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作者 :张丽琴 李浩军 蒋晓燕 路爱霞(泾川四中语文备课组)
试卷总体评析
本次平凉市中考语文试题遵循了六个保持:命题依据不变;命题原则不变;考试形式不变;能力层级不变;能容基本不变;难度指数不变。两个注重:注重知识运用,注重能力立意。
试题特点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立足积累,突出运用。
3、贴近生活,引导思索。
01
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1、全卷共分三个板块,即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60分)、作文(60分)。
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分为写字、标点符号、词语运用、书法特点、语句排序、病句修改、古诗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赏析、名著导读、写作实践等内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试卷共23道题,为控制书写量共设置了6道客观题。试题按其难度分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低档题占70%、中档题占20%,高档题10%,试卷中的第3、15、18、19、22题稍难,其它题都比较平和,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3、考点覆盖面广且注重能力立意
(1)基础、积累及运用,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积累运用部分共设5道试题,包括识字与写字、标点符号、词语运用、书法特点、语句排序、病句修改、病句、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注意考查的能力梯度,且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设题。出题的涵盖面广,题型兼顾主客观题。主观题如口语交际题和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阅读题目设计灵活而又难度适中,适合中考的难度。
现代文阅读选题《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既有议论文常识的考查,也有概括能力的考验,层次难易梯度明显。《一起去看山》选文是写景散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选文典范、文质兼美,体现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作文以人为本,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体验。“2049年1月1日”为想象作文,让学生畅想未来科技,国防,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永不过期”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入手而又具有一定难度。总的来说,内容开放,写作范围广,学生可学习的内容多。体现了“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有内容可写”的主旨。生活化的命题,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情。
02 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第1大题共5个小题(30分)。本大题是围绕北京冬奥“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这个主题设计内容的。
第1小题(1)考察活动主题抄写。要求考生准确找到题目里面“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十个字,并工整书写到田字格中。题型简单,但要求认真严谨。
第1小题(2)选择题考查字音字形。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瞩目”的“瞩”和“载体”的“载”的读音,“蓬勃”“融合”两个词的字形。只要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就不难分辨出错误。
第2小题(3)考查破折号、省略号、引号和书名号的使用。只要学生用心理解句子的意思,掌握相关标点符号最基本的用法,本题就很简单。
第2小题(4)考查毛笔书法字体的辨析。此题几乎没有难度。和通常的考法不一样,本题给出一个行书书法示例,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里面选出和示例图片一致的字体选项。
第3小题(1)考查句子排序。只要认真阅读文段,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相应的句子,就完全可以正确作答。
第3小题(2)考查对“亭台轩榭”的“榭”字的理解,还考察了对短语类型的识别。前者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或者根据文意推断的能力;后者完全是纯知识考查。
第4小题是文段中划线句的病句修改。“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中,“世界”与“中国”两个词应调换位置,是语序不当的逻辑问题。这是很常见的语病。
第5小题古诗文默写7分,与往年一样,都是课标提示范围之内的,而且都是出上句写下句或出下句写上句的默写类型,没有太大难度,失分原因主要是记忆不清或写错别字。
(二)阅读
阅读一
6、本题考查设计问题,此题答案不唯一,所提问题设计两段文字答案合理即可。但所提问题,必须涉及两段文字。所提问题只涉及一段文字,得一半分,所提问题与两段文字的内容无关,不得分。
7、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此题按题干要求,从第12段中摘抄一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感受谈理解即可。
8、本题考查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和比喻手法,此类题答案通常在附近的上文,“不同的色调对应着人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情感,从那些应了光线的变化而变换不定的春天的色彩中,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第二小题考查比喻修辞及其作用。按照答题模式,“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来做即可。
9、本题考查表达方式。选文是写景散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记叙如:爬了一天山,袭来的疲倦使得大家意兴阑珊,我们便都在火堆边睡去了。描写如:那些灌木丛和乔抒情:风和光联合起来,吹动那些色彩不同的树-----椴、枫、桦、杨、楸······那些盛大华美的色彩交响乐。高音都是最靠近雪线的落叶松那最明亮的金黄。有少量语句运用议论: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链接材料客观介绍了四姑娘山的地理位置、核心景点、海拔、雪峰数量等,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阅读二
