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荣幸专升本,从长治学院到忻州师院,当年只是地域的转换,伴随时空的斗转星移,至今不知觉已经是十一年了,东区在哪里,在忻州,在忻府区,在学府街,在我们每个忻师人永恒的记忆里。
记得我们同学几个,一起座着火车说说笑笑先到了太原,后中转到忻州,那会儿傻乎乎的,觉得什么也不怕,虽然也是十七八了但是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因为每个人都带着七八千的现金,要是搁现在的话,哪个家长放心,哪个人敢这样放肆!我们一行四人,相信“鼻子底下有嘴”,不知道路问路,不知道干嘛问人,就这样摸索到了忻州。因为通知书只有忻州师院主区的位置,到达目的地已经下午了,记得那会儿先是报到交费,过几天才正式上学上课。
终于等到你!终于找到了交费的地,记得是主区那栋办公楼,领导说再迟一点就下班了,所幸抓住最后机会!立马掏出书包,交了钱,领导说20号以后直接去东区报到即可。也顾不上去游玩,也没有太在意东区在哪,我们四人计划折返身回家,可惜时间不合适,只能留宿忻州了,记得在火车站对面的一个小旅馆将就了一晚。匆匆忙忙,总算大功告成!
20号到了,这次我和一个男同学相跟的座火车去了太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后来改道座汽车去了忻州。因为有了一次去忻州的经验,这次很顺利也很快捷,先是去了主区,后来七打八问才到了东区。
东区,学府街里的巷子里,第一印象不好,当时脱口而出“鸟不拉屎的地方”,感觉位置不好,环境也不好,里面还有什么好呢?既来之,则安之。抱怨什么也不顶用,一来二去,硬是在这个地方呆了两年,其中有个学期在原平扶贫顶岗实习支教。
东区这个地方确实不好,但是老师还可以。现在依稀记得,有个姚勤智老师,学识渊博,普通话特别好,就像电视里那主持人一样,字正腔圆,悦耳动听,实在好听。还有一个老的老师,记得他姓狄,虽然年过六旬,但是精神矍铄,说话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味道,很有知识,都是你闻所未闻的知识,听他讲课很受益匪浅。还有我们的辅导员曹老师,当然还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东区的图书馆什么时候也是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有考研的占座,有考公考编的复习,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反正就是很有学习的氛围,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东区的考研成绩骄人和过级多也就不稀奇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绝对不会错。
东区食堂的饭便宜但是不好,大部分同学那会基本上都是在门口买饭,因为方便快捷,确实便利东区的娃娃们,满足了娃娃们的基本需求。出门就是饭店,路两边都是这样那样的饭菜,特别是到了饭点,有卖面的,有大米,有炒饼,吆喝声叫卖声,夹杂着忻州特有的方言,那会没有微信支付宝,基本上都是现金支付,十分想念,十分感谢那会儿的融洽和美满。
东区的操场不大,好像是女生宿舍的前面,经常有打乒乓球和打篮球的,打的好不好不是重点,重点是可以有美女围观,说不定哪个女神悄悄围观你了,意外获得爱情故事啊!
两年的专升本悄然而过,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涯更是一波三折,下一篇再一一细说。东区的不好你也不用多喷了,好的地方实在也说不完。好也罢坏也罢,新校区建好了,不得不说再见!离开忻州师院东区已经十一年了,何时才能再回到东区再续前缘,何时回来忻州师院再看看!看看新校区,看看老师们,你们好吗?毕业即失联的同学们,有空过来聊聊,哪怕留个联系方式可好,你们过得好吗?
标签: 忻州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