还有怀念吴镜汀、溥心畬、齐白石、李叔同、台静农、赵朴初先生的文字,朴实平淡之中勾勒出一代大师的风范,仁者永怀无尽意,令人无限向往。
汪曾祺亲自选编唯一自选集
时隔30余载
绝版珍本再现
推荐理由:
在创作力最盛的1980年代,汪曾祺一度是“边缘化”的。小说《受戒》发表后备受争议,人们不知如何评价其疏淡、清朗的风格。以至1987年自选集在漓江出版社首版时,汪老还担心销量惨淡,对责编连连道歉。十分庆幸,30多年后,他亲自选编、最为看重的这本集子珍本再现。本书融诗歌、散文、小说于一体,呈现了作家最重要人生阶段的生命感悟与创作历程。
为什么大家都爱汪曾祺?沈从文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最可爱的是态度,荣辱不惊。”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愿得沾狐气,林中共营生。”某媒体则评价说:“其人其文安抚了这个时代的焦躁不安。”汪老说过:“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这个世界。”读过本书,你就会懂得,什么是万物可期,什么是人间值得。
推荐人:成都分馆编辑刘玥妍
责编:成都分馆编辑丛晓眉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亲力亲为自行选编而成的唯一一部自选集,也是“老头儿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语)。书中收录的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少量诗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创作精华,大抵汇于此书,可以说是一部全面展示作家本人创作的心血之作。汪曾祺的文风自出机杼,构筑了一个与沈从文的湘西类似的文学世界,但是地域格局更为宽广,而不局限于一地。他的笔下虽然也有时代,但是不追求文学意义上的崇高,文章里浓缩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著名作家黄裳评价:“这个选本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散文之外,还选了极少量的诗……曾祺的创作,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其终极精神所寄是诗。无论文体如何变换,结体的组织,语言的运用,光彩闪烁,眩人目睛。”
一份跨越半生的动人母爱
一次书信语言的典雅绽放
一幅关于法国最奢侈、辉煌时代的浮世绘
推荐理由:
近25年母女分隔,成就伟大书信作家
1671年,女儿离开巴黎去与丈夫会合,塞维涅夫人与女儿分离悲痛万分,母女俩约定每周通信两封,在将近25年的时间里,她们都恪守承诺。塞维涅夫人把对女儿的满腔疼爱和思念寄托在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里,话题大到历史事件、文学典故、国家大事,小到个人的婚姻、生育、疾病、人情世故、治家理财等。正是这些原本只有一位读者的书信为塞维涅夫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声名。这些饱含赤诚母爱的书信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另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塞维涅夫人与友人的书信,总体时间跨度长达48年。
文学、哲学、八卦秘闻、历史事件……不只是母爱,更是17世纪法国的浮世绘
文学作品信手拈来:莫里哀的《太太学堂》、拉封丹的寓言、高乃依的《熙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外号、俚语令人芜尔:“屁上牙”夫人、“风雨之后还是雨”、“怒火先生”、“大好人”……
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富凯案、毒药案、拉罗什富科去世、1672年英荷战争……
著名人物俯拾即是:笛卡尔、路易十四、蒙特斯庞夫人……
深刻的思想流泻于随性、直率的文字
塞维涅夫人学养深厚,她的书信蕴含着她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然而她却用充满感情、机智幽默的文字表达,令人感到轻松愉悦。
版本权威、注释丰富,附有年表
中译本参考伽利玛出版社1988年版本,精选89封书信,由当代首屈一指的塞维涅夫人研究专家罗热•迪谢纳选编,部分注释参考伽利玛出版社1988年版与“七星文库”版(1973—1978),帮助读者理解书信中出现的文学引用、外号、俚语、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等。文末附有年表,线性梳理塞维涅夫人、其家族亲人,以及重要好友的关键人生节点,一目了然。
推荐人、责编:涵芬楼文化编辑赵子琰
本书收录了89封塞维涅夫人的书信作品,绝大部分是写给女儿的,讲述宗教仪式、节日庆典,以及四时风貌。其作品主题出于母爱,内容却不限于母女小事,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学、经济等领域,包括著名的富凯案、毒药案、1672年英荷战争等历史事件等。本书重现时代氛围,体验文人雅集,对于文学和历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当我陷入黑暗的绝境时
蘑菇给我的生活重新带来了乐趣和意义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博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作品,讲述了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让我们认识到博物对人类悲伤的治愈作用,同时了解人类学如何推动博物学的发展。正是对蘑菇的兴趣和寻觅蘑菇的爱好,帮助作者在亲人意外去世后重新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道路。伍恩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和菇友一起发现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学文献、学习拉丁语以及同专家探讨蘑菇的气味和颜色等趣闻轶事。本书不仅可以作为自然疗愈的案例典范,还可以作为一部实用的蘑菇指南,为读者提供丰富、详实的蘑菇采集、鉴别及烹饪信息。文后附有部分蘑菇的实拍图以及中文名—拉丁名对照表,中文名来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推荐人、责编:教科文-大众文化编辑室编辑雒华
面对所爱之人逝去,我们该如何自愈?
悲剧过后的明天,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在《寻径林间》中以一种既深刻又轻松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段关于旅程的故事,开始于作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爱人离世的崩溃时刻。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无意间发现了树林间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独自寻找蘑菇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她开始探索、学习,成为一名挪威认证蘑菇专家,同时逐渐走出悲伤,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伍恩对真菌和户外世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书中包含关于蘑菇的多样性、饮食文化及现有误区等知识,也记录了在亲人去世后自我疗伤时可能会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探索图书馆运作的奥秘
见证神秘藏品、艺术和魔法
一封爱书人写给图书馆的“告白信”
推荐理由:
很多人对这位学者不陌生。他是一个天才人物,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甚至计算机领域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他热爱参与辩论,很爱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现在在一些媒体上还能看到他在发声,尽管他已经快100岁了。他就是乔姆斯基。
他的这本《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不是以研究哲学史的方法研究笛卡尔,而是主要阐述他自己的观点,谈论了语言与心灵的关系、语言的创造性、语言的深层与表层结构等。乔姆斯基认为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启发了自己,所以他将自己的主张冠名为“理性-浪漫主义”。乔姆斯基从早期分析哲学家对数理逻辑和数学的贡献中,汲取了形式化方法的精髓,构造了自己关于自然语言、形式语言的理论。不少分析哲学家也受到他的理论影响,使得他反而成为了构建分析哲学面貌的重要一环。
该书属于“分析哲学名著译丛”中的一种,这一系列已经出版了达米特《思想与实在》和乔姆斯基《笛卡尔语言学》,未来还有斯特劳森、卡尔纳普、奥斯汀等哲学家的作品问世。丛书的标志也很特别,上面的A是Analytic(分析)的缩写;下面看似是倒着的A,其实是一个逻辑符号,它是全称量词,代表所有、每一个。我们希望,分析哲学能够惠及每一位读者,所有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推荐人:学术中心编辑赵星宇
责编:学术中心编辑关群德
《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是乔姆斯基论述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中的描写和解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这部著作中,乔姆斯基把当代语言理论的根源追溯到17世纪。例如,有关“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设想其前身可以在法国“保尔·罗雅尔语法学者”中找到,现代语言学的其他重要观点可以溯源至笛卡尔,这些观点如人类先天就有语言原则的知识,借助天生的原则和结构,人的心灵能够从各种感官中吸取零散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
end
每日一书
《穆旦译作选》
标签: 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