1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由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可得①“筒形高冠”;由“下裳实为裙装,开为前后两片,前高后低,前片平齐过膝,后片叉分及足”可得②“裙式下裳”;由“足下是两层高台,装饰四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作细目翘鼻独角状”可得③“两层高台”。
1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及说明方法。由“将外衣中的图案分为左右两组”可知,第七段画线句的说明对象是半臂外衣纹样。由“4条、两排”可知是列数字,由“龙纹两两相背,龙爪紧握为拳,龙翅高展,龙鬣飞扬,迅雷疾风,威之武之”可知是摹状貌,由“迅雷疾风,威之武之”春煦秋阳,温之霭之”可知是打比方。
12、本题考查语段的衔接。由“华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佩饰”可知,选段介绍了立人像身上的佩饰。由“立人衣裳繁纹满饰”可知,第七段介绍了立人衣裳的纹饰;第八段介绍了下裳前后摆的纹样。所以,选段第一句是过渡句,放在第八段后面,引出选段配饰的介绍。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原文是“出土自三星堆二号坑中的青铜立人像经过精心修复,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此项“青铜立人像整体形象非常完整”,表述不准确。B,有误,原文是“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这个是太阳的象征”表述太绝对化。C有误,原文是“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外套为半臂短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向右开襟。”“内衣和外套一左一右开襟”说法错误。D项正确,所以选D。
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考题依然采用课内、外对比阅读(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外《芙蕖》,14-17题题分别考查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句意理解、文段赏析,作者情感志趣。两篇短文不仅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在情感上也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本题词语解释,“蕃”“亵”均是课内知识,“秋”“亭亭”也可用课内迁移法,联系课内所学该词词义,并将词义迁移到课外语段,再结合语境解释在课外语段中的意思,所以这个词语可根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亭亭净植”解释为:秋,时候(时间);亭亭,耸立的样子。
15、本题考查虚词一词多义,内容涉及初中多篇文章,看似难度比较大,其综合性也极强,但是考生如果能留意到选项c中,“之”的用法都是结构性助词“的”,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所以得分不是问题。
16、本题翻译句子课内:(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应该注意“濯”的意思是洗涤。(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及是“等到”后半句是倒装句,“于”引出动作的对象,解释为“向主人”,所以意思是:等到荷花凋谢之后,也可以向主人禀告说:我没有什么过错。
17、本题第一个空考查《爱莲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后面几个空考查对《芙蕖》的内容理解,如果能仔细阅读的话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这就要学生克服对课外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做题有信心,不要随便轻言放弃。
阅读四(古诗鉴赏)
选取了王维的三首诗,一首课内《竹里馆》,两首课外《鹿柴》和《辛夷坞》,这三首诗是都是绝句,意象、意境相似。从诗中的“空”、“独”、“寂”“无”等词可看出诗人孤独落寞(淡泊闲适)的心境。
19、本题考查从意境的角度对诗歌的赏析。学生可以任选一首熟悉的将里面的意象找出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再概括意境。如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与“独坐”“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可惜绝大多数同学缺少古诗词的阅读知识和技巧,所以无从下笔。
阅读五(名著阅读)
20、本题选材《简爱》《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根据所给给名著篇目,说说一个人能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唯有在浅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问题,如果读过可能就是小菜一碟,没读的话就等于天方夜谭。
21、本题取材于九年级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给出《煤的对话》和《礁石》两首诗分析“煤”和“礁石”的象征意义,这是一个现代诗歌鉴赏题,如果学生能了解艾青诗歌风格的特点,选材及意向特点,充分把握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做这个题会得心应手。由于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思维空间及其狭窄有限,做这一类题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笔。
(三)作文
22、片段作文
本题考查学生观点表达。就你最关心的时事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不少于120字。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答题很不到位,观点不明,表述不清,有些学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去答题。
23、作文(50分)
二选一的命题作文“永不过期”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入手而又具有一定难度。可以在题目前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比如,爱,永不过期;亲情,永不过期;温暖,永不过期……“永不过期”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可从小处落笔,写亲情之爱,友情之爱,也可从大处着眼,表现国家关爱,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如果选择小切口,要选取现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人和事,要多挖掘一些新颖故事。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对细节的刻画,要精心选择打动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如果选择后者,除了记叙和抒情外,还要对社会存在的现象发出议论,表达对人间温情的呼唤,将当下的新素材巧妙地运用到文章当中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次的二选一的另一命题作文是“2049年1月1日”的某一天。(1)审题,如果按我们现在15岁计划,到2049年,我们42岁,正是人生年富力强的时候,为想象作文。而204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的特殊时刻,到那时,你的身份,取决于你的理想。在2049年这一天,你会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文章的写作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畅想未来科技,国防,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2)立意,2021年,建党百年,我们实现了小康,2049年,建国百年,我们应实现中国梦。发挥联想和想象,具体描写2049年某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从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快速发展的赞美。(3)选材,首先要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先给自己定位,到2049年,你是什么职业?然后展现你某一天生活的片段,体现科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数字技术)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想象要合理,内容要丰富。面对这类命题作文考生都有话可写,整体而言,从字数要求方面来说,95%的考生都是符合要求的。根据阅卷老师反馈,从本次阅卷过程中看,大部分学生选择选材老套俗气,视角窄,缺乏新意。在结构上,学生的段落意识不强,只有三段的文章出现不少,还有一开始就长篇大论的,首段就占了全文的一半,点题很不明确,文章明显之处没有记住点明题旨,往往导致中心不突出。内容上显得空洞,学生不太注重具体事例记叙或场景描写,文章说空话者很多,说服力和感染力都不太强。尤其是画面感不强,造成文采方面的缺失,语言比较平淡,词汇量很贫乏,表达能力十分欠缺,只有极少作文能够显示文学底蕴,可见大部分学生平时的积累太少了。立意上,学生能够做到突出中心,但是立意流于浅显,并不深刻高远。值得欣慰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得较好,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有清晰的层次结构,而且还有文采。
03 存在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不准,将词语放到某一语言环境中去运用时,学生无法辨别运用,说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尚待提高。古诗赏析题感觉学生答题还靠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变通。
(二)、文言文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薄弱。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课内学过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不会在课外语段进行迁移,没有抓住关键词语来翻译的习惯,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感悟和表述能力非常短板。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解释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还有一些学生答题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说明学生平时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作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暴露出的问题:一是语言表达方式单一;二是作文审题有偏差,文章重心偏离题旨如“2049年1月1日”为想象作文,学生想不到2049年1月1日的特殊含义,不能畅想祖国未来科技,国防,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三是部分学生作文的立意不高,不能传递出正能量;四是行文思路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细致描写的意识和能力。
04 教学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和研究新的评价机制和命题思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2、加强集体备课、整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扬团队精神,整合集体智慧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扩大学生阅读量。除了规定的课外必读篇目以外,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著名文章、名言警句、先哲常识、农谚俗语等,这无论对于学识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
4、立足教材提供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切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关注活动过程,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5、口语交际方面,行为观察与纸笔测试相结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每单元的听说要求,通过课堂的即时评价、活动中的交互评价、学期末的统一测试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不断提到。
6、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写作、在真实的体验中写作、在合理的想象中写作,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跳出千人一面的表达模式。
7、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精神。然而其根本是知识的积累,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才会转化为能力;创新也是在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标签: 初中语文学科特